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俄罗斯油气资源依附型经济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1999年后俄罗斯的经济增长是内需而非投资主导的,但俄仍然是出口矿产资源、进口机器等工业制成品和食品的单一经济模式的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增长受出口大宗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和汇率变化的影响较大。无论从名义GDP还是从实际GDP来看,油气产业对俄罗斯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很大。俄罗斯制造业的竞争力依然很低。因此,俄罗斯经济是一种油气资源依附型经济。俄罗斯政府对国内市场的天然气价格实施管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荷兰病"的进一步发展。来自油气产业的税收大幅增加使俄财政收入由赤字转为盈余。俄政府为此设立了稳定基金,在抑制通货膨胀的同时偿还了外债。从2008年起,俄在引入油气收支或油气外收支等概念基础上开始实施新的预算编制和执行制度。稳定基金因此转化为储备基金和下一代基金。俄经济的长远发展取决于如何减轻"荷兰病"的影响以及通货膨胀的压力。  相似文献   

2.
关于俄罗斯是否患上“荷兰病”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俄罗斯是否患上"荷兰病"的问题一直是个学术界近年来争论的焦点.本文根据 "荷兰病"的理论模型,分别从国际油价上涨是否导致汇率上升、制造业部门是否表现出"去工业化"现象和工资上涨的效应是否存在这三方面,运用协整检验等实证分析方法,讨论了俄罗斯是否患上"荷兰病"的问题,并综合三方面的实证分析结果,得出了俄罗斯存在一定程度的"荷兰病"现象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资源禀赋、产业结构与俄罗斯经济增长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立足于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和比较优势战略,俄罗斯实现了长达7年的经济增长,但产业结构“原料化”问题却始终困扰着俄罗斯。不过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俄罗斯产业结构还是出现了积极变化,更高科技含量的机器制造业以及基础设施部门增长速度加快,甚至超越了原材料工业的发展速度。“原料化”特征固化主要是缘于最近几年世界市场原材料价格飞涨,而非其他行业发展阻滞造成。关于“荷兰病”的论断并没有得到实际数据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后的俄罗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普京治下的经济复苏,改善了俄罗斯的财政状况,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没有使俄罗斯经济实现成功转型。全球金融危机暴露了俄罗斯经济状况的本质:普京八年的俄罗斯经济只是"恢复性增长",而非以投资和创新所驱动的可持续性增长,对能源仍然高度依赖。虽然危机之后俄经济有所恢复,但与能源价格上涨密切相关,其现代化进程任重道远。2012年之后的俄罗斯仍然将是一个缺少竞争力且严重依赖能源资源出口的国家。  相似文献   

5.
对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动力的分析可以从供给和需求两个层面展开。从需求面看,尽管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很强,但"出口收入"仍然是决定内需规模的重要因素。从供给面看,劳动力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强,出生率低下和人口老龄化是形成阻碍的主要原因;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相对稳定、可靠;在全要素生产率中,由于能源价格因素未能从中完全剔除,导致俄罗斯全要素生产率与油价波动高度相关,而真正技术进步、管理水平提高和制度改善等因素带来的增长非常有限。未来俄罗斯经济发展中面临着两条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即"能源之路"和"创新之路"。毫无疑问,俄罗斯要选择能够激发其经济发展潜力的"创新之路"。普京对未来俄罗斯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是:在国家的主导下,以能源等传统行业为突破口,在保持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前提下,向创新型经济发展过渡。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东亚能源外交战略不是为了遏制中日韩等东亚国家的发展,而是为了利用能源优势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提升国际地位,服务于俄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具体来说,俄罗斯东亚能源外交的战略考虑建立在四大权衡和三大选择的基础上,即俄与中国和日本的关系、政治利益与经济利益、欧洲市场与亚洲市场、大陆方向与海洋方向的权衡,俄能源输出是战略主旨还是策略考量,东亚国家对俄而言是伙伴还是对手,俄追求单赢还是共赢等选择.俄在与东亚国家能源合作问题上的表现变数较大,具有不确定性.俄罗斯油气民族主义的特点表现为实用主义.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缺乏发展与市场要求相适应的天然气出口基础设施的战略,这可能导致天然气出口的实物量在最近几年里停止增长。俄天然气工业公司(Gazprom)生产下滑的局面和天然气部门缺乏长期战略及一些“短视”政策的实施,可能导致油气产量增长的停滞甚至出现下滑。如何解决能源出口与国内需求之间的矛盾,如何在通过提高油气出口收入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与能源部门保持可持续发展之间寻求平衡已成俄罗斯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与中国的未来发展具有多种方案。现今还无法预言,哪一国的竞争地位更具优越性,尽管最近10年中国经济表现出更强的活力。但俄罗斯在发展的水平及质量上保有不落后于中国的机遇,不过其实现的前提是俄罗斯能源原料取向的经济战略发生实质变化。从增长因素来看,较之俄罗斯能源依赖型经济更为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中国政治领导拥有发现与排除危机状况的较为丰富的解决手段。就俄中关系中的现存问题与风险而言,在中期与远期前景中俄罗斯必须调整对华态度,应以提高双方相互战略地位为目标。  相似文献   

9.
后冷战时期的俄罗斯农业发展呈现出大起大落的态势。20世纪90年代的农业产权改革不仅未能迅速解决俄罗斯农业的效率问题,反而导致了叶利钦时代的农业危机。1999—2001年,俄农业触底反弹出现高速增长。2002-2007年俄农业维持低速增长。2008年再次大幅增长。从宏观政策的视角看,俄农业经济转型绩效的波动性主要与国家直接投入、农产品贸易条件、贷款条件、税收和汇率制度等因素有关。俄农业未来发展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在于改进除产量以外的其他农业发展潜力指标。  相似文献   

10.
后金融危机时代俄罗斯经济转型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俄罗斯20年的经济转型使该国经济实现了明显的增长。但在金融危机中暴露出的问题,也显示俄罗斯经济存在着内在的结构性问题。这些内在结构性问题将长期影响俄罗斯的经济可持续增长与财政预算的安全,后金融危机时代俄罗斯经济最大的挑战就是结构改革。  相似文献   

11.
詹姆斯·比灵顿是当代西方俄罗斯文化研究的领军人物。通过对他的三部关于俄罗斯文化的经典作品的研究,可以透视他以及受到他影响的西方人眼中的俄罗斯文化。比灵顿坚持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形成了对俄罗斯文化的独特认识:对大自然的特殊感情、东正教信仰及对来自外界新生事物的周期性激情,是塑造俄罗斯文化的三个核心因素;俄罗斯文化的每一种形式都经历着"模仿-创新-摧毁"三个阶段;俄罗斯文化发展与其政治进程具有同构性;白银时代需要高度重视,白银时代的文化成果与苏联时期的文化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中东研究》2012,48(6):985-1005
Russia and OPEC are major oil producers. Considering the growing energy demand for the global economy, both parties are consistently increasing their exports of hydrocarbons and developing new supply capacities. Meanwhile, both parties have a mutual interest in creating a stable market by cooperating. However, the likelihood of Russian cooperation with OPEC is largely a function of oil prices and the political relations between Russia and OPEC countries. The following article deals with the relations between Russia and OPEC since the collapse of the USSR to the economic crisis in 2008. The author examines the political, cultural and economic conflicts between the two parties and their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 the oil market in order to assess their chance to fully cooperate in the long term.  相似文献   

13.
后苏联时期的俄罗斯政治领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政治领袖是苏联和俄罗斯政治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在后苏联时代的俄罗斯政治生活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俄罗斯政治文化一直偏爱强势而有个性的政治领袖,从1917年以来的苏联领袖大多都秉持了这一特点。改革派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由于自己的优柔寡断而丧失了对于改革乃至国家的控制,而与其个人风格和成长经历迥异的叶利钦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政治斗争,最终成为了新生的俄罗斯联邦的领袖。他推动俄罗斯进行了激进的市场化改革,希望使俄罗斯走上以市场经济为特征的"文明之路",但由于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以及政策方面的失误,这一尝试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虽然他是俄罗斯第一任民选总统,但叶利钦自相矛盾的执政风格、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诸多生活上的不良习惯都令人诟病,他虽然赢得了竞选连任,但由于身体原因和杜马掣肘,很难有所作为。在经历了复杂的甄选之后,他选择了普京作为自己的接班人,并且帮助普京顺利当选。有克格勃背景的普京是一位具有开拓精神和无比坚韧的性格的领导人。在接任总理之后,很快凭借自己的超群才能,解决了车臣问题,并且有效提高了社会福利,从而迅速提高了自己的威望,以绝对优势当选总统。执政之后,普京很快推动了俄罗斯政治制度新的"转型",他通过除了暴力之外的一切手段强化国家权力,打击"寡头",取消地方选举,限制独立媒体,通过"西罗维基"掌控权力,最终使整个政权集中于自己的手中,形成了被称为"可控民主"或"主权民主"的普京体制。在八年任期结束后,普京拒绝了第三个总统任期,而选择了一项略显复杂的政治安排。将总统职务交给自己的亲信梅德韦杰夫,本人则以总理和统一俄罗斯党主席的身份继续参政,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双头制"政权,直到2012年重返克里姆林宫。随着时代的变迁,俄罗斯正处于发展的十字路口。普京的重新执政对于俄罗斯未来的改革可能将会是一个积极的因素,因为他拥有足够的权力推动改革的进行。虽然面对诸多不确定的挑战,但仍然有成功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民主化时代的政治腐败--再论"民主不是万应灵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解体后以叶利钦为首的民主改革派所推行的“民主化加私有化”改革,非但没有得到如民主崇拜者所料想的那种“清除政治腐败”、“倡行社会公正”和“振兴国家经济”的效果,反而使俄罗斯陷入了比苏联时期有过之无不及的政治腐败;其结果,导致黑社会组织横行无忌,社会公正被藐视和践踏,经济发展捉襟见肘,国际地位一落千丈的窘境。这种情形不啻是对“民主万能”神话的辛辣嘲讽,其原因有必要引起学术界的反思。  相似文献   

15.
2020年1月,普京宣布政治改革初步方案,俄罗斯政治将在联邦层面发生巨大变化。同年9月13日,在俄罗斯地方选举中“统俄党”大获全胜。普京的一系列政治操作——政府重组、宪法修正似乎已初见成效。实际上,俄罗斯政治在地方层面上已经发生许多变化。通过使用python语言自编程序从俄罗斯中央选举委员会的官方网站抓取相关数据,本文研究了从2008年至2020年的情况,发现普京及“统俄党”在地方政治中的支持度明显不如在联邦中央,自2018年以来其他党派赢得一些地方选举的趋势仍在延续甚至加强,但“统俄党”在地方的表现未直接影响到联邦层级。从政治、经济、民生角度解读俄罗斯地方与中央政治态势的显著差异十分重要。未来俄罗斯存在普京续任总统或“统俄党”顺利推出新人执行类似普京政策的可能,但也不能排除“统俄党”落选反对派上台的可能性。俄罗斯政局的下一个重要观察点是2021年第八届国家杜马选举。  相似文献   

16.
封帅 《俄罗斯学刊》2022,12(2):5-29
俄罗斯人工智能治理体系的外在形态是“一体两翼”式的政策网络,以《2030年前俄罗斯联邦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作为基本战略构想,以数字经济框架内的人工智能“路线图”和人工智能联邦项目建构发展议程,以《2024年前俄罗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领域监管发展构想》为核心确立监管议程。而俄罗斯人工智能治理体系的实体结构则表现为在联邦政府统一领导下的二元平行系统运作模式,由国防部担任操盘手的军事人工智能板块已经建立了完整的闭环系统,而以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为主要操盘手的民用人工智能板块的运行机制仍有待进一步完善。特殊的治理体系源于俄罗斯人工智能战略的底层逻辑,是俄罗斯政府面对战略目标与现实困境巨大鸿沟所做出的现实抉择,这种剑走偏锋的设计虽然取得了部分短期成果,但并未实际解决制约俄罗斯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问题,能否走出一条人工智能发展的“俄罗斯道路”仍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7.
李燕 《俄罗斯学刊》2021,11(2):5-23
俄罗斯智库与媒体肯定当前世界秩序处于重大变革时期,特朗普外交政策以及新冠肺炎疫情都给世界带来了巨大改变,同时俄罗斯自身还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周边国家关系等问题,需要以“新思维”来看待和解决。不过,俄罗斯官方不完全认可“新冷战”说法。俄罗斯智库与媒体看到,至少在中短期内,中美矛盾将是世界主要矛盾,俄罗斯可以利用中美竞争谋求发展。如果面临两极格局必须做出选择,对俄罗斯而言更优选择是与中国结盟。从美国民主党对俄罗斯的传统政策以及拜登对普京及俄罗斯的态度看,美国大选结果对俄罗斯不是很有利,但无论特朗普当选还是拜登当选,美国外交政策的总体方向都不会有原则性改变。对于世界格局,俄罗斯智库判断有多种发展趋向,俄力主多极世界,并将努力推动这一局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华盾 《俄罗斯研究》2020,(1):89-118
俄罗斯智库对中美经贸摩擦有着独特的认知和期待,并与克里姆林宫的官方立场互为表里。总体上,俄方智库的观点是,在经贸摩擦的背后,是中美两国对军事、政治、科技、地区和全球领导权的竞争;两国的国内议程和对外政策,将因此受到深远影响并产生溢出效应--在亚洲区域内形成两极结构。即使两国会因国内和国际政治因素,在经贸问题上达成妥协,但中方不会放弃获得世界科技领导者的雄心,美方也不会打消遏制中国发展动能的战略意图。俄罗斯应与中国继续保持经济与军事合作,避免与美国和西方关系的继续恶化,并在亚太地区推动"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俄罗斯政策分析界基于自身利益的演绎,将中美经贸摩擦定性为大国博弈,相应的政策建议反映出俄罗斯以在全球和亚洲分别制衡美中为目标的双层均势策略。俄罗斯将在有亚洲其他国家参与的情景下扮演战略平衡手角色,借中美全面对抗之势,在中美俄三边关系之外扭转不利的外部发展环境。俄罗斯对亚太国际局势的盘活作用,将催生双边和三边竞合新模式的建立。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oot causes and features of crises of the Russian economy in 2014–2015 as a combination of structural and institutional problems, as well as cyclical and external shocks. The demand-side model of economic growth based on massive windfall revenue from oil and gas exports from the 2000s is now exhausted, and the country needs to shift to a new, supply-side model of growth. Mobilization and liberalization are discussed as two key economic policy alternatives. The analysis includes historical retrospection, which provides some important lessons from economic development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e Great Depression and the period of stagflation, the Soviet industrialization debate and perestroika, and the New Economic Policy in the USSR and the contemporary modernization of China. Special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mechanisms of economic growth acceleration in present-day Russia. They include macroeconomic stabilization, structural and institutional reforms based on liberaliz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y, and guarantees of property righ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