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29年12月的古田会议后,毛泽东、朱德指挥红四军回师赣南,分兵发动群众,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形成了比较巩固的赣南根据地。1930年5月,红四军攻克寻乌县城,并在这里停留了一个月的时间,分散到寻乌及附近各县发动群众。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寻乌调查纪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0年5月初,红四军一举攻克赣南寻乌县城。为了争取群众,发展革命力量,红军以寻乌为中心,在周边地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 一天,中共江西省寻乌县委书记古柏陪同一位身材高大、身着褪色的灰布军衣、脚穿黑布鞋的人,沿着寻乌县城弯弯曲曲的小街走着。他俩边走边谈,还不时地用手比划着。这位湘音很重的人肩膀宽阔,双手特别长,走起路来挺有精神,一头黑发长而蓬松,分披两鬓,露出宽宽的前额。他就是红四军前委书记毛泽东。  相似文献   

3.
红四军组建于井冈山,开始下属建制单位是团.但是随着红四军主力向赣南闽西进军,开辟新的根据地,红四军的建制也发生了变化,即由团改为纵队.为什么会发生建制的变化?它又是在什么地方什么会议上制定改编计划的?看了这篇短文后,或许能从中得到点启示. 一、红四军南下进入寻乌1929年至1930年间,毛泽东、朱德、陈毅同志率红四军主力曾三次进入闽粤赣三省交界的江西省寻乌县,发动群众,扩大武装,进行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写下了著名的《寻乌调查》和《反对本本主义》,颁布了《革命军队管理教育七条原则》,这些已为人们所共知.而红四军主力第一次进入寻乌时的圳下战斗失利和罗福嶂改编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4.
1929年1月14日,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军部、二十八团、三十一团和特务营、独立营共约3600人,从井冈山出发,向赣南、闽西进军。赣敌李文彬和刘士毅旅跟踪尾追。 部队沿赣粤边界日夜兼行,于1月30日到达定南龙塘圩,与赣南红二十六纵队会合。朱德命红二十六纵队到安远、寻乌边界游击,牵制敌  相似文献   

5.
那是1929年4月,红四军从闽西回师赣南,分兵发动群众。红四军第三纵队在司令员伍中豪、党代表蔡协民的率领下,来到兴国县的古龙岗。毛泽东带着一个警卫排首次进入兴国县城,受到兴国县委领导陈奇涵、胡灿等人的欢迎。当时,红军从井冈山突围出来,转战数月,风餐露宿,相当憔悴。于是,陈奇  相似文献   

6.
《广东党史》2010,(4):52-52
平远县红军纪念园位于平远县仁居镇。红军曾两度进驻仁居镇,宣传革命道理,传播革命火种。1929年11月13日,朱德军长率红四军从江西寻乌攻占仁居,后经差干回师福建上杭。1930年5月14日,红四军第一纵队1000多人由江西寻乌进驻仁居,掀起农民暴动高潮。  相似文献   

7.
古柏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南地方党政的重要领导人,也是中国工农红军的著名将领.在中央苏区的峥嵘岁月里,古柏与毛泽东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毛泽东等人处于下井冈山以来最困难的时候,接到了古柏十万火急的敌情通报1929年1月14日,正值隆冬季节,数九严寒,朔风凛冽.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军部、二十八团、三十一团和特务营、独立营共约3600人,从井冈山出发,绕过敌人的重重包围,沿着粤赣边境山地,向赣南闽西进军.1月31日,毛泽东等人率部到达寻乌县菖蒲墟,与中共寻乌县委书记古柏取得了联系.古柏,江西寻乌县塘背村人,生于1906年12月9日.1922年,16岁的古柏在家乡高小毕业后,在外公梅洪馨的资助下,先后到广东梅县广益中学和学艺中学求学.期间,古柏结识了很多共产党员,并参与组织发动了梅县学生的反帝爱国运动.1925年12月,古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7月,他奉广东东江特委指示,回家乡开展斗争.同年冬,与在外地求学回到寻乌的刘维卢、刘维锷、邝才诚等人建立了寻乌第一个党组织.1928年3月,古柏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奉中共赣南特委的指示,领导和发动了著名的“三·二五”寻乌暴动.暴动失败后,古柏隐蔽到梅南等地继续开展革命活动.同年8月,古柏又奉中共赣南特委指示,再次从梅南地区秘密潜回家乡筹建地方武  相似文献   

8.
<正>为打破国民党反动派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会剿",1929年1月14日,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领红四军主力向赣南进发,2月20日在瑞金大柏地歼灭了尾随之敌刘士毅团800多人,打开了进军赣南的良好局面。随后,红四军  相似文献   

9.
正红军标语遗址分布于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境内。1930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回师赣南的红四军来到清流。3月,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推动了清流革命斗争的发展。5月,王仰颜率领汀东游击队首次解放清流县城,并在城关驻扎三日,宣传发动群众,进一步扩大了红军的影响。至1934年年底,清流先后进驻众多红军部队。为了宣传党的苏区政策及政治主张,唤醒民众,鼓  相似文献   

10.
孙伟 《党的文献》2018,(4):54-60
在两年零四个月的斗争岁月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共丢失过两次。第一次丢失后,毛泽东考虑到井冈山的物质条件、东固的斗争经验和赣南、闽西的实际情况,决定红四军主力不打回去,留在赣南闽西发展,由彭德怀率小部分兵力打回。第二次丢失后,毛泽东考虑到形势与之前相比有较大不同,如以永新为中心的湘赣革命根据地日趋形成,赣南、闽西的红色区域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中央已经同意红四军在赣南、闽西创建大块革命根据地等因素,决定不派红四军主力收复被敌人占领的大小五井等地。上井冈山是正确的、合理的,为适应中国革命发展的需要,下井冈山也是必要的、符合历史趋势的。  相似文献   

11.
正1929年5月23日、6月3日、6月19日,红四军三次攻占龙岩,不是单纯的军事行动,而是毛泽东主持下,红四军前委为实现同年3月20日汀州会议所确定的"以赣南闽西二十余县为范围",以游击战术和发动群众实现"公开苏维埃政权割据",并与湘赣边界割据区域相联接的战略目标[1]而展开的行动之一。所以,三次攻打龙岩进而创造闽西苏维埃割据,不能视为三次孤立的战斗,而是由三次战斗合成的一次战役,对于未来中央苏区形成,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在红军游击战争时期,这样的战例很少,堪称经典。  相似文献   

12.
1929年5月,红四军第二次入闽。相继占领了龙岩和永定。在闽西建立了革命根据地,扩大了武装力量。在转战赣南闽西的战斗中.由于谭政表现出较好的政治工作才能,被毛泽东调回军部,任红四军军委秘书长兼政治训练部长。  相似文献   

13.
1929年5月,红四军第二次入闽.相继占领了龙岩和永定,在闽西建立了革命根据地,扩大了武装力量.在转战赣南闽西的战斗中,由于谭政表现出较好的政治工作才能,被毛泽东调回军部,任红四军军委秘书长兼政治训练部长.  相似文献   

14.
一九二九年一月四日,红四军前委在宁冈柏露村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会议上作出了红四军主力向赣南进军的决定。这一决定的提出,客观上促使了赣南根据地的建立,因而有不少的党史专著都认定这次会议决定红军下山“是为了开辟新的根据地”。持这一观点的有:李新主编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通史》;胡华的《中国革命史讲义》;马齐彬  相似文献   

15.
分歧的出现与升级1929年四五月间,红四军转战赣南、闽西。随着赣南、闽西根据地的扩大,朱德和毛泽东等前委成员开始感到前委的工作有些顾不过来,决定恢复此前已暂停工作的军委。正好这时中央派来了  相似文献   

16.
早在1926年秋,闽西就开始建立了团的组织,但闽西团的建设曾有过徘徊曲折,正如中共闽西“一大”所指出,“闽西团尚非常幼稚,力量极薄,在群众中没有建立很好的基础,组织非常狭小”,红四军入闽后闽西团组织不断发展与壮大,曾志为之作出了重大贡献。 1929年春,曾志随红四军前委机关向赣南闽西进军,为了加强对青年官兵的组织与领导,红四军前委下设了共青团人组织,兼任红四军前委工农运动  相似文献   

17.
1929年初。红四军离开井冈山后,利用国民党爆发蒋桂战争、粤桂战争的时机,在赣南、闽西打出了一片新根据地。但在军事上不断取得胜利的同时.红四军内部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并演变成红四军内部的一场大争论,进而导致了毛泽东在7月离开红四军到地方工作。离开红四军的140天,是毛泽东人生的一段低潮。  相似文献   

18.
潘瑀 《党史文苑》2012,(9):24-25
邝任农(1912-2003),江西寻乌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3月,参加赣南寻乌农民起义,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寻乌县游击第二十一纵队排长、中队长,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五十团营党代表,寻乌县赤卫总队总队长,红三十五军特务团团长、军需处处长,红二十一军经理部部长,红三军团第  相似文献   

19.
在闽粤赣边建立苏区,有其优越的历史条件。闽粤赣边之赣南、闽西、广东东江3个地区都经受过1925年至1927年大革命急风暴雨的战斗洗礼,都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和农民协会组织。大革命失败后,3个地区红旗依然不倒。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分别举行了农民暴动,建立了小块的农村根据地。有着雄厚的革命群众基础。因此,1929年红四军下井冈山,选择了赣南、闽西作为进军的方向。不久,红四军前委就把打通闽粤赣边三个地区的联  相似文献   

20.
正2020年是毛泽东同志寻乌调查90周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唯实求真的寻乌调查精神,纵深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中共江西省委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