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享誉中外、深受景仰的一代文化大师,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一座巍然屹立的丰碑,他出生在灾难深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青年时代就写下「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豪迈诗句。  相似文献   

2.
做官·读书     
江南尘 《奋斗》2006,(6):57-57
读书才能做官,即便在旧官场上,不识之无的人。也往往被冷遇。现在,想做官,读书是必要的硬件.没有文化连村长也难以当选。我想,现在值得关注的,是那些做官后,是不是还在读书?现在有“读书做官论”,为什么没有“做官读书论”?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前不久来我省视察工作,在听取省委省政府汇报后作了重要讲话。云山同志指出:湖南提出的“打造湖南文化高地”的目标,是鼓舞人心的,也是有条件实现的。希望湖南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走在前列。特别是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云山同志提出四条明确要求,一是引领,二是率先,三是创新,四是培育。  相似文献   

4.
文化·创新文化·自主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的本质是创新,离开创新,就没有文化.这是因为,其一,文化是构成社会的核心,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条件和成果,在社会发展中占有主导地位.社会发展的创新实质必然从文化层面表现出来.其二,创新体现了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其三,文化创新的基础无非在于人类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创新.体现文化创新本质的创新文化是文化中最有活力部分.创新文化是一种创新精神、一种创新意识、一种人文环境.创新文化对促进科技自主创新起着重要作用:首先,科技自主创新的关键是具有创新思维的人;其次,创新文化对促进科技自主创新起着重要作用.由观念文化和制度文化构成的创新文化为创新活动提供了内外动因.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以人为本,必须发展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5.
风气是一个群体思想品德、价值观念、精神风貌、文化修养、行为准则等共同的心理认同。风气的形成关键是从我做起,主动融入,模范践行。然而,少数同志受从众心理的影响,抓风气建设主动性不够,有的认为风气建设是领导机关的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的奉行“多栽花、少栽刺”原则,当老好人、做和事老;还有的对歪风邪气见怪不怪,认为自己是普通一兵,改变不了现状,倒不如随大流,从而自我原谅,随波逐流,最终导致风气建设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6.
《当代贵州》2011,(15):58-58
“怎么说是礼仪问题,说什么是文化问题,怎样才能说得好是口才问题。”阮朝辉的《口才·礼仪·文化》一书中,开门见山就点了题:说话是门技术活。简单、直接、有力,让人对书中所述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美酒·真情     
陈久长 《湘潮》2012,(9):44-45
1996年4月11日下午4时,我在利马市的中国驻秘鲁大使馆会客室里等候一位客人。这位客人就是秘鲁太平洋大学校长佩雷斯·罗德里格斯。其实,我与罗德里格斯早已接触过两次,也算是老朋友了。这次我接待他的来访,照例由大使馆文化参赞王彦廷作陪。  相似文献   

8.
常晓华 《奋斗》2012,(7):38-39
弹指一挥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发表70周年了。经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在党中央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文化战略部署的今天,我们文艺工作者重温《讲话》,备感亲切。  相似文献   

9.
福建是文化资源大省,具有建设文化强省的艮好基础。但文化资源只是潜在优势,要使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建设文化强省的现实优势,正确的发展战略选择至关重要。就福建文化强省发展战略而言,挖掘、创新、打造的路径选择,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明智之举。福建应通过挖掘、创新、打造三者的有机结合来积极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实现文化强省目标。  相似文献   

10.
盂航宇 《当代贵州》2013,(33):32-33
近年来,赛州省人口计生工作不断创新发展,人口计生童传教育也从单一的形势藏策童传转变为多元的人口文化宣传。并将关爱女孩、关爱留守儿童、敬老爱老等作为人口文化建设溪动的重要内容,开展了“扶自强女孩”、“创建留守儿童乐园”、计生志愿者走访慰问空巢老人等一系列以服务计生家庭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活动。同时,人口计生展现涌现出很多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干部职工,成为育龄群众的贴心人。  相似文献   

11.
5·12震出中国文化真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那些感动了全中国和全世界的画面,与我们过去看到过的英雄画面不太一样,里边的人物全是最普通的中国民众。我从这些画面中,重新读解了中国人,重新读解了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2.
娄勤俭 《学习导报》2011,(20):35-35
中华民族是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历经五千年风雨沧桑,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近代以来,虽屡经磨难,但自强不息和勇于进取的民族精神却始终如一。作为中华文化根脉所系的黄帝文化,伴随着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也得以不断发扬光大而历久弥新。今年恰逢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我们围绕”黄帝旗帜·辛亥革命·民族复兴”的主题召开了学术研讨会,就作为民族旗帜的黄帝文化在近代中国发展历程中的作用、意义,做了深入的研讨。此研讨会是陕西省清明公祭轩辕黄帝系列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宗旨是弘扬黄帝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3.
青铜 《当代贵州》2007,(2):47-48
贵州是我一直神往的地方。我经常想像自己一个人背着包在贵州的崇山峻岭间游荡。那里有喀斯特地貌造就的奇石溶洞。有梵净山、都柳江这样的灵幻山水,有令我无限向往的多民族文化。最重要的是,贵州境内山水纵横,环境相对封闭,很多文化资源还没有被开发。我还可以看至0很多真实的原生态文化样貌。  相似文献   

14.
经济决定地位,文化决定未来。 韩国文化观光部长南宫镇曾说:“19世纪是军事征服世界的世纪,20世纪是经济发展的世纪,21世纪是以文化建立新时代的世纪。”事实上,韩国就是一个以文化建立新时代的生动例子。  相似文献   

15.
当前,发展文化生产力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战略决策.其中,经济、人和文化体制是影响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三个主要因素.我们必须要搞好经济建设,提高人的素质,改革文化体制,为文化生产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要把青海建没成为文化名省,就要了解、研判青海的文化眢隋,我把这种了解、研判的方面分为神态、业态、心态,研讨这“三态”是为了有利于培育发展青海的文化生态,神态——业态——心态——生态,是推动青海文化名省建设过程中可能互动互补的发展链条。文化具有深厚的内涵和广泛的外延,我在这里说的文化是文化建设的“文化”,也就是从“建设”的角度淡文化。  相似文献   

17.
王长江 《当代贵州》2011,(33):62-62
建设文化强国是一个大题目,包含着大至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小到繁荣群众文化生活的广泛内容。不过,在我看来,无论哪个方面的建设,都离不开一个重要的内核:文化心态。我有时想,文化心态就像一艘船。船有多大,就有多大的承载力。建设文化强国,首先应当解决的是文化承载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个思路是非常好的。如果说我们国家的文化需要有区域}生分工的话,我觉得贵州的民族文化、红军文化、抗战文化等都值得发扬与传播。  相似文献   

19.
“爽爽贵阳”的品牌影响力日渐提升,得益于文化与旅游的结合。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作出支持贵阳市加一决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后,一系列措施随即施行。  相似文献   

20.
郭如才 《前线》2012,(6):57-57
为了谁、依靠谁是推进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它决定着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方向。最近,我认真读了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选编出版的《论文化建设——重要论述摘编》(以下简称《摘编》)这本书,使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