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缓解刑释解教人员的就业困难和生存压力,我市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地大力推动过渡性安置基地建设,不断探索和完善过渡性安置基地建设与管理的方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每个县(市、区)都建立了过渡性安置基地,全市共41个,过渡性安置了200多人,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去年全市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率达到99.4%以上,重新违法犯罪率控制在1.5%以下。  相似文献   

2.
贯彻落实“首要标准”是新时期劳教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教育、感化、挽救”劳教工作方针的传承发展,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劳教场所贯彻“首要标准”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挽救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重新违法犯罪率,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挥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监狱学刊》2010,(1):51-56
重新违法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往往呈现出一定的变化。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广州监狱成立了课题组,结合某监狱重新违法犯罪人员的构成特点,从犯罪主体、监狱和社会因素三方面入手,剖析了重新违法犯罪的原因,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策略,减少和预防刑释人员重新犯罪案件的发生,对稳定社会治安秩序,探索降低重新违法犯罪率的规律,促进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刑释解教人员的构成、特点以及回归社会后的地位、环境、心态等随之发生一系列深层次的变化,针对当前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时有发生,甚至有上升的趋势。为了进一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结合实际,在过渡性安置基地建设七,以巩固监所教育改造成果、促进刑释解教人员顺利回归社会为切入点,以解决“三无”、生活特别困难等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安置为着力点,三种模式推进政府为主导的过渡性安置基地建设,有效减少了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6.
华东政法学院陈和华在上海《法学》2005年第4期上撰文《论监禁的困境与改善》介绍,在人类历史上,对罪犯的处理通常就是监禁。在适用监禁的价值取向上,有两每贯彻始终的基本模式:惩罚模式和矫正模式。两者虽然各有侧重。但其核心内容是一致的,即监禁是对罪犯最好的处遇方式,而且处遇越多,效果越好。但事实却是,惩罚模式下的监禁并没有收到令人满意的一般威慑效果,促使犯罪率的下降。西方国家均被连续上升的犯罪率所困惑;而矫正模式下的监禁也没有像预期的那样使罪犯改邪归正,顺利回归社会。至少就减少累犯率而言.监禁的效果并不比其他刑罚效果大。在一些国家甚至得出了相反的结果。如1975年荷兰研究表明,监禁对减少累犯不比罚金更有效。英国的结论与之相似。20世纪70年代,瑞典、丹麦曾进行过较大规模的调查,结果发现,在整体上,非监禁刑比监禁刑更有效。在加拿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