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朝武则天长安年间,侍御史张循宪为河东采访使,在当地了解到张嘉贞的才能和人品后,向武则天推荐,说他的才能可担任御史的重任,并请求把自己的官爵和俸禄授予他。武则天闻奏后召见了张嘉贞,在垂帘后边同他谈话。询问他有关情况,测试他的才学。张嘉贞奏道:"臣是乡野之人,能到宫里拜见皇上,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但咫尺之间垂帘象云雾一样把臣与皇上隔开了,竟使臣看不见日月的光辉,这恐怕不能尽君臣之道。"武则天听后马上命人卷起垂帘。经过一番问答后,她感到张嘉贞确是个人才,十分高兴,就封他为监察御史。  相似文献   

2.
说附和     
康熙有一次在北巡途中,同随行大臣谈到了一个叫穆尔赛的官员。他说:“我听说穆尔赛居官不善。你们知道吗?”在这之前看来是没有一个左右大臣向他报告过穆尔赛的问题。但皇上一说,左右的话匣子一下全打开了。有人说:“就像皇上您英明指出的那样,穆尔赛为人昏聩,不能办事。”有人说:“穆尔赛的贪,大家都知道。”还有人言之凿凿“我往西岳祭祀时,那一带州县官员提到穆尔赛都叫苦连天。穆尔赛的名声实在不好。”有人说:“这样的人,天理也断断不能容他!”从左右的应答来看,他们似乎对穆尔赛的问题早就知情,但谁也不开口。待到皇上一点,便如河之决…  相似文献   

3.
这里说的“求全”就是对人对事 ,不要求全责备 ;这里说的“知全” ,就是要学会全面地、完整地认识人和事 ,做到知全体 ,知全过程 ,不仅知其然 ,而且知其所以然 ,不要从某一点出发 ,就主观地作出判断和结论。“求全”有害 ,“知全”有益。这是一条历史经验。据《清代野史大观》记载 ,程景伊任礼部侍郎时 ,一直无所作为 ,正在担心侍郎这个位子能不能够坐得长 ,遇到圆明园失火 ,举朝大臣都赶去救火 ,程景伊也踉踉跄跄赶到园中。去的时候恰好皇上乘坐小轿出来 ,程景伊立即跪在路边恭请圣安。而先进去的和后进去的大臣 ,都没有被皇上看见 ,皇上于是把他记在心里了。第二天皇上赏赐参加救火大臣钱物 ,特地命令给程景伊一份。从此程景伊得到皇上宠信 ,被提升为吏部尚书 ,又封为大学士。这一切的发端都是从救火开始的。救火 ,之所以成为程景伊青云直上的契机 ,就在于皇帝的昏庸、偏见。象这样的皇帝 ,仅从某一点认人、取人 ,而不识全人全物 ,岂能把国家治好?其实 ,我们不要笑这位皇帝 ,取其一点 ,不察其余的片面做法 ,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时有所见的。有了取其一点 ,不及其余的偏见 ,庸才会变成“人才” ,人才会变成“庸才” ,丑人会变成“...  相似文献   

4.
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2021年以来,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积极探索建立防返贫机制,健全完善一个方案——《云州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实施方案》,建立两项制度——联户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搭建一个平台——云州区防返贫监测预警和帮扶管理系统,创新一个救助基金——云州防贫宝,对易返贫致贫人口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努力构建防止返贫致贫的“铜墙铁壁”。  相似文献   

5.
身为正职的知府刘琬看见身为副职的同知吴献臣监视他,就故意不办公,干脆和他相对而坐,忿忿地说:"看你有能耐闲坐到什么时候!"吴献臣也不甘示弱,悠哉悠哉地捉一只虱子放在桌上,在虱子周围吐一圈唾沫,然后直视刘知府道:"看你这家伙能走到哪里去!"  相似文献   

6.
杜甫《饮中八仙歌》中谈及李白时用了“自称臣是酒中仙”之语,一般认为“臣”为人称指代词,“仙”是对李白神韵的展现,此实为一种解读上的偏误,阻碍了对作者创作心理的探究.杜甫所用的“臣”和“仙”可从两个不同的视角来阐释,其中折射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在“出”与“处”之间挣扎与徘徊的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7.
叶毅 《福建通讯》2000,(4):45-45
古代臣下给君王“进言”,的确难度很大,特别是春秋战国时代,作为重臣的第一“本领”,就是如何说服君王。那个时期,臣下们为了所谓的“进言”,真可谓绞尽了脑汁。  相似文献   

8.
史流 《政策瞭望》2014,(11):58-58
近读诗书.一则一千多年前的君臣对话玩味无穷.发人深省。这位国君,不是别人,就是开创贞观之治的一代英主唐太宗,那些臣者.书中虽未一一露名,但能居于殿堂.陪侍皇上,并与唐太宗对话者.不是帝师就是公卿,无疑都是品位大臣。那么,这段君臣对话说的是什么呢?说的是一则“剖身藏珠”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滑县慈周寨乡的敬老院办得不惜,原因是老院长戎丙沂治“家”有方。戎丙沂今年间岁,1989年他辞去了村党支部书记之职,受乡党委政府重托,来到了敬老院。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在敬老院里也是如此。毛喜高、孙桂英是一对老夫妻。由于没儿没女,过去在家里是两个人的“世界”:要么你是“君主”.我为“臣下,”听你的;要么我为“君上”,你是“臣下”,听我的。来到敬老院里也是如此。可是有一天夜里,“臣下”却但待了“君上”,以至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原来毛喜高想小解,叫老伴把电灯拉着,老伴拉灯慢了一点,他就和老伴…  相似文献   

10.
辽宁工业大学硕士生曹再学2003年毕业后就职于阜新市国土资源局,后因不明理由被迫下岗,直到温家宝总理关注后才恢复工作。曹再学自己认为,他是因被招录为公务员时没有送礼才招致下岗结果的,而有媒体更进一步分析,找工作要让负责人得到“好处”,已是现今各个单位人事录用的“潜规则”,曹再学即是此一潜规则的牺牲品。观察曹再学下岗过程的每一步,都没有明确的“说法”。而在党政机关,人事录用、解聘等程序非常严肃,不可能没有严格的规范这一规范被“潜规则”视若无物,被个人利益随意左右,可见在一些“负责人”的心目中党纪国法是多么的脆弱!…  相似文献   

11.
《精神文明导刊》2014,(9):53-53
十五年,楚子伐宋,宋人告急于晋。晋侯欲救之。伯宗日:“不可。古人有言日:‘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谚日:‘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君其待之。”乃止。使解扬如宋,使无降楚,日:“晋师悉起,将至。”郑人囚而献楚,楚子厚赂之,使反其言,不许,三乃许之。登诸楼车,使呼宋人而告之。遂致其君命。楚子将杀之,使与之言曰:“尔既许不谷而反之,何故?非我无信,汝则弃之,速即尔刑。”对日:“臣闻之,君能制命为义,臣能承命为信。义无二信,信无二命。君之赂臣,不知命也。受命以出,有死无陨,又可赂乎?臣之许君,以成命也]。死之成命,臣之禄也。寡君有信臣,下臣获考,死又何求?”楚子合之以归。(群书治要·春秋左氏传)  相似文献   

12.
郭齐 《求索》2014,(7):142-147
经书中“献”字指人之用法春秋时期即已消失,人们已不能理解,从而导致了今人对经书的误读。然通过梳理,我们可以“献”字指人这一古义作出新的准确诠释,以廓清两千年来对相关经文的误解。首先从“献”字指人的用例、历代学者对“献”字指人的训释、关于孔子考礼的有关记载等方面可以证明上古“献”字确有指人的用法;从文化史的角度、“献”字本义及词义引申系统、通假说、近义说、错字说、引申说诸方面探讨可知“献”字指人具有其学理依据;通过考辨,可知相关“献”字的确切含义及其由来,这对经文的准确诠释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本是封建王朝的铁律,可也有皇帝要杀人,将案子发给全国人民来讨论的。且容我说古,看官不妨“倾耳一听可也”。雍正朝的“吕留良案”,缘起于湖南衡阳的一位村夫子曾静。  相似文献   

14.
蒋建平 《现代领导》2008,(12):40-41
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下) 天宝元年.玄宗在勤政楼观伎乐。这时兵部侍郎卢绚“重鞭按辔”,风度翩翩地经过楼下.玄宗看了称赞说:“美哉!卢卿。”李林甫很快知道了此事.他担心卢绚会被玄宗重用.第二天就把卢绚的儿子召来对他说“你父亲素有名望.皇上想委任他管理交、广两州的事务,如果你父亲害怕远行,那就该先向皇上告老回乡.”  相似文献   

15.
嘉靖与杨慎     
尽管杨慎24岁做了状元,后当上皇帝的老师,却竟敢带头参劾皇上跟前的“红人”,阻挠皇上“孝敬”亲生父母,那就怪不得别人要把你贬谪边陲永不赦回了。  相似文献   

16.
隋炀帝因沉迷酒色,口干舌燥患了烦渴症,宫中御医按照常理,开了清热解毒壮阳生津之方,总不见好。屡请名医亦不奏效。炀帝为之暴怒,病情更加严重,连杀了三个民间医生,众御医更加心惊。惊恐之余,一御医忽然想起了太医院中一位性格孤僻常遭冷落的医生莫锡君,众御医遂串通起来将莫荐于皇上。莫锡君平时勤于书画,自以为医术不精,但又不敢推托。他看了炀帝的神色和舌脉后,没有开医方,却要来纸笔,镇定自若地作起了画,各画了一幅“梅林”和“雪景”,献给了炀帝。在旁观望的众御医都暗自好笑。炀帝因终日烦燥不已,坐立不安,听说有画献来,于是打起精神…  相似文献   

17.
《刘墉传》中有个故事,有一天,乾隆皇帝跟刘墉说:"朕今年45岁,属马的,你呢?"刘墉垂手说:"臣也45岁,属驴的。"乾隆感到惊奇,又问:"朕属马,爱卿怎么属驴?"刘墉说:"万岁属马,臣怎能同属?只好属驴了。"十二生肖当中,哪有"属驴"之说?这不是明显的说假话欺皇上吗?一般人可能都会这样想,但皇帝不这样想。因为在他看来,只有  相似文献   

18.
“开卷有益”是句老话,一开始是宋太宗赵炅说的。他让臣下编了一部一千卷的巨型类书《太平御览》,自己规定每天读三卷,如果某一天太忙没有完成指标,事后一定给补上。一位皇帝还这样注意充电,当然是很好的。据说就是他说过:“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这句话很对,他认真读这部专门为他编的百科全书,当然是有益的。但是,这话并没有普遍意义,更不是放诸四海而皆准、历尽古今而不变的真理。  相似文献   

19.
“眼中钉”的来历五代时,赵在礼在宋州(今河南商丘)当节度使。此人为非作歹,鱼肉乡民,老百姓莫不恨之入骨。忽一日,好消息传来,这家伙要调走了。整个宋州一片欢腾,男女老  相似文献   

20.
攀钢职工总医院现有职工2082人,其中,党外人士达1311人,占科技人员总数的741%,统战工作任务非常繁重。1992年以来我院根据攀钢(集团)公司“爱攀钢、献才智、比贡献”活动领导小组的安排布置,在公司党委统战部的指导下,在全院组织开展了“爱、献、比”活动,推动了统战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以优良的服务质量和精湛的医疗技术为攀钢的生产建设提供了健康保障。一、把“爱、献、比”活动与其它各种竞赛活动融为一体。我们把“爱、献、比”活动与“爱岗敬业、争创一流”,“优质医疗、优质服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学习白求恩、学习李素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