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普京对1993年《俄罗斯联邦宪法》进行修改,俄罗斯将从叶利钦宪法过渡到普京宪法。1993年宪法是一部以超级总统制为特征的基本法,它保证了俄罗斯主权国家的建立和社会政治的稳定。但是这部宪法赋予总统的权力异常大,限制了其他权力机构和地方对决策的影响。修宪的目的是使权力机构更加平衡,运行更加有效。普京认为,修宪过程中必须遵守几个基本原则:俄罗斯只能是总统制共和国,不能搞议会制;俄罗斯不能出现双重权力,不能出现寡头政治;俄罗斯宪法高于国际法律和条约;重视劳动者、母婴、养老金领取者的社会保障。修宪能否实现俄罗斯政治进程从以保证社会政治稳定为主过渡到以发展为中心,是2024年以后俄国家领导人面临的主要任务。普京表示,如果人民有希望,宪法法院有裁决,不排除2024年继续竞选总统。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地方选举的结果往往能够反映出俄罗斯的政治社会形势、中央地方关系的变化情况以及精英的流动和发展状况,对国家杜马选举甚至俄罗斯总统选举都有一定的影响。2018年俄地方选举呈现出不同以往的特点,普京支持的“统一俄罗斯”党不仅失去多个地区的领导权,在地区立法机构的席位也大幅缩水。相比之下,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则取得了不错的竞选成绩,在所有参选地区的得票率都有所提升,大幅提高了在地区立法机构中的席位占比。但是由于政治当局的打压、左翼政党内部的分裂和俄罗斯联邦共产党自身的发展局限,俄罗斯左翼政党在短期内依然无法与强大的政权党抗衡。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联合其他左翼政党和爱国力量,才是俄罗斯左翼政党复兴的长远之计。  相似文献   

3.
1月1日9日10日13日15日17日20日23日2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新年讲话称,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俄罗斯在经济和社会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因此有理由认为2003年在整体上是成功的一年。俄罗斯人民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未来会更加美好。9日一10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对哈萨克斯坦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正式访问。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雅科文科发表谈话说,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将于本月15日正式开始在北京工作,这意味着上海合作组织作为一个全面意义上的国际组织开始运转。正在蒙古访问的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在乌兰巴托表示,俄罗斯积极评价朝鲜准备冻结核计划的意…  相似文献   

4.
2012年3月5日,普京再次当选为俄罗斯总统,其再度出山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俄罗斯的外交政策走向,中俄、美俄等大国关系的变化发展一时间成为了各国政治家们乃至人民的重要话题,未来,俄罗斯的亚太战略不会有太大调整,“抗衡”仍将是俄罗斯对美战略总基调,而中俄关系会在原有基础上更趋巩固。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第四届国家杜马选举的结果,“统一俄罗斯”党独占鳌头,俄共遭到严重挫折,自由民主党得票率上升,“祖国”竞选联盟异军突起,“右翼力量联盟”和“亚博卢”惨败。杜马选举的结局为普京在2004年总统选举中争取连任铺平了道路,朝着普京设想的由两三个或四个政党参加的多党制迈出了重要一步,为建立以议会多数党为依托的政府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后苏联时期的俄罗斯政治领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政治领袖是苏联和俄罗斯政治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在后苏联时代的俄罗斯政治生活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俄罗斯政治文化一直偏爱强势而有个性的政治领袖,从1917年以来的苏联领袖大多都秉持了这一特点。改革派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由于自己的优柔寡断而丧失了对于改革乃至国家的控制,而与其个人风格和成长经历迥异的叶利钦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政治斗争,最终成为了新生的俄罗斯联邦的领袖。他推动俄罗斯进行了激进的市场化改革,希望使俄罗斯走上以市场经济为特征的"文明之路",但由于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以及政策方面的失误,这一尝试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虽然他是俄罗斯第一任民选总统,但叶利钦自相矛盾的执政风格、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诸多生活上的不良习惯都令人诟病,他虽然赢得了竞选连任,但由于身体原因和杜马掣肘,很难有所作为。在经历了复杂的甄选之后,他选择了普京作为自己的接班人,并且帮助普京顺利当选。有克格勃背景的普京是一位具有开拓精神和无比坚韧的性格的领导人。在接任总理之后,很快凭借自己的超群才能,解决了车臣问题,并且有效提高了社会福利,从而迅速提高了自己的威望,以绝对优势当选总统。执政之后,普京很快推动了俄罗斯政治制度新的"转型",他通过除了暴力之外的一切手段强化国家权力,打击"寡头",取消地方选举,限制独立媒体,通过"西罗维基"掌控权力,最终使整个政权集中于自己的手中,形成了被称为"可控民主"或"主权民主"的普京体制。在八年任期结束后,普京拒绝了第三个总统任期,而选择了一项略显复杂的政治安排。将总统职务交给自己的亲信梅德韦杰夫,本人则以总理和统一俄罗斯党主席的身份继续参政,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双头制"政权,直到2012年重返克里姆林宫。随着时代的变迁,俄罗斯正处于发展的十字路口。普京的重新执政对于俄罗斯未来的改革可能将会是一个积极的因素,因为他拥有足够的权力推动改革的进行。虽然面对诸多不确定的挑战,但仍然有成功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军事安全战略与军队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新俊 《俄罗斯研究》2004,(3):19-25,33
俄罗斯军事发展历史上充满悲壮色彩的制度改革给国家的安全和未来前途带来了许多问题和争议。今天的俄罗斯军事安全思想已经彻底摆脱了军事帝国的发展模式,在新制度的基础上实现了重构。在现实主义的国际环境中,俄罗斯军事安全战略经历了现实锤炼,经过普京总统的努力推进,逐步走向成熟。但悖论和困境依然掣肘着俄军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2020年1月,普京宣布政治改革初步方案,俄罗斯政治将在联邦层面发生巨大变化。同年9月13日,在俄罗斯地方选举中“统俄党”大获全胜。普京的一系列政治操作——政府重组、宪法修正似乎已初见成效。实际上,俄罗斯政治在地方层面上已经发生许多变化。通过使用python语言自编程序从俄罗斯中央选举委员会的官方网站抓取相关数据,本文研究了从2008年至2020年的情况,发现普京及“统俄党”在地方政治中的支持度明显不如在联邦中央,自2018年以来其他党派赢得一些地方选举的趋势仍在延续甚至加强,但“统俄党”在地方的表现未直接影响到联邦层级。从政治、经济、民生角度解读俄罗斯地方与中央政治态势的显著差异十分重要。未来俄罗斯存在普京续任总统或“统俄党”顺利推出新人执行类似普京政策的可能,但也不能排除“统俄党”落选反对派上台的可能性。俄罗斯政局的下一个重要观察点是2021年第八届国家杜马选举。  相似文献   

9.
自2010年以来,美国的国防支出无论是名义还是实际数额都明显减少,而且占联邦政府支出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随之下降。尽管随着美国经济的好转,未来几年美国国防开支会逐渐增加,但很可能赶不上联邦支出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结束战争是过去几年里美国军费削减的直接原因,而巨额政府债务与财政赤字、经济衰退和增长乏力则是美国军费减少的长期性和根本性原因,同时社会支出的不断膨胀也进一步挤压了国防支出。在对国防预算的削减中,陆军的幅度最大,海军陆战队次之,空军的削减幅度很小,而海军基本上没有变化,而且国防部用于采购和研发的预算今后将会有较快的增长。这显示出,美国希望用以数量换质量的方法来建立一支依靠高新技术的、更敏捷、更灵活、更易部署的军队。然而,目前技术的进步并不足以对冲规模的减小。军费削减对美国常规军事力量产生了严重的不利影响。当前军费开支的削减在未来的若干年内将不可避免地影响美国的军事力量、军事战略和作战方式,而且将势必进而影响的美国全球战略。  相似文献   

10.
国际油价的大幅下跌和欧美制裁的实施与升级,严重恶化了俄罗斯石油公司的外部经营环境。近年来,俄罗斯原油生产持续增长,其中新项目的启动和凝析油的增产是重要原因。2014年下半年以来俄罗斯石油公司的油气产量保持增长态势。尽管净利润指标出现同比下降,但其他债务和财务指标均表现良好,显示欧美制裁并未对俄罗斯石油公司的短期业绩产生较大影响。在严峻的外部环境下,俄罗斯石油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增加资本性投入,扩大国际合作范围,开拓新的融资渠道,优化资产组合,优先发展具有增长潜力的项目。俄罗斯政府对油气税率的修订降低了石油企业的税赋负担。然而,油价的长期低位徘徊的趋势,欧美制裁的持续,仍旧相对较大的债务负担和国内税收政策的多变,给俄罗斯石油企业的未来业绩带来风险。  相似文献   

11.
普京第三次当选俄罗斯总统后,俄罗斯政治未来的发展前景受到世界各国学者的普遍关注。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在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时代遭遇了严重的政治衰退,陷入了危险的民主化陷阱。普京就任总统之后,以务实的精神确立了团结、稳定和"主权民主"等具有特色的发展理念,探索俄罗斯式的国家发展道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虽然确立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但从外部而言,普京将面对西方国家在民主模式、发展道路等问题上施加的巨大压力。在俄罗斯国内,自由派的挑战和官僚体系都会对俄罗斯未来的发展形成制约。发展目标与实施手段之间也存在着矛盾。未来俄罗斯很可能在维护稳定与竞争性改革的选择过程中不断摇摆,发展道路曲折而漫长。  相似文献   

12.
普京执政的20年,对于俄罗斯国家重塑和大国地位的回归,具有重要意义。普京上任之初提出的维护国家统一和重振大国荣耀的目标已经实现;与之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发展现状则与其国际地位和影响不相匹配。自2012年以来,俄罗斯经济陷入停滞,普京2008年提出的到2015-2020年俄罗斯GDP(按购买力平价计算)进入世界经济前五强的目标,亦成镜花水月。俄罗斯经济发展滞后,既受到全球化周期性因素结束、国际战略环境恶化等外部因素的冲击,也受到自身结构性矛盾的制约。从本体论的角度看,制约俄罗斯经济增长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其制造业的衰退、国有经济的低效率及固定资本投资的不振。普京在第四个总统任期,再次提出到2024年进入世界经济前五强的目标,其施政重点重新聚焦社会经济领域,着力解决增长和民生问题。在经济方面,实现多元化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长期政策目标,其目的是使传统产业继续发展,同时使经济结构得到逐步调整,以保证经济长期持续增长。未来5年,预计俄罗斯政府在经济领域较少会有大刀阔斧的深入改革,但会通过产业、金融、财政、投资、出口政策的调整,为经济注入新的增长动力。如何将经济增长的潜力,变为现实的"突破式"发展,仍是俄罗斯面对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住房制度改革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公有化的住房保障模式已无法满足民众的基本住房需求,以市场化为方向的住房制度改革在苏联政府内部获得了普遍认同。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通过了《俄罗斯联邦住房私有化法》,以"自愿、无偿和一次性付款"为原则,逐步开始向市场化住房制度过渡。然而,由于住房私有化和市场化旨在摆脱政府的支出责任,因此改革成效并不显著,反而加重了住房配置的不公。随着居民住房问题的日益尖锐,俄罗斯住房政策的发展方向由最初的全面私有化和市场化,逐步转变为公共财政改革推动下的住房财政保障机制的构建。在此过程中,俄罗斯将政府的职能定位为:通过预算拨款、贷款和预算投资,履行财政对住房及公用事业的保障职能;通过住房配置、税收优惠和财政监督,实现其调节与管理职能。虽然西方制裁、油价下跌、卢布贬值等不利因素致使俄罗斯财政面临重重困难,但住房保障依然是国家预算支出的优先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4.
论俄罗斯新制度安排及其特点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现阶段,俄罗斯基本上完成了大规模的制度变迁,正在努力构建一种与俄罗斯本土价值观念相适应的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的基本特点体现在“可控的民主”与“可控的市场”,它们被认为是俄罗斯“可控式”制度安排的主要内容。这一制度安排的产生基于以下社会背景:第一,叶利钦时期所推行的“自由式”的制度安排,被俄罗斯转型10多年的实践证明在俄罗斯行不通;第二,普京治理国家的理念及普京政府的政策措施的推动;第三,“可控式”制度安排是俄罗斯民族价值观的体现,并成为俄罗斯经济增长及其未来崛起的一个重要推动因素。在这种推断的基础上,本文对俄罗斯“可控式”制度安排及其主要内容和具体表现,以及它对于拉动俄罗斯经济增长、促进俄罗斯崛起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试图给出一个结论:俄经济发展将有可能沿着具有俄罗斯特征的“可控式”制度安排的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15.
简论俄罗斯社会转型路径选择的两个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京执掌俄罗斯政权以后,俄罗斯社会转型在路径选择上表现出两个分明的取向:一是从市场浪漫主义转向国家权威主义;二是全面转向中间主义的社会发展路线。这两个取向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良性循环,有力地推动着俄罗斯社会转型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通向富民兴邦的道路--读《普京文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立新 《俄罗斯研究》2003,(2):11-15,42
普京在他的文集中提出了富民兴邦的目标,通向这一成功彼岸的道路是借鉴人类普遍文明与尊重俄罗斯现实的统一,赞同多元思想与信奉俄罗斯思想的统一,追求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建设公民社会与强大国家的统一,加强政治建设与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统一,实行市场经济与国家干预的统一,强化中央权威与发展地方自治的统一,肯定历史成就与否定历史错误的统一,维护国家利益的坚定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发展对外关系的选择性与全方位性的统一.这条具有鲜明的中间主义特征的道路是务实的普京对俄罗斯复杂、严峻的现实理性思考的结果,在当前民意和强大的中派势力的支持以及俄经济的持续增长下,普京的道路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17.
2013年2月12日,普京签署的新版《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系统地阐述了俄罗斯外交政策的目标、原则和优先方向;表明了俄罗斯对世界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趋势的判断,明确地传达了新时期俄罗斯外交的优先方向。与新世纪普京上台以来俄罗斯政府出台的两版《构想》相比,新《构想》既有继承与延续,又有发展和创新。从新版《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有关俄罗斯外交优先方向的阐述,以及普京归位一年多来俄罗斯外交实践来看,普京新任期的俄罗斯外交政策的用力方向主要是:发展与后苏联空间国家关系为第一战略优先,全力构建"欧亚联盟",在重点发展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关系的同时,致力于全面深化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8.
关于俄罗斯是否患上“荷兰病”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俄罗斯是否患上"荷兰病"的问题一直是个学术界近年来争论的焦点.本文根据 "荷兰病"的理论模型,分别从国际油价上涨是否导致汇率上升、制造业部门是否表现出"去工业化"现象和工资上涨的效应是否存在这三方面,运用协整检验等实证分析方法,讨论了俄罗斯是否患上"荷兰病"的问题,并综合三方面的实证分析结果,得出了俄罗斯存在一定程度的"荷兰病"现象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李兴 《俄罗斯研究》2012,(6):151-174
普京在竞选总统期间提出了欧亚联盟的思想,引起俄国内外学界与政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设计中的欧亚联盟,将更有效益地使用成员国总体自然、经济和人力资源,是更深程度、更高层次的一体化,是拥有超国家机构的主权国家的联盟。它将被打造为世界经济和政治中强大的、独立的一极力量,从而摆脱欧亚中心地区在世界经济政治中的边缘地位,实现俄"欧亚强国"的梦想。欧亚联盟的思想可以说既是普京的总统竞选大纲,也是普京当选总统后的国家大战略。欧亚联盟的提出具有自身的背景、机遇、历史和现实基础。普京已经规划了该联盟实施的路线图,并为实现该联盟做出了实际的努力。欧亚联盟的最终建成取决于许多因素,其前景具有不确定性,但其主要成员毕竟是中国的近邻,中国理所当然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20.
作为俄罗斯最重要的政治思想家之一,苏尔科夫的思想理论深刻地影响着俄罗斯的制度建设与国家发展。纵观其思想历程,可以总结为三个比较明晰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2005年,随着普京在第二任期前后夯实了执政地位,苏尔科夫开始打造主权民主的治理理论,并促之成为了官方的政治意识形态;第二阶段开始于俄罗斯与西方爆发对立冲突的乌克兰危机,苏尔科夫展开了对俄罗斯之独特性与二元文明的探讨;第三阶段则是普京开启最后任期之际,苏尔科夫对普京道路进行了总结并极尽鼓吹,认为根植于俄罗斯特有的历史文化与民族特性中的普京道路,才是最适合也是必须遵循的俄罗斯未来发展之路。始于消除西式民主的“魅”,到最终完成对俄罗斯方案的话语建构,通过这三个阶段,苏尔科夫打造出了一套当今俄罗斯的意识形态体系,以此提供了“俄罗斯是谁”、“俄罗斯向何处去”的苏氏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