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我们从南国来到北国,从雷锋的故乡来到雷锋的故乡。在抚顺,雷锋生前工作、学习、生活、战斗过的地方,我们走雷锋路,访雷锋馆,谒雷锋墓。冰天雪地,雷锋精神像阳光一直温暖着我们。让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雷锋,让雷锋每时每刻都在行动。望城和抚顺,还有更多的地方,都给了我们这样的感受。一个只有22年短暂生命的共产党员,能够赢得亿万人民如此崇高和长久的敬意;一个普通的战士所表现的高贵品质,能够激励几代人的健康成长;一个群众性的活动,能够在几十年历史进程中延续不断,影响一个时代的社会风尚。这表明雷锋精神对于我们这个民族和社会过去具有,现在仍然具有重大价值和时代意义。读者朋友,在生机盎然、万物生长的春天,让我们再一次聊起这个几十年不变、而且永远不会变的话题:雷锋,永远的榜样。  相似文献   

2.
雷锋和雷锋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们仍然要学习雷锋。让雷锋的旗帜永远高高飘扬。  相似文献   

3.
一个心里永远装着人民的人,人民才会把他永远装在心里。 又是一年春草绿。雷锋虽然离开我们48年了,可仍有一种情感如涌动的春潮,不可遏止地漫过岁月的堤坝,温暖我们的眼眸,漉湿我们的思绪。  相似文献   

4.
一个心里永远装着人民的人,人民才会把他永远装在心里。 又是一年春草绿。雷锋虽然离开我们48年了,可仍有一种情感如涌动的春潮,不可遏止地漫过岁月的堤坝,温暖我们的眼眸,漉湿我们的思绪。  相似文献   

5.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我们从南国来到北国,从雷锋的故乡来到雷锋的故乡。 在抚顺,雷锋生前工作、学习、生活、战斗过的地方,我们走雷锋路,访雷锋馆,谒雷锋基。冰天雪地,雷锋精神像阳光一直温暖着我们。 让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雷锋,让雷锋每时每刻都在行动。望城和抚顺,还有更多的地方,都给了我们这样的感受。  相似文献   

6.
刘文韬  冯静  武淳 《党建》2012,(4):23-26
为什么雷锋能让我们常含热泪?有那么一群人,50多年前,他们曾走近雷锋,相遇的那一刻,他们便成了雷锋精神的传播者、践行者。整整50年,他们一直在用自己的行动宣传雷锋精神,给这个社会增添温度。这种温度,温暖着我们的心灵,也温暖着我们的社会。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雷锋牺牲50周年,为了缅怀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各地展开了各种各样的学雷锋活动。其中武警某部提出一个口号:"甘当永远的雷锋传人"。为此他们爱民为民,争当"雷锋战友";忠于职责,坚守"雷锋岗位";爱洒大地,燃旺"雷锋之火"。连续49年学雷锋,做好事,不间断,不动摇。(1月20日《人民日报》)雷锋的生命只有22岁,但他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留下了一种精神。  相似文献   

8.
刘骄 《学习导报》2012,(5):19-22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人则影响和改变着一个时代。近半个世纪以来,在雷锋的故乡长沙,广大干部群众以"雷锋家乡人"的荣耀感、使命感,持续深入开展"雷锋家乡学雷锋"活动,让雷锋精神真正扎根长沙大地,融入时代生活,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两型社会"建设的不竭动力。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以后,长沙在全国  相似文献   

9.
在"忠实践行宗旨、勤政廉政为民"的活动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到"心里永远装着百姓",时时刻刻记着老百姓的利益,点点滴滴从老百姓的利益着手,我们才能做到勤政廉政,才能让我们的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让我们的民族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10.
<正>"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今年3月5日,是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54周年纪念日。重读雷锋日记,品味这段关于青春的感悟,我们越发觉得浑身充满激情和力量,也越发印证这样一个道理:追随雷锋去奋斗,共产党人永远是年轻。从鞍钢的推土机手到军营的汽车兵,雷锋始终在基层从事着与泥巴、油污、摇把、汗水相伴的劳  相似文献   

11.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中华大地迅速掀起学习雷锋、争当雷锋的热潮。49年来,雷锋这位平凡而伟大的战士,举国上下家喻户晓,始终成为我们爱戴和敬仰的人物;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耸立的灯塔,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践行社会主义道德,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雷锋这个光辉的名字和他崇  相似文献   

12.
我们应该如何做“官”──读孔繁森日记杂感党克让,张保家孔繁森的事迹是一部读不完的书。1995年4月28日《人民日报》刊载的"孔繁森同志日记摘抄".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位"新新时期的雷锋"、"90年代的焦裕禄"的高尚思想情操和崇高精神境界.读后令人震撼...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一盏"黄顶灯"3月,贵阳市公交出租公司"争创雷锋车组"班长王斐对班组成员说,这个月恰恰要比平常更低调、更踏实,不要让老百姓说"雷锋没户口,  相似文献   

14.
1960年10月底,沈阳军区工程兵政治部把雷锋暂时借调到沈阳,到军区工程兵所属各单位作"忆苦"报告。在出发前,政治部副主任王寄语为了能进一步了解雷锋的成长过程,就打电话给工程兵10团政委韩万金,让他转告雷锋把自己的日记带上。雷锋就带了四五本日记来到军区第一招待所。王寄语被日记的内容所打动,安排摘抄分发给党委常委们阅读。...  相似文献   

15.
康渝生 《奋斗》2012,(3):25-26
50年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普通一兵雷锋同志因公牺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在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下,半个世纪以来。雷锋精神已经深深地融人中国人民建设祖国、奉献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伴随历史同行的文化精神。毫无疑问,雷锋精神的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当代积淀,其中体现着一种与时俱进的精神文明境界。今天,  相似文献   

16.
3月3日,浙江省台州吴子熊玻璃艺术馆的雕刻大师吴刚将自己亲手雕刻的“雷锋之书”,送往万里之外的辽宁抚顺雷锋纪念馆。这件珍贵艺术品,是由上等水晶制作的,外观被设计成一本书,封面上雕刻着雷锋的头像和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书脊处则刻着“雷锋精神永恒”。吴刚说:“雷锋精神就像一本书,永远读不完,我们要将它一代代传下去。”黄旭堂摄影报道“雷锋之书”赠给雷锋纪念馆@黄旭堂  相似文献   

17.
贾程秀男 《奋斗》2012,(3):29-29
今年是“人民的勤务员”雷锋同志逝世50周年。1962年的8月15日,个子不高,总是挂着春天般微笑,始终做着好事不留姓名的年仅22岁的雷锋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半个世纪过去了,《学习雷锋好榜样》依旧歌声嘹亮,雷锋作为共和国几代人的榜样,历经岁月的沧桑,他的精神仍永放光芒!  相似文献   

18.
雷锋永不OUT     
康庄 《江淮》2012,(3):52
半个世纪以来,无论时光如何流逝,世事怎样变幻,雷锋精神都是我们这个社会最普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崇高精神依然在温暖我们的生活、陶冶我们的情操、鼓舞我们的斗志。现在,雷锋又真真切切地回来了!  相似文献   

19.
《先锋队》2003,(4)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40周年之际,《经济日报》经过多方查找,终于在辽宁省实验中学找到了雷锋生前惟一的报告录音带。1961年,是“三年自然灾害”的最后一年,物资供应紧缺。但在当时被称为“东北干部子弟学校”的辽宁省实验中学,一些学生中出现了讲吃讲排场的苗头。学校决定请沈阳军区的战士标兵雷锋到校为广大师生作一场报告,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雷锋的报告录音,是一份珍贵的教育资源,永远的精神财富,从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雷锋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相似文献   

20.
《学习导报》2012,(5):24-24
1960年10月底,沈阳军区工程兵政治部把雷锋暂时借调到沈阳,到军区工程兵所属各单位作"忆苦"报告。在出发前,政治部副主任王寄语为了能进一步了解雷锋的成长过程,就打电话给工程兵10团政委韩万金,让他转告雷锋把自己的日记带上。雷锋就带了四五本日记来到军区第一招待所。王寄语被日记的内容所打动,安排摘抄分发给党委常委们阅读。不久,《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