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0年第12期《新湘评论》讲了一则故事:1941年元旦,在延安中央医院工作的金茂岳医生领着9岁上小学的儿子小德崇给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拜年,其间从毛主席那里得到了一件新年礼物——红绸面的笔记本。小德崇十分高兴,还要请毛主席在笔记本上题字。题什么字合适呢?毛主席就问他":那你喜欢什么呢?"小德崇回答:"我喜欢玩。"毛...  相似文献   

2.
《新湘评论》2014,(16):37-37
李鹏1942年在延安大学中学部当学生的时候,第一次在杨家岭见到毛主席。毛主席问他:你看小说吗?李鹏说:看。又问:看什么小说?答:正在看《三国演义》。毛主席再问:你对《三国演义》的哪一个人最佩服?李鹏脱口而出:曹操。毛主席听后十分惊讶,追问:为什么呢?李鹏说:曹操能团结干部。  相似文献   

3.
养也是爱惩也是爱1940年.是陕甘宁边区最困难的年头。秋日的一天,毛主席到中央医院看望病员,见到了老战士肖玉璧。毛主席对他的病情很关心,仔细询问。医生说:"说起来百病缠身,其实非常好治,只要能给他吃一个月的饱饭就行了。"毛主席问:"营养极度欠缺?"医...  相似文献   

4.
学什么才好     
《理论与当代》2013,(7):56-57
叶兆言在第5期的《意林·原创版》上撰文指出:"学什么才好呢?"常常有人问这样的问题。最简单的回答莫过于想学什么学什么,喜欢什么学什么,然而凡事看似简单,其实却不简单。事实上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往往不知道自己想学什么,也不知道究竟爱什么。学什么难免和流行有关,100多年前,新学兴起,有些想法的家庭,通常都让孩子去学习路矿,为什么呢,因为学路矿有前途。  相似文献   

5.
黄永玉 《新湘评论》2014,(18):46-47
有人问毕加索:"你的画我怎么看不懂啊!"毕加索问他:"你听过鸟叫吗?"那个人说:"听过,好听呀!""你懂吗?"这个说明什么呢?说明艺术是有层次的。层次是什么呢?是从懂到不懂。有的画是画给画家看的,有的画是画给懂画的人看的,真是这样的,因为懂不是最高的标准,懂还有很多层次、很多讲究。  相似文献   

6.
佛学院的一名禅师在上课时把一幅中国地图展开问:"图上的河流有什么特点?""都不是直线,而是弯弯的曲线。""河流为什么不走直路,偏要走弯路呢?"学僧七嘴八舌:有人说,弯路,为了拉长流程,河流也因此拥有更大的流量,当夏季洪水来临时,  相似文献   

7.
农夫与麦子     
《学习导报》2011,(16):50-50
一次,有人问农夫是否种了麦子。农夫回答:"没有,我担心天不下雨。"那个人又问:"那你种了棉花吗?"农夫说:"没有,我担心虫子吃了棉花。"于是那个人又问:"那你种了什么?"农夫说:"什么也没种。我要确保安全。"  相似文献   

8.
《党建》2013,(6):48-48
问:我是一名村党支部书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继续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请问什么是"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如何做好"四议两公开"? 答:所谓"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就是所有村级重大事项都必须在村党组织领导下,  相似文献   

9.
概念世界     
《理论与当代》2011,(7):61-61
陈四益在第3期的《读书》上撰文指出:好多年前,问一位研究科学的朋友"因子"是什么东西?那时,"因子"满天飞,许多产品——保健的、润肤的、美白的都说其中含有什么"因子"。朋友笑道:"炒概念,别理它。""因子"可以不理,概念何以能炒?炒了又有何用?  相似文献   

10.
王明富 《党史文苑》2010,(11):38-39
1955年3月,我奉调由江苏公安总队到中央警卫团干部一中队,执行毛泽东主席交给我们的警卫、调查、学习文化三项任务。到中南海丰泽园不久,毛主席就接见了我们,为我们讲了"为人民服务"这一课。毛主席讲课特别注意方式方法,通俗易懂,让人容易接受。在讲话开头,他先问大家:"今天我们大家走到一起是为什么?"当时我回答:"为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1.
朱海山 《学习月刊》2011,(21):12-12,51
在同事眼中,我是一个"不够意思"的人,因为我不唱歌、不跳舞、不打牌,平时只喜欢喝上两杯小酒,主要业余时间都用在读书上。他们经常问我,总是读书有意思吗?想想似乎没有什么意思,只是习惯而已。  相似文献   

12.
你赚钱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财富增加了.幸福感就增加了呢?人的幸福感究竟从何而来呢?…… 赚钱是为了什么? 有人问一个念MBA的学生:你为什么要拿MBA学位?他说:我想换个工作能够多赚点钱。那人问:你为什么要多赚点钱?他说:能够多赚点钱可以有更大的权。那人说:你为什么想要更大的权呢?他说:有了更大的权可以赚更多的钱。  相似文献   

13.
我是张炜迷。1984年8月底,刚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我约上同学到镇上去赶集。在镇上的新华书店我看到一本淡雅的小说集,名叫《芦青河告诉我》,一下子被那清新的语言所吸引,但我兜里没钱,同学问我:"你真喜欢?"我说:"真喜欢。"他就买了两本,我们一人一本。从此以后,见到张炜的书,就买,见到刊登张炜文章的杂志,就买。  相似文献   

14.
梁新 《学习月刊》2012,(22):1-1
11月8日这天,我随便问了几位群众,都让我感到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党和国家的大事。我问一位年近七十的老人:“您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老人说:“怎么不知道呢?今天是十八大开幕的日子”:我又问怎么这么清楚:老人说“我是老党员,能不关心十八大么?”我问一位农民工:“您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这位农民工脱口而出:“今天是十八大召开的日子”。我又问一位去超市买东西的大姐:“大姐,您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这位大姐也是不假思索就答出:“今天是我们党十八大召开的日子。”群众关注党的政策走向,是因为和自己的生活有关。和自己的切身利益有荧。和自己的未来有关。那么,群众都关注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问:中央关于贵州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定位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前辈风范     
前辈风范彭德怀风范二撷彭德怀同志任国防部长时坚持外出视察,每离一地,在上飞机、乘火车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仔细"扫描"一下周围,是不是多了什么东西。有一次.他发现多出了几个捆好的篓子,便问警卫员:"这是什么?"警卫员回答:"人家送给您的水果。"彭总严...  相似文献   

17.
近来,海内外学者在讨论这么一个问题:是否有一个中国发展模式?作者基本同意有一个中国的发展模式。但"中国模式"又应如何概括呢?它的特点是什么?与"美国模式"、"东亚模式"等有什么不同?"中国模式"的国际影响力如何?这次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模式应有什么调整和发展?本文旨在对上述问题进行理论思考与分析。  相似文献   

18.
到北大荒去我是1954年9月27日由中南军区战士歌舞团调入中央警卫团文工队的。文工队由乐队、舞队、歌队共30多人组成,任务是为驻京警卫部队演出,开展连队文娱活动,培养连队文娱骨干,周末参加为中央首长举办的舞会。我是在参加舞会时认识毛主席的。我们每个新来的同志第一次见到毛主席时,主席都要问这问那,不是在人名上就是在地名上引经据典,非常幽默地说些小典故,让你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第一次和毛主席跳舞时,他问我叫什么名字,还对卫士长李银桥说:银桥,你知道吗?这个小鬼有两个姓,姓李又姓艾,还是个大胆的。不怕鬼的姑娘。…  相似文献   

19.
李培 《党史天地》2010,(5):14-14
人民币百元钞上的毛主席头像,也是“毛主席第一张标准像”,是从一张合影中“抠”出来的,照片的原型是什么?工作人员又是怎么“抠”出来的呢?  相似文献   

20.
悠悠红军路     
这是红军路,像这种红军转战清流走过的石砌古道,在清流县境内的崇山林海中还保留有数百公里。而最具开发价值的是隐映于九龙湖风景区密林深处的"红军路",完好地保留了当年毛主席词中描绘的"路隘林深苔滑"的景象。相传当年毛主席从连城翻山抵达九龙溪畔的洞口村宿营,指着溪边的一组石峰问当地村民叫什么山,农民说:"这叫白马山。"主席听了风趣地说:"当年唐僧去西天取经骑过的白龙马到这里修身养性来了。"他又指着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