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贺薇  苏莉  杨志坚 《今日民族》2005,(5):F003-F003
2005年4月28日,“啪!”,一声脆响,随着云南省人大副主任梁公卿手中的长鞭一甩,并宣布“‘马帮茶道——瑞贡京城普洱茶文化北京行’进京马帮启程!”,一支由120匹骡马组成的大马帮,驮载着云南的普洱茶,走向北京!这次活动将是震撼全国茶界的一次活动,是云南打造“普洱茶”文化和历史品牌的一次大行动。三百多年前,云南普洱茶经五个多月不同地域、不同气候条件的“自然发酵”,进贡京城,其色味“享誉京华”。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最稀世难得的神奇物产,和最坚韧不拔的马帮精神,成就了普洱茶动人的魅力。三百多年后,云南普洱茶将再次历时五个多月…  相似文献   

2.
丹业  扬波 《今日民族》2005,(12):I0010-I0011
2005年12月15日,著名的普洱茶原产地和集散地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彩旗飘扬,欢歌笑语,各族群众汇集县城,喜庆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成立20周年。 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发来贺电并派祝贺团参加庆祝活动;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发来贺电并赠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锦旗,组成祝贺团参加了庆典。省老领导张宝三出席庆典。 矗立于普洱县城的《民族团结誓词碑》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它是原普洱专区26个民族团结奋进的象征。自治县成立20年来,普洱各族人民发扬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抓住机…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9,(5)
正2月18日,"十万青年同饮一杯中华茶"活动在台北举办启动仪式,吸引了两岸逾60位各界人士参加,为茶与文化的系列推广活动揭开序幕。随着两岸往来频繁,产自云南的普洱茶以特殊的茶香与浓郁的茶色吸引了不少台湾品茶爱茶人士的目光,也培养了一群普洱茶爱好者。  相似文献   

4.
云农(市)字〔2005〕34号各州、市农业局、文化局:为弘扬云南普洱茶文化,规范茶叶市场,推进云南茶产业和茶文化的发展,云南省农业厅与云南省文化厅决定联合举办“云南省普洱茶文化精品店”评选、认定活动,在全省认定一批云南普洱茶文化精品店。为切实做好云南省普洱茶文化精品店  相似文献   

5.
王进 《今日民族》2013,(1):55-56
普洱用一个名字,一种文化,一种色彩,一个梦想,感动中国,也激励着每一位新农村建设者。  相似文献   

6.
《创造》2007,(11):14-21
历史将饱蘸浓墨记下这庄严辉煌的一笔。“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普洱披上了节日的盛装,洋溢着节日的喜庆,257万各族人民满怀激情,共同欢庆第八届中国普洱茶节、第二届全球普洱茶嘉年华会、第二届云南省普洱茶交易会以及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  相似文献   

7.
魅力茶都:普洱茶文化大展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七届中国普洱茶叶节,首届全球普洱茶嘉年华会、云南省首届普洱茶交易会4月27日至30日在中国茶城思茅举行。“一节两会”以打造“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共创”天下普洱”为主题,以弘扬普洱茶文化和振兴普洱茶产业为宗旨。连日来,精彩纷呈。高潮迭起的各项活动使思茅沸腾,让来宾和思茅各族群众不断感受茶都独有的风采,领略独特的民族风情。“一节两会”27日夜拉开帷幕,大型迎宾晚会《天下普洱》展示了茶乡人的热情,接着是隆重、盛大、古朴、气势恢弘的蔡茶祖;“马帮茶道,瑞贡京城”120匹马帮思茅扬鞭穿城而过向首都北京进发;第三届…  相似文献   

8.
文化普洱     
梁荔 《创造》2007,(4):78-91
一个有着持续发展潜力并不持续不断发散发着吸引力的地方,必定有它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位于古代普洱区域中心地区的普洱市,正是因为"普洱文化"的积淀和喷发,有了今天的蒸蒸日上和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9.
《创造》2007,(4)
第八界中国普洱茶节闭幕式暨颁奖晚会于2007年4月10日晚在普洱市体育馆举行.普洱市委副书记、市长沈培平致闭幕词. 沈培平总结说:以"百年贡茶回归普洱,盛世普洱再写春秋"为主题的"一节两会",是一次文化内涵丰富的盛会.  相似文献   

10.
从云贵高原的最高峰到层层大山旮旯下的边疆阿佤山小村寨,沿途要经过无数个城市,无数条小河流,无数个小村庄。一路走来,不知多少次路过普洱了,可每次都是来去匆匆的,并没有真正停下脚步,在普洱待过多长时间。这两年频繁来往于普洱,吃在普洱,住在普洱,行走在普洱,对普洱的印象已很深了。最近的一次,是带着父亲到普洱看病。父亲在老家常年有喝普洱茶的习惯,父亲常问我,这几年的普洱城是不是到处茶庄了?中国茶城,世界茶源是什么样子?父亲还说,他最近一次到普洱来,应该是10多年以前的事情了,那时才听说要在普洱城里建一座高高的孔明像,以此纪念他对普洱茶的贡献。父亲朴实的描述,总是给我带来无穷的乐趣,也让我下决心要陪父亲去普洱走走。  相似文献   

11.
陈眉江 《创造》2007,(4):54-57
说起宁洱,可能很多人还很陌生,但这个刚刚改名的县城,却是以前滇西南有名的历史重镇。普洱县——也就是更名前的宁洱县,是普洱茶的中心原产地、得名地、加工地、集散地。普洱之名,最早源自明朝洪武年间,当时明政府将此地命名“普耳”。到了万历年问,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将此地称为“普洱”。清雍正七年,设普洱府,从此普洱正式得名。  相似文献   

12.
曾建华  李瑞芳 《创造》2008,(2):70-71
当普洱茶誉满世界,当思茅更名为普洱,普洱茶就注定要流吞于世。见到普洱市茶办(创新办)主任、普洱市茶叶协会会长赵昌能的时候,他对普洱茶的未来,信心满怀。  相似文献   

13.
春暖花艳好时节,茶城盛事喜相逢.在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的喜庆之际,中共墨江县委、县人民政府及全县36万人民致以最热烈的祝贺!我们坚信:在普洱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将扬名天下,普洱将以更加雄劲的姿态向世人展示它独特、神秘而又绚丽多彩的历史文化与发展魅力,普洱的明天将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4.
4月6日,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60周年纪念大会在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召开。来自国家和省有关部门、部分州(市)、普洱市及各县(区)的领导、曾在民族团结誓词碑上签字的部分代表及亲属、各民族代表万余人云集普洱茶乡,共同纪念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60周年。省政协副主席白成亮、省军区政委杨成熙、省民委主任王承才、副主任岩秒及普洱市、宁洱县有关领导出席纪念大会并在主席台就坐。纪念大会由普洱市委副书记钱德伟主持,宁洱县委书记曹文荣致词,  相似文献   

15.
尹欣 《今日民族》2009,(12):21-24
2009年11月19日,由云南省委宣传部、省文产办、省民委和普洱市委、市政府主办,普洱市委宣传部、市民宗局承办的“民族服装服饰文化保护与产业化开发论坛”在普洱市举行。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文产办主任尹欣,省民委副主任木桢,普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柳彬发表演讲;普洱市民宗局局长岩采,副局长黄文忠、刘连壮,党组副书记普德惠和有关专家学者50多人参加。论坛由普洱市副市长童书玮主持。现摘录部分领导和专家学者的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创造》2007,(4)
"百年贡茶回归普洱"活动是"一节两会一庆典"的重要内容."万寿龙团贡茶"于3月19日离开北京故宫.在抵达云南之前曾经分别在北京、上海和广东开展了系列展示活动.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和兴趣.在历时20天、穿越9省区之后,"万寿龙团贡茶"于4月6日回到了它的故乡--普洱.  相似文献   

17.
陈建华  齐岳峰 《小康》2012,(10):88-90
正在普洱人心中,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决不以破坏环境、毁坏生态的代价换取表面的风光。普洱人还有一句话——绿色经济发展的最终愿景目标是:不砍一棵树,也能实现高质量的快速发展普洱不是普洱的普洱,不是云南的普洱,不是中国的普洱。它是国际的普洱,是世界的普洱。  相似文献   

18.
正12月27日至28日,2015普洱民族团结进步论坛在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举办。此次论坛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旨,围绕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把云南建设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重要指示,李纪恒书记"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耍过上好日子"的民族工作理念。总结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65年来的成功经验,传承和弘扬誓词碑精神,全力推动普洱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发展、跨越发展。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文化院院长许嘉璐作  相似文献   

19.
杨红文 《今日民族》2008,(2):65-66,F0003
不知什么时候起,昆明街头的茶叶铺悄然多了起来,城南城北还建起了几个茶叶批发市场。走进去,各式各样的普洱茶占据了店铺的十之八九。一时间,喝普洱茶成了一种时尚,藏普洱茶好像充满了无限商机。我对茶只是停留在喝的程度上,还没有上升到品、赏、藏的地步,却也跟风而动,与朋友跑到了普洱市镇沅县去看大茶树。  相似文献   

20.
曾建华  李瑞芳 《创造》2008,(2):48-49
许多普洱人不知道普洱有咖啡,许多云南人也不知道云南有咖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