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资本主义病了。看来,这不是一个旁观者的幸灾乐祸,而是欧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从最底层到决策层的共识。资本主义之疾最戏剧化的呈现是一度风起云涌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其后欧美各界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探讨始终没有停止。《金融时报》甚至以"危机中的资本主义"为主题,发表了一系列评论文章。  相似文献   

2.
伊曼努尔·沃勒斯坦提出了分析资本主义的新视角,他从资本主义作为一个历史体系所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入手,分析了历史资本主义的困境,提出了资本主义体系正在走向衰败的观点,从另一个角度论证了马克思的"两个必然"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形态,随着全球社会结构的变化,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已经由垄断资本主义逐渐演变为金融帝国主义、高科技帝国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在金融领域、科技领域和文化领域实施霸权主义。认真分析资本主义的全球战略和新的垄断方式,需要我们转变观念,直面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进行金融改革,打赢金融领域"没有硝烟"的战争;自主创新,迎接高科技帝国主义的挑战;强化文化建设,夯实应对文化霸权袭击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名称百年未变,但具体内容却有很大差别,呈现为多种形态。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变化的,应当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名实关系。社会主义有好东西,也有坏东西,资本主义同样如此,需要具体分析。应当认真研究和确立科学合理的价值标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以互补,还有大量事物属于"非社非资"的人类共同文明成果。我们应当学习资本主义,超越资本主义,反思社会主义,创新社会主义,努力促进中国社会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使资本主义灰头土脸,重新认识资本主义是当今世界的当务之急。毫无疑问,金融危机的出现表明现行的资本主义确实有问题;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本性使然;同时,金融危机印证了马克思的"两个必然",加速了社会主义因素的增长。但金融危机后必然是资本主义体制的自我修正。  相似文献   

6.
姜辉 《党建》2012,(8):24-26
透过笼罩在资本主义历史上的迷雾,拨开资本主义的神秘面纱,马克思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便是这无法祛除的"魔咒"。每一次危机,都向人们对资本主义命运的考察增添新的启示,都对超越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历史性解决办法增添新的意义。资本主义从本质上在逐渐失去其历史合理性和生命的活力,其作为一种社会形态的历史局限性和暂时性经常被全面危机这样的历史现象集中地呈现出来,而其拥护者所鼓吹的完美性和永恒性则一次次在历史考验中破灭。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提出的主要论点,指出了韦伯论及的"资本主义精神"的自我否定,从中引出作者自己的观点: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重社会发展的价值理性,深入发掘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观、伦理观和价值观,建设中华民族自己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8.
叶险明 《新视野》2005,(2):44-46
资本主义发展极限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这个问题不仅要注重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矛盾运动的角度来考察,而且要注重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结构变化的角度来考察。基于对资本主义发展极限与资本全球化和知识的共享性及其生产的社会化特性间关系的辨析,作者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结构变化的角度阐述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发展极限的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自觉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由此引发了学术界关于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再认识、再思考。我们在此选编了几篇文章,希望对深化这一问题的讨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自觉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由此引发了学术界关于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再认识、再思考。我们在此选编了几篇文章,希望对深化这一问题的讨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是我们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当前,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对资本主义因素的利用是不违背社会主义性质的,并且是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二者关系的正确把握,是对马、恩最初设想的社会主义的具体理解,是对我国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当前世界局势的全面认知,更是对实现共同富裕途经的正确探索。  相似文献   

12.
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及其历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学秋 《求实》2003,1(2):26-28
罗斯福“新政”以后资本主义已发生了脱胎换骨式的变化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传统资本主义的某些论述已不适合现代资本主义。我们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结合现代资本主义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实际变化 ,给当代资本主义以科学的历史定位  相似文献   

13.
王玉周 《党建》2013,(6):32-34
所谓"普世价值"的社会载体就是资本主义的基本制度。 对于"普世价值"的普适性,甚至连一些西方国家的学者也表示怀疑。 "普世价值"的主张,实际上是推销西方的制度模式,改变中国道路和中国制度。 把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发展道路和模式套在西方资本主义这个魔圈之中,是"普世价值"论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4.
当前,以美国为代表的现代资本主义的阶段性特征就是由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嬗变为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形式,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当代世界的最高统治力量。准确判断和剖析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和特征,我们就可以对资本主义危机根源及其走向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资本主义从它产生之日起,便在不断地改变其面目,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继而又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它发展的历程中,始终是新的社会因素经过积累,逐渐战胜旧的社会因素,推动着资本主义向更高层次迈进。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社会新因素涌现出来。对资本主义社会加以剖析,以正确认识其本质,进而把握其发展的历史规律,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6.
当前,以美国为代表的现代资本主义的阶段性特征就是由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嬗变为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形式,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当代世界的最高统治力量。准确判断和剖析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和特征,我们就可以对资本主义危机根源及其走向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倪先敏 《求实》2004,1(3):80-82
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 ,当代资本主义已由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 ,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具有二重性 ,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开辟了新的空间 ,另一方面又使资本主义体系内的矛盾更加激化并向世界范围内蔓延。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全球社会主义的实现准备了更充分的条件 ,最终结果必将是全球社会主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苏联解体后,资本主义的思想家和代表人物不遗余力地宣扬所谓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弗朗西斯·福山宣称这是"意识形态的终结"。英国工党理论家安东尼·戈登斯下结论说,"作为一种经济管理制度,社会主义已经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9.
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主要表现,并对如何认识这些新变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文章认为,揭示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首要问题;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角度剖析资本主义的本质是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世界性视角;实事求是地辨证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两面性是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科学态度和方法。文章提出,我们有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决不会”和“两个必然”的基本原理,既要看到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最终代替资本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又要看到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没有变这一事实,坚信资本主义终究要被更高级的社会制度所取代。  相似文献   

20.
段宏强 《理论导报》2007,(12):11-12
邓小平资本主义观全面系统地分析了资本主义,并正确地回答了什么是资本主义和怎么对待资本主义这个重大问题,从而在理论上帮助人们重树了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在实践上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它的理论建构,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