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这一次集中读书的时间是1959年12月10日起,到1960年2月9日结束,历时两个月。  相似文献   

2.
林彪垮台之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只剩下毛泽东、周恩来、康生三个人了。毛泽东支持和信任周恩来,让他主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在一段时间里,毛泽东对自己过去的一些“左”的做法也似有悔悟之意。1972年1月,他在一次谈话中宣布,根本不存在“二月逆流”,为那些老干部平了反。随后,毛泽东穿着睡衣赶到八宝山参加了陈毅的追悼会。6月8日,毛泽东会见斯里兰卡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时说,我们的所谓“左派”,其实就是反革命。8月14日,毛对邓小平的信作了批语,说对邓应与刘少奇加以区别,这为邓的复出作了准备。年底,毛泽东对…  相似文献   

3.
1923年至1924年,毛泽东曾两度入住在上海闸北三曾里,时间合计达六个半月.毛泽东在三曾里以中央局秘书身份主持中共中央日常工作,并从三曾里3号出门到国民党上海执行部主持组织部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一个月内接连对海军作两次指示,海军党委突击上报<十年规划> 1975年5月.毛泽东在一个月内接连对海军作了两次重要指示. 一次是在5月3日夜.此前.毛泽东因患白内障等疾病.先后在武汉、长沙、杭州等地治疗、休养了近10个月.  相似文献   

5.
季静云 《党建》2023,(7):55-56
<正>在上海市太仓路127号,矗立着一幢坐南朝北、砖木结构的老式石库门建筑,这是百余年前博文女校旧址所在地。墙上的铭牌标明此地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宿舍旧址”。1921年7月,毛泽东等在上海参加党的一大时就曾居住在这里。1920年初,陈独秀带着《新青年》编辑部从北京迁往上海。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成立,实际上扮演起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织的角色。在上海及北京党的早期组织的联络和推动下,  相似文献   

6.
<正>一、国共合作实现,孙中山决定加强宣传工作在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曾经三次来穗。1923年6月,毛泽东第一次来穗,出席在广州举行的中共三大。1924年1月,毛泽东第二次来穗,出席国民党一大。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2月中旬,毛泽东从广州来到了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工作。由于在上海积劳成疾,经中共中央同意,毛泽东于1924年12月回湖南休养。就在毛泽东回湖南前1个月,孙中山北上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谋求国内和平统一,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日益  相似文献   

7.
1974年,当人们在新闻纪录片里看到毛泽东那熟悉的面孔时,并不知道此时他因为患白内障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看不见东西了。如何为毛泽东安全稳妥地治疗眼疾,成为了党中央的一件大事。经过一年多的筛选,这个任务最终落在了北京一位中医眼科大夫唐由之身上。唐由之从准备到施行手术总共用了10个月时间,为毛泽东的左眼做了白内障手术。在那段时间里,他不仅是一名医生,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一生酷爱游泳。早在青少年时期,他就经常在堰塘江河里游泳,以增强体质,锻炼自己的意志,并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豪迈诗句。尤其是在他晚年,毛泽东以其惊人的胆魄,一次又一次地劈波斩浪,畅游长江。据统计,从 1956年到 1966年这 10年里,毛泽东畅游长江竟达 18次之多,这种不畏艰险、知难而进的顽强性格为世人所敬佩。美国著名作家斯诺在他所著的《漫长的革命》一书中就写道:“当毛出现在长江上,全世界都震惊了 !”   毛泽东决意要到长江游泳。当副卫士长孙勇回来报告说可以游泳时,毛泽…  相似文献   

9.
“贪污公款五百元以上者处以死刑”─—毛泽东六十年前签署的一份训令在福建省上杭县才溪纪念馆里,保存着一份珍贵的革命文献,这就是由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于1933年12月15日签署的《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中央执行委员会第26号训...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与刘少奇是只隔一重山,相距80里,同饮湘江水长大的湖南老乡。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他们互相支持,紧密配合,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1 毛泽东与刘少奇第一次相会在长沙小吴门外清水塘畔的毛泽东家里。那是1922年4月,刘少奇奉命从莫斯科回国到上海任平民女校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有一个思想发展的轨迹。笔者认为毛泽东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历程 ,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1919年底毛泽东第2次赴京直至1920年7月初回湖南 ,他受到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的影响 ,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这是青年毛泽东思想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毛泽东于1919年12月因开展驱逐张敬尧的运动而第2次入京 ,一直到1920年4月离京赴沪 ,在这4个月左右的时间里 ,他受到李大钊的影响 ,“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①首先 ,他对俄国十月革命极感关注 ,迫切地希望了解俄国的新情况、新气象…  相似文献   

12.
周军 《党史博采》2001,(10):19-23
建国以后,毛泽东常常移步红墙之外,登上专列,去各地视察,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大上海,是毛泽东生前常落脚的地方。1971年9月10日老人家重返上海,这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上海之行。此行使当时的上海成为激烈斗争的一个聚焦点……  相似文献   

13.
我国第一个青年团组织是1920年8月22日在上海霞飞路新渔阳里6号诞生的。发起人有8个:俞秀松、李汉俊、陈望道、施存统、沈玄庐、袁振英、金家凤、叶天底,前6位都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会议把青年团的名称定为“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亦即S·Y青年团(英文“社会主义”“青年团”两词的第一个字母)。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书记陈独秀也参加了会议,指派这8个人中最年轻的21岁的俞秀松为“负责人”,参加会议的苏共远东局代表维经斯基提议称为“书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次年,1922年5月在广州召开了全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  相似文献   

14.
轩遄 《新湘评论》2005,(10):56-57
河北往西的平山县太行山脉脚下,靠着滹沱河北坡,有一个不足百户的小山村。村里绿树成荫.坡上山花烂漫。村坡一道弯弯曲曲的白色围墙,保护着一座座土坯小院。院子里的横屋厢房都是素墙黑瓦。前坪扫得干干净净,种了一株梨树.几株翠柏。这就是名扬天下的西柏坡。在其间一栋淡泊静谧.看去并不起眼的小屋里,人民领袖毛泽东曾经住了10个月。  相似文献   

15.
正毛泽东这一次集中读书的时间是从1959年12月10日起到1960年2月9日结束,历时两个月。主要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第三版)下册,即社会主义部分。此后,毛泽东再没有过这样的读书活动。可以说,这是毛泽东"空前绝后"的一次读书活动,因此,十分特殊。"使自己获得一个清醒的头脑"毛泽东为什么要在那个时间组织那样一次读书活动?为什么专门读那本书?这还要从1958年说  相似文献   

16.
於常勇 《当代党员》2008,(12):62-64
20年前,上海裹在浦西的“螺蛳壳”里局促了上百年,浦西的对面是片抛荒的乡村,上海的希望被浦东生生阻隔,直到这片乡村拿到“第一新区”这张牌,才带动了整个长三角的崛起;10年前,天津东部的滨海地区,是一片望不到边的盐碱地,天津困在这片没有一条路、没有一棵树的荒地里,步履蹒跚,直到这片荒地拿到“第二新区”这张牌,才带动了整个渤海湾的崛起。自此,中国的南部经济航母有了“深圳号”,东部经济航母有了“浦东号”,北部经济航母有了“滨海号”,独缺一艘西部经济航母。而现在,重庆北部新区有望拿到“第三新区”这张牌,成为西部经济航母。  相似文献   

17.
陈玉英29岁时被人介绍到毛泽东和杨开慧家里当保姆。她跟随毛泽东一家在长沙望麓园和武昌都府堤以及板仓居住过。她和杨开慧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情,两人同甘苦,共患难,特别是一同被捕人狱,坚贞不屈,感人至深。陈玉英出生于湖南宁乡坝塘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还在襁褓中,便跟着家人讨米要饭;互岁零3个月,学步伊始,便给人做了童养媳。由于婆家家境贫寒,她10多岁就出外帮工,幼年时饱尝了生活的艰辛。1926年12月,陈玉英幸运地来到了长沙望麓园1号,来到毛泽东和杨开慧身边当保姆。在这里,她第一次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人间的真情。当…  相似文献   

18.
1920年初.陈独秀为筹备在上海出版《新青年》,曾约陈望道、李汉俊、李达和茅盾等人。到其位于上海法租界环龙路渔阳里二号的寓所谈话。茅盾后来回忆说:“这是我第一次会见陈独秀。  相似文献   

19.
夕岩 《新湘评论》2020,(7):55-56
李启汉,原名李森,又名志生,1898年出生于湖南省江华县一个贫农家庭。1920年春,他受毛泽东指点到了上海,在外国语学社学习俄文,住在霞飞路新渔阳里6号。李启汉经常去老渔阳里2号,也就是《新青年》编辑部,先后认识了陈独秀、李汉俊等人,在他们的影响下,先是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接着又加入了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  相似文献   

20.
孙金根 《世纪桥》2000,(2):40-44
1937年隆冬时节,陕北高原寒气逼人。11月29日,在苍茫的天空中,一架飞机呼啸着向延安飞来。机舱里,靠窗坐着一位派头十足的年轻人。他个子矮小,看上去不过三十三四岁。此人便是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共产国际执委、主席团委员和候补书记王明,又名陈绍禹,从莫斯科归来。他满面春风,不时与身旁的康生谈天,不时观赏窗外的冬景。一、“喜从天降”:“神仙”王明奉命回延安,毛泽东在寒风中迎接。这是王明从莫斯科第二次归来。第一次是1929年4月,王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结束后回到上海。1930年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后,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