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出乎意料,朱镕基也出书了。9月2日,我第一时间到书店买来《朱镕基答记者问》,并在扉页上写下自己的名字、标明购书时间地点——平常我买书没有这样的动作,因为喜欢老朱,所以才这么做。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你为什么不买东西了?在北京海淀一所大学的后门旁边,有一家小书店。不大的店堂里,数千种市面上不多见的文史哲经法各类专业图书把书架塞得满满的。一日,一中年知识分子在书店里转了两个小时,挑了五本书。他拿了书准备去结帐时,摸了摸口袋,微微叹了口气,把刚经过两小时的劳动挑捡出来的5本书中的3本,又放回了书架。剩下的两本,是80年代出版的,在现在看来已是十分便宜的老版书。书店里的售货小姐说,买书的越来越少了,现在每日的营业额只相当于一年前的三分之一。书店旁边,有一片二、三十层高的住宅楼,临街那一栋的底层…  相似文献   

3.
春夜,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的彼岸书店里,三三两两的读者仔细挑选图书,几个年轻人在自习室埋头学习,数十名会员读者静静等待着音乐会开场……“今天有7场活动,来购书的顾客也不少。”书店创始人赵越超说,“我们希望用优质的图书、创意的展陈、周到的服务、丰富的活动吸引更多读者。”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观念的变迁,广东省梅州市的家庭文化内涵越来越丰富,犹如一幅绚丽的风景画。梅州是“文化之乡”,爱书、读书的风气长盛不衰,逛书店“淘”好书,成了许多家庭成员的习惯。春节期间,笔者在梅州市的各大小书店里均看到人头攒动,购书人有老人、学生、青年小伙,也有中年妇女。梅州家庭普遍都有书橱;一般家庭藏书几百册是很常见的。梅州人会买书,大部分家庭都能根据自己的职业需要和业余爱好选购图书,并善于对图书进行分类、排列和保护。年轻人结婚,书橱是必置家具之一。墙壁装饰也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选择的必要     
前段时间在美国见到一位朋友,他正在搞“网上书店”。谈起美国的出版业,他介绍一种新的售书方式将会导致图书零售业发生深刻变化:书店可以为读者印出他所要买的任何一本书,这本书装桢、印刷质量不会亚于印刷厂,而时间只需15分钟。操作过程十分简单:书店通过互联网从出版商那里下载这本书的内容和封面(底),马上打印、装订成册,一本还有“温度”的书就放在你手上了。所需设备只是一台个人电脑,一台打印机,一台装订机。当时我十分感慨,惊异于科技的发展,更联想到我们面临的危机与挑战。国内报刊和图书业的发展近些年也是日新月…  相似文献   

6.
我是轮椅人     
我喜欢做梦,梦里常常是一些自己不可能企及的美事,比方去书店看书买书什么的。醒来就想,倘若有辆轮椅就好了。1987年,第一代居民身份证推出,我觉得我这样的情  相似文献   

7.
近来电子商务成为热门话题,而最早、最多付诸实践的则是网上书店。尤其是自从贝索斯成为美国《时代》周刊年度封面人物之后,”亚马逊”作为网上书店之最和它从30万美元起步、5年内资产急速聚集到105亿美元的传奇故事更是声震环宇。在中国出版发行界内创办网上书店也是热浪滚滚,新闻出版署长于友先、发行司长王俊国,以及中国出版发行理论权威王益老先生在现场观摩一家名为”当当”的网上书店运行演示时讲到:网上书店“对解决买书难卖书难的问题是一个大胆而有益的探索,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有利于中文图书走向世界,也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并且说“图书出版发行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行业,电子商务是前景远大的新生事物,网上书店实现了这两者的奇妙结合。”鉴于如此,笔者怀着求知探真的心态与“当当”及业者们进行了一番接触,对其状况与电子商务在中国目前的位置产生颇多感慨——  相似文献   

8.
图书出版业、图书流通领域目前的情况并不令人乐观。具体表现为全国各大城市实体书店的生存已岌岌可危。自2010年开始,曾经门庭若市、经营有方的北京"第三极书局"、"风入松"书店,上海"季风书园"的四家分店、大夏书店,广州三联书店天河店等著名书店相继停业。2011年底,光合作用全国连锁书店关门;  相似文献   

9.
陈斌华 《两岸关系》2001,(11):59-60
我要投票,我烦政治2001年3月7日,我即将结束驻点、离开台北的前几天,我的朋友、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学生陈慧真和她的同学来与我话别。慧真是我的老朋友,几年前她到大陆来参加全国台联主办的“台胞青年夏令营”,正好我参加了这个活动的采访报道,朝夕相处了10来天,大家很是聊得来,印象最深的就是在上海陪她到书店买书。当时还不太看得懂简体字的她,一口气买了好几本大陆的散文集。  相似文献   

10.
2009年韩国出版界继续推出振兴出版业的重大举措之一——开展独特的读书振兴运动——读者从书店购买图书,读完后可以再卖给书店,书店对回收的图书进行修补整理,然后寄赠给生活在穷乡僻壤的买不起书的人们,使他们可以免费学到知识。  相似文献   

11.
在我还是孩子的时候,和书形影不离。吃饭看书、走路揣书、坐公车要读书、上厕所翻书。出门不论去哪,一般要跑一趟书店才安心。身边有书,心中不慌。就这样,我染上了戒不掉的买书囤书癖。有了孩子,上述行为或许就能理直气壮些:买书不光是考虑自己,更是为了孩子。很多家长对于自己的孩子不爱看书一事非常焦虑,面对自己不读书的习惯却心安理得。  相似文献   

12.
我在美国,进过四家书店,洛杉机两家,纽约一家,旧金山一家。在洛杉机,本来是要先去长城书店的,不知为什么,后来先到了长青书店。这家书店正在举办一位叫李燕希的女士的牡丹画展,展室与外间的书市差不多大小。李燕希听说我们是从福州来的,就说起她曾到过福州,还拿出林  相似文献   

13.
老旧的优雅     
2010年10月8日“2011全球百家华文书店中国图书联展澳新站启动仪式鼹第三届新西兰读书文化节”开幕式在新西兰第一大城市奥克兰的MtEden战争纪念馆举行。此次活动由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公司与新西兰华文书店联合举办.  相似文献   

14.
她的事业在中国──记省侨联委员周真张朝霞,胡俊杰父母和兄弟姐妹均已移居美国,进入“白领阶层”,并渴望她早日移民全家团聚,她多次婉拒;家中为她办好了探亲签证,她一拖再拖,探亲签证的有效期是三年,可他去美三个月就Lulk了。为了刑人,为了事业,她把一门心...  相似文献   

15.
周洁 《人民公安》2013,(15):14-19
在互联网的汪洋大海中,实体书店成了零星孤岛,眼看着一个个沉没。 没有书店的城市该有多么落寞 前不久,“野草书店将要关门”的消息,在微博上被转发数万次,顾客猛增,让看店的老两口措手不及,但这也不能改变它即将关张的命运。接踵而来的是纸老虎书店宣布,在苦苦挣扎三个月后将黯然退出北京市场。  相似文献   

16.
在上海,有一家名为“淘宝”的旧书店,不仅当地文人和许多外国朋友经常光顾,就连远在新加坡、印尼和美国等地的华人,都喜欢通过互联网在这里购书。一本名为《三刻拍案惊奇》的线装书被人用3000元买走,一套1958年版的连环画《三国演义》,更是拍卖出了1.6万元的天价!就连国内一些出版社,都到这里借用图片和资料,甚至与店主合作出版图书。原以为老板是位才高八斗的老者,没想到竞是个性格活泼的漂亮女孩,她为何能将一家不被人看好的旧书店,经营得如此火爆?  相似文献   

17.
<正>如果经常去书店买书,或者去报刊亭买报刊,在远处就能根据颜色、排版风格来判断出你熟悉的出版社或者杂志来。而一个口碑好的出版社、杂志社、报社的出版物,总是给读者一种以一贯之的美感。为此,我们采访了书籍设计师陈境。"你去看《TIME》、《BUSINESSWEEK》这些历经时间锤炼过的  相似文献   

18.
从1995年春开始,江阴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二三”家庭读书工程,要求到本世纪末。全市70%的家庭拥有1顶书橱,订阅2份以上报刊,拥有300册以上健康向上的图书,掀起群众性的藏书、读书、用书热潮。这项工程实施以来,受到广大市民的普通关注和热情支持。书店、图书馆一改往日之清冷,变得门庭若市;购书、借书及阅览场所一扩再扩;一批高品位的个体书屋也应运而生。据统计,今年  相似文献   

19.
独立书店不同于大规模的连锁书城,它存在于城市的某一个角落。这种以人文社科图书为主要经营对象的书店,类似于周作人在《北京的茶食》里所述是“颓废的,精炼的、无用的”,它不是为了提供考试用书而存在,也不以各种“成功”类图书为谋利方式,甚至拒绝提供一些畅销读物。  相似文献   

20.
藏书记     
喜欢读书,也喜欢买书,多年下来.积少成多,也藏满了两大书橱.像守财奴似的守着千余册藏书.不时的翻翻看看,爱不释手.呵护有加。这些可都是我从书店里百里挑一选来的钟情之物.是我的精神美餐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