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建国 《党课》2008,(9):57-59,65
德才兼备,是我们党用人的大政策、大原则、大标准。德与才是相辅相成的。德和才是支撑人字的撇和捺。没有“德”字这一撇,不成其人;没有“才”字这一捺,人难自立。德是才的统帅,才是德的资本;德乃人之魂,才乃人之胆;德胜才是君子,才胜德是小人。德才兼备德为先。成人比成才重要,为官应重德行。做人要通过做事来体现价值,检验成败。做事要通过做人来引导方向,提供动力,保证效果。  相似文献   

2.
说“德”     
说“德”李炳智德,品行、品质之谓也。古往今来识人、用人、评人皆以德为先。故学校育人倡德、智、体全面发展;国家用人重德才兼备;近年所言干部“四化”标准,其第一所要仍以德(革命化)为先。德,一个举足轻重的字眼,于历朝历代兴衰存亡紧密相关。无可置疑,轻德则...  相似文献   

3.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四句,应解读为“上德不德,是因其有德;下德不失德,是因其无德”。“德”字被用于同人事相关的场合,其通义为“心有所得”。是以“道”还是以“德”为伦理标准,这是“上德”与“下德”的分际所在。区分“上德”与“下德”是为“圣人之治”提供理论依据,其伦理意义在于倡导朴实之“德”,反对虚伪之“德”。“上德”之朴实,是因其一视同仁地善待一切人和物,是为公平之德;“下德”之虚伪,是因意有所偏,行有所弃,不能一视同仁地善待一切人和物,是为不公平之德。倡扬公平之德是老子伦理观之主要特色。能履行公平之德,方是“上善”。“上善”是“上德”在实践中的体现。“上善若水”是“上德”的实践原则,它要求:(1)像水之善利万物那样善待一切人;(2)像柔弱的水那样不与万物相争;(3)像善于居下的水那样谦卑。  相似文献   

4.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四句,应解读为“上德不德,是因其有德;下德不失德,是因其无德”。“德”字被用于同人事相关的场合,其通义为“心有所得”。是以“道”还是以“德”为伦理标准,这是“上德”与“下德”的分际所在。区分“上德”与“下德”是为“圣人之治”提供理论依据,其伦理意义在于倡导朴实之“德”,反对虚伪之“德”。“上德”之朴实,是因其一视同仁地善待一切人和物,是为公平之德;“下德”之虚伪,是因意有所偏,行有所弃,不能一视同仁地善待一切人和物,是为不公平之德。倡扬公平之德是老子伦理观之主要特色。能履行公平之德,方是“上善”。“上善”是“上德”在实践中的体现。“上善若水”是“上德”的实践原则,它要求:(1)像水之善利万物那样善待一切人;(2)像柔弱的水那样不与万物相争;(3)像善于居下的水那样谦卑。  相似文献   

5.
选拔干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和目标,是古今社会存在的需求和民众的期盼;由于德况内涵和演变机理的复杂性,解决“以假面具装出有德的样子”这一老问题,必须走“重在群众认可.’的路线。  相似文献   

6.
量化考察内容标准,增强考察的可操作性,一方面要按照干部德、能、勤、绩、廉的总体框架,把评定标准和内容逐层分解,达到细化、量化。干部的“德”,应主要包括考察对象的党性觉悟、政治立场、群众观点和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内容;“能”,既要看考察对象的现实能力,也要看其发展潜能,应主要包括学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工作方法等;“勤”,应主要包括岗位职责履行情况、业务工作完成情况、配合工作情况等;“绩”,主要指工作中所做贡献及获得荣誉情况等;“廉”,应主要包括考察对象在工作和生活中廉洁自律的情况。另一方面,要针对…  相似文献   

7.
张书林 《学习论坛》2010,26(2):14-16
坚持“以德为先”用人,从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等方面完善干部德的评价标准,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要看党员干部“是否作风正派、清正廉洁、情趣健康”。这三个方面构成了党员干部基本的人文品质。“以德为先”,提升党员干部的人文品质,就必须坚持以下策略:培育党员干部的“君子风度”以促其作风正派;重建党员干部的“道德市场”以促其清正廉洁;正确规范党员干部爱好,以促其情趣健康并能够自觉抵御直接或间接的情趣性腐败。  相似文献   

8.
《党课》2009,(2):8-8
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什么样的人该用,什么样的人重用,都要把德放在首位,在这个前提下注重选拔那些确有才干、实绩突出的干部。干部“德”的标准应当包括干部的政治品德标准、职业道德标准、家庭美德标准和社会公德标准,把理想信念是否坚定,  相似文献   

9.
朱岩 《求贤》2011,(11):1-1
识人选人,历来不易。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关键是要不断完善“德”的评价标准,全面把握干部德才表现,提高辨德识才水平。换届考察中,重点是要坚持“八看”:  相似文献   

10.
蔡星天 《奋斗》2012,(7):61-61
常言道:“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对于“德”之功效,宋代政治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司马光有过精辟论述: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  相似文献   

11.
德国尽量减少公车数量 德园政府从联邦到各州乃至大城市和各州县政府,都为一定级别官员配备公务脂车。配备公务用车的标准是:联邦总统和联邦议院议长为奔驰450型;联邦总理和副总理为奔驰350犁;各部部长为奔驰280型;各部国务秘书相当于副部长为奔驰230型;司局长级的官员,保证公务用车,但不配备专车。  相似文献   

12.
王斌 《党的建设》2011,(11):44-44
金塔县坚持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根据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分类细化干部“德”的考察标准,创新干部“德”的考察方法。一是干部“述德”。领导干部在年终述职大会上向全体干部职工和“两代表一委员”全面陈述自己“德”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廉政动态     
《党的建设》2011,(9):42-42
中共中央办公厅最近印发规定,按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求,要加强考察工作,对新任市委书记人选一般要在省内一定范围进行民主推荐,提拔任职的还需到其所在地方或单位进行民主推荐。在选配市党政正职领导时,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注重选拔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注重市党政正职之间的优势互补;注重推进交流任职。  相似文献   

14.
德才兼备原则是党选拔任用干部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德才兼备原则与“三个有利于”标准具有一致性。只有德才兼备,才能实现“三个有利于”标准;只有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才是真正的德才兼备。坚持德才兼备原则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辩证统一,是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必然选择。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顺利贯彻执行,要求党的组织路线在选拔任用干部上必须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德才兼备是党对干部的全面要求。德,主要是对干部思想政治和作风方面的要求;才,主要是对干部能力和水…  相似文献   

15.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干部选任工作提出的重大要求。在实践中,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虽对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的认识比较统一,但还存在着对德的具体标准概念化、考评内容抽象化、考评方式单一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人才史鉴(三则)峻岭司马光论德才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辩,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  相似文献   

17.
张春波 《前线》2013,(11):83-83
古人云:“志正则众邪不生。”这“志正”,鄙人理解,即品德美好。所以,古人又言“清正在德”。且有“德若水之源”一说。德净,则水清;德污,则水浊。品德美好,污浊灵魂便不会附体;品德不好,就会丢失纯洁心灵;品德美好,才能成为清正之人。春秋时,宋国人子罕清正,深受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专家鉴定后拿着献给子罕。子罕拒收,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08,(11):5-5
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必须牢牢把好选人用人这个关口。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为党和人民选好人用好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对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工作的干部要格外关注;对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不能亏待。对已经失去群众公信力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19.
朱岩 《求贤》2010,(3):1-1
用什么样的标准选人、选什么样的人,事关干部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事关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鲜明提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要求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从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等方面完善干部德的评价标准。这一要求抓住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本质和要害。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对美、日、中、俄、德、法、英7国的综合国力评估项目得出的结论是:美国居第一,其综合国力值遥遥领先于其他6国;日本居第二;法、英、德基本在一个水平上,其综合国力约等于美国的一半;俄罗斯的综合国力接近美国的40%居于中国之前;中国的综合国力值居7国之尾,约占美国的1/4,法、英、德的1/2,俄罗斯的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