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凡 《工会博览》2010,(8):40-41
去年5月9日凌晨.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李文华先生,因喉癌发展为肺癌,引发肺源性心脏病,不幸辞世.至今已经近一年了。追忆起李文华先生生前的音容笑貌.就好像是昨天发生的事情一样,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相似文献   

2.
张刃 《工会博览》2023,(2):40-41
<正>近日翻检旧存,又一次读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黄裳先生给先父张高峰的来信,追忆前辈交往旧事,颇觉有趣。选择若干内容,略加注释,以飨读者。黄裳先生是著名报人、散文家、藏书家、版本学家,与张高峰本不相识,但由于曾为新闻界同行,熟知彼此文章。八十年代初拨乱反正,他们陆续恢复工作,由另一位老报人谢蔚明先生“牵线”,建立了联系。谢蔚明,1917年生人。  相似文献   

3.
熊培云 《法制博览》2009,(24):12-13
如今乡下,文化生活着实乏善可陈。然而,回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还在乡下读书,尤其是逢年过节的时候,村子里总有一些热闹的事情可以追忆。比如舞龙灯、舞狮子、跑旱船或者放露天电影、演地方戏等等。只是,伴随着农村社会的不设防,青壮农民的大量出走,许多传统习俗或者田间文艺也渐渐销声匿迹、土崩瓦解。  相似文献   

4.
嘲骂清末官场的对联,有一联是颇为有名的。那就是把当时的两个对头,即李鸿章和翁同飨,骂在一起的那一联。有人说是别人作的,有人说是他们两人互骂,不能究其实。  相似文献   

5.
抗争、光复、暴动、逃亡──往事回忆录周青今年是台湾光复50周年。回顾过去的一些往事,我心潮起伏难平,夜不能寐,现特将其中一些亲身经历的片断追忆整理下来,以供研究台湾历史的人们参考,也让后人们通过过去来了解现在,为早日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而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6.
德高望重的革命老前辈、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创始人、尊敬的老师黎群同志经过与癌症的顽强斗争,走完了令人尊敬的光辉一生,给我们留下许多难忘的回忆和宝贵的财富,今追忆几件往事,以寄托我们的怀念与哀思。  相似文献   

7.
苦舌艳遇     
“嘟嘟!”几声电话铃响,我连忙抓起话筒。话筒里传来一个年轻女人软绵绵的声音:“您是住在头条7号的张先生吗?…‘是啊!”只听那女人扑哧一笑:“可您近期又没住在那儿,对吧?”“对对!大冬天的平房太冷,我懒得生火,在丈母娘家睡沙发呢!”那女人“哼”了一声:“那你在书柜上瞎写了一张什么字条?你可够损的!”  相似文献   

8.
莫子楚 《法制博览》2011,(18):53-53
如果没有高考?天哪,如果这不是编辑老师的一个选题,如果这是一句法律条文,那此刻神州大地上有多少受苦受难的少年在欢呼。万能的主啊,准能把希望火种传到了人间?不是普罗米修斯,是咱们伟大的教育部长才对。等等,没了高考?那我们能干嘛?没了无数的模拟考,没了恼人的晚自习,没了老师们的威逼利诱……不可思议,这太可怕了。  相似文献   

9.
佚名 《法制博览》2011,(10):42-43
我羡慕那些吃饭很慢,一直吃尽碗里最后一颗饭粒的人。最后那颗饭粒,可能正是农民弯腰从地里捡起来的那颗谷粒。见到这样的人,我岂止是羡慕,简直会景仰他。  相似文献   

10.
《法制博览》2008,(17):18-19
在中国历史上,皇帝集神权、皇权、族权于一身,忠君是最高的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准绳。在公众场合敢于对皇帝大不敬,那是死罪,那是要杀头的,所有旧时有一句民谚,叫“关起门来骂皇帝”,但也不怕死的,当面骂皇帝,或者写打油诗、编排戏剧等方式来骂皇帝的。骂皇帝骂得最热火朝天的要数唐代和明代两个朝代。  相似文献   

11.
正去年5月9日凌晨,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李文华先生,因喉癌发展为肺癌,引发肺源性心脏病,不幸辞世,至今已经近一年了。追忆起李文华先生生前的  相似文献   

12.
张嵌 《法制博览》2010,(4):42-44
公元1279年,中国广东新会,那一片颤抖的海,那一只颤抖的沉船,那一团颤抖的烈火,那些个颤抖的胜利者和殉难者,染红了大片南中国海的颤抖的血,在滔滔巨浪间翻腾成一个绝唱——大宋王朝最后的绝唱——崖山之战。  相似文献   

13.
乍到日本,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因来自中国的大陆,很有点友邦惊诧,惊诧这资本主义固家居然看不见阶级及其斗争,醒目的是学历、学历社会之类的话语,乃至刺眼。原以为学历社会那就是大多数人持有一纸大学毕业的文凭,起码是两年制短期大学,但曾几何时,  相似文献   

14.
孙玉祥 《法制博览》2009,(10):36-36
改革开放前,有一个词是大家避之唯恐不及的,那就是“反”字——不管是“反革命”,还是“反动”,或者“反社会”、“反人民”,都是些一沾上不死也得脱层皮的罪行。想想也是:人家都一窝蜂地往一个方向走,你却要出头逆向那么反一下,这不给大家填堵么?对你这种给大家伙找别扭的角色,那还不杀之也可,脱皮也可。  相似文献   

15.
吉元 《法制博览》2010,(7):62-64
如今,对45岁以上的人来说,有一种现象是难以忘怀的。那就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毛主席语录》热。因为这本书的封面选用的是红色塑料皮,人们对它看得很重,视为宝贝,所以,大家又习惯地把它称为“红宝书”。  相似文献   

16.
潘光 《国际展望》2011,(3):I0001-I0001
最后去了中东、美国、和中亚,发现到处都在讨论西亚北非正在经历的“暴风骤雨”。有人说那是一场“革命”,也有人说那不过是一系列的“政权改变”,有人赞扬那是反对独裁者的民众运动,但另一些人认为那只是部落之争和精英内斗;理想主义者称走上街头或拿起武器的是没有宗教色彩的、要求民主的“年青一代”,但持怀疑态度的人则认为这些“反叛者”的背后就是宗教极端组织。  相似文献   

17.
大实话     
读书之后的心。如泪洗过的良心。这话不知是谁说的,很淡雅,淡雅如一朵素白的百合花;如女人长长的睫毛上,闪啊闪着的一滴泪珠。 雨洗过后的良心,我没有见过;可读书过后的心,却清晰可感。 读书过后的心,该是这样的吧,如雨后早晨,山顶的那一抹霞光吧?那是怎样的一刻啊,山,很静,是一种闲雅的静。一切,都在梦里。  相似文献   

18.
熊培云 《南风窗》2008,(21):26-27
乡村公共生活对于过去,逢年过节,在S村总有一些热闹的事情可以追忆。比如舞龙灯、舞狮子、跑旱船等等。只是,伴随着社会的开放与变迁,这些"田间文艺"渐渐销声匿迹。至于这二三十年来S村最日常的公共生活,给人印象最深的至少有两个:一是集体看电视,二是"聚众赌博"。  相似文献   

19.
慈悲的手段     
明媚 《法制博览》2009,(18):9-9
上海男人很难,难就难在了“男”字上。从中国古人造字的角度分析。“男”由责权利的角色定义,那就是“田”和“力”的组合。在田地里出力气劳作的人就是男人。我没有考证过英语,男人的man,似乎没有什么对男人责权利规定;在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之中,对男人的考核标准是田地里的苦力活。这就委屈了上海男人。从有上海那一天起,上海男人就输了。虽然上海也有人种地,但是上海的主流人群是市民而不是农民。  相似文献   

20.
现在我一看到千层布鞋。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的孩提时代。那时的我。对这种布鞋有着一股莫名其妙的怨恨.多次瞒着妈妈奶奶外婆把它一个劲儿地往石头碎瓦泥水里折磨,咬牙切齿发誓不给它留下一片伤痕决不罢休——它实在是太朴素了.像故乡田野上那随处可见的黑土一样让人熟视无睹。半点也俘虏不了我那已经知道盲目爱好的驿动之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