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考虑到当时统一战线的复杂情况,毛泽东提出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又联系社会实际将抗日与民主改革科学结合,迅速壮大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重温毛泽东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思想,对于我们当前进一步增强对台统一战线的整合功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反“独”促统,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和民族腾飞不乏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考虑到当时统一战线的复杂情况,毛泽东提出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又联系社会实际将抗日与民主改革科学结合,迅速壮大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重温毛泽东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思想,对于我们当前进一步增强对台统一战线的整合功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反"独"促统,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和民族腾飞不乏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今年10月,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40周年。40年来.新疆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光辉的业绩.谱写了新疆历史的新篇章。且解放前.新疆各族人民不仅遭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而且遭受封建势力的压迫和剥削;不仅受汉族反动统治者的压迫和奴役,而且受本民族内部封建势力的压迫和剥削。由于上述各种反动统治造成很深的民族隔阂。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后,新疆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民主政权.进行民主改革.建立了平等、团结的新型民族关系。中国共产党总结了在长期斗争中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经验·确认民族区域自…  相似文献   

4.
解放初期国营(公营)厂矿企业的民主改革运动李小秦解放初期,在中共北平市委的领导下,各国营(公营)厂矿开展了一场清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残余势力及压迫工人的旧规章制度的民主改革运动。这场运动完成了民主革命时期的遗留任务,同时,体现了我党在七...  相似文献   

5.
时间:2009年9月9日上午 地点:凉山彝族自治州民族师范学校 “知识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对于我们这一代恰好赶上民主改革的彝族同胞来说,这句话有着极为特殊的意叉。正是凭借民族地区民主改革的春风,我们才得以走进学校接受教育,从而改变了自己和后代的命运!”回顾自己的人生,  相似文献   

6.
我国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和宗教众多的现实特点决定了民族地区更容易为宗教极端势力渗透。防止民族地区宗教极端势力渗透对于维护我国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具有重要作用。新形势下,民族地区的极端宗教势力渗透方式更加多样,渗透原因更加复杂,渗透范围更加广泛,国家、政府和基层干部要从意识形态领域、完善法律体系、促进经济发展、加强队伍建设、促进国际合作、建立一张严密的防止宗教极端势力渗透网、打一场永不停息的防止宗教极端势力渗透人民战争等方面,防止新形势下民族地区的宗教极端势力渗透,以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秩序稳定和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7.
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的性质容易确认 ,是敌我矛盾 ,必须高压严打。但是 ,他们借口民族权利和民族发展 ,混淆国家、民族和宗教的界限 ,总是不择手段地煽动宗教狂热 ,为其分裂活动铺垫心理基础 ,增加了反分裂斗争的难度。出于战略主动和持久功效之动机 ,就应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的研究和教育“内化”到所有社会成员的公民意识中 ,发挥法治观念在处理民族宗教问题中的作用。分裂主义提出的重要问题1 分裂主义利用民族宗教问题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 ,民族分裂势力对新疆进行渗透、破坏和分裂颠覆活动 ,…  相似文献   

8.
汕头市的民主改革运动从1951年6月开始,直至1953年11月结束。开展这项改革运动的目的是在城市的工矿企业中彻底肃清封建势力及反革命分子,废除旧的不合理制度,达到真正树立工人阶级领导权的目标,从而更好地发挥工人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后至1959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建设"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观念,制定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慎重稳步地推动民族区域自治、民主改革、社会主义改造,平定叛乱,巩固新疆、西藏边防,为增进各民族群众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前,影响新疆和谐稳定的原因是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维护稳定,首先必须充分认识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的反动本质及采用的各种手法。其次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稳定工作,同时,关注其他社会问题的解决,统筹兼顾地做好稳定工作。  相似文献   

11.
全文分六个部分 :一、征粮剿匪 稳定大局 ,二、清反减退 为土改作准备 ,三、土地改革 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四、开辟少数民族地区工作 为民主改革创造条件 ,五、厂矿民主改革 促进工业发展 ,六、“三反”、“五反” 击退资产阶级猖狂进攻。较全面地反映了鲁大东同志解放初期在乐山的工作情况 ,透视出了作为地委书记的鲁大东同志的工作作风、组织才能和人品风貌。  相似文献   

12.
西藏的民主改革是西藏百万农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彻底埋葬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的一次伟大社会变革,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民主改革,建立了人民政权,百万农奴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加强了与祖国各兄弟民族的大团结,为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走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条件,开创了西藏与全国人民一起走向现代化的历史新纪元。今年是西藏民主改革40周年。在新世纪即将来临之际,回首40年来党领导西藏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伟大历程,总结民主改革以来经过实践检验的基本经验,对于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  相似文献   

13.
倪萍 《实践》2010,(10):16-17
<正>一、关于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性质建国以后到1957年,根据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之后民族关系的新情况,我们党认为,我国民族关系的性质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基本上结成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但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在"左"倾错误思想指导下,我国社会政治中流行"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的错误理论,否定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4.
西江地区新民主主义改革从1951年3月开始,直至1953年11月结束。其中内河民船民主改革是新民主主义改革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展这个改革运动的目的在于肃清封建残余势力及反革命分子,改革旧的不合理的制度,达到"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目标,从而更好地发挥工人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有星 《实践》2008,(6):16-17
关于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理论的突破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的错误理论,使我国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民族关系受到很大的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我们党进行了政治、思想和组织等方面的拨乱反正工作,否定了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的错误理论。邓小平在1979年就指出:“我国各兄弟民族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早已陆续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结成了社会主义的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新型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国共产党成功地领导了我国宗教制度民主改革,清除了教会中的帝国主义势力,使基督教、天主教由帝国主义的侵略工具变为中国教徒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宗教事业;废除了宗教封建特权和封建压迫剥削制度,使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摆脱了反动阶级的控制和利用。我国宗教制度的改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它对于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断开创宗教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三区革命是伊犁三区的贫苦牧民反抗国民党反动政府和盛世才军阀的斗争.但这一时期,以艾力汗·吐烈为首的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利用少数民族对国民党反动政府的不满,披着宗教的外衣,打着民族独立的旗号,挑拨民族关系,煽动民族仇杀和反汉排汉思想,使三区革命这一正义事业寄生了民族分裂主义的毒瘤.三区革命初步胜利后,三区临时政府就发布九项宣言,抛出自己的施政纲领,直接打出建立"东突厥斯坦共和国"的旗号.三区革命中的民族分裂主义势力遭到了以阿合买提江·卡斯木、阿巴索夫等进步力量的坚决抵制,并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苏联方面的压力下,最终挫败了民族分裂主义势力,使三区革命汇入中国民主革命的洪流.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为重构社会秩序、建立权力网络,以水上社会作为同各类反动势力展开权力博弈的场所。中共领导广大船工船民开展了扫除封建势力、建立民主制度的民船民主改革运动。其中,相关政策举措的出台大体经历了初步提出、遭遇困境、调整深化、贯彻落实等阶段,从最初颁布到最后推行的一段时期内未引起各地的高度关注而被搁置,根本原因在于民主改革在当时尚不属于中心工作需加以迅速推行,这显示了中心工作与边缘工作之间存在的矛盾冲突。这段历史的启示表明,应遵循"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在边缘工作的开展中贯彻中心工作、在中心工作的推动中辅行边缘工作,以中心与边缘的良性互动推进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9.
黄可 《世纪桥》2009,(11):142-143
在破坏新疆稳定和团结的“三股势力”中,宗教极端主义是民族分裂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的思想来源和精神武器。本文着重探讨怎样严厉打击、有效治理宗教极端势力,维护新疆安全和稳定。  相似文献   

20.
杨伍荣 《支部生活》2010,(11):53-54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云南的建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建立过渡性质的人民代表会议制。云南自解放以来,全省专区、市、县人民政府自上而下相继建立,结合民主改革和民族工作的发展,各地普遍召开了人民代表会议或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