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叶利钦在一本书中这样刻画了戈尔巴乔夫的复杂心态:“众所周知,戈尔巴乔夫过去和现在都是一个有着一副人道面孔的社会主义信徒。……他这个人在我们的苏维埃体制中昕养成的根深蒂固、透入骨髓的思想、作风和习惯,致使他从一开始就对‘市场’、‘私有制’这样的概念怕得要命。”甚至在8月事件之后,他“在接受暂时停止共产党活动的决议之时内心仍极端痛苦。”叶利钦又说,“自身的天性致使戈尔巴乔夫富有外交手腕,善于妥协折衷,精于玩弄从容不迫而纷繁复杂的人事把戏。”  相似文献   

2.
《政工师指南》2006,(4):47-47
据《环球人物》第5期报道,不久前,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莫斯科接受了该刊记者的专访。戈尔巴乔夫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谈锋甚健。采访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戈尔巴乔夫对记者强调,他所谈的一切都是肺腑之言,是多年来对往事的严肃思考。  相似文献   

3.
《真理的追求》编辑部 2 0 0 1年 2月收到徐葵研究员 1月间的来信 ,信中说 :“贵刊 2 0 0 0年第 10期刊登了捷克《对话》杂志1999年第 146期发表的戈尔巴乔夫在土耳其美国大学的讲话。我读后对这篇讲话的真实性感到有些怀疑。去年年底我在同俄罗斯戈尔巴乔夫基金会的顾问阿纳托利·切尔巴亚耶夫的一次通信中向他询问此事 ,并向他提出如果戈尔巴乔夫在土耳其美国大学作过讲演的话 ,请他把讲演稿全部寄来。本月 12日我收到了他的回信 ,他在信中指出《对话》杂志 (捷克一家传媒———本刊注 )发表的这个材料是伪造的 ,戈尔巴乔夫根本没有到土耳…  相似文献   

4.
苏共第十九次代表会议标志着戈尔巴乔夫要大刀阔斧地推行他自己的路线。出席这次党代会的共有5000名代表,都是采用差额选举的方式产生的,这样一个代表阵容体现了党内各种力量的平衡。一部分代表在会上同戈尔巴乔夫唱反调,另一部分代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2000年5月主办的《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对欧洲的影响阳际学术研讨会上,保加利亚科学院副研究员米哈伊尔·基列夫作了《苏联解体的原因》的发言。他认为,苏联解体的“第一个主要的和基本的原因”是1956年以后形成的“赫鲁晓夫修正主义路线”,正是这一路线成了后来戈尔巴乔夫推行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的前提。在分析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事业的背叛时,基列夫引用了戈尔巴乔夫1”9年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美国大学研讨会演讲的自白,引起与会者极大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面前这名叫谢智波的环卫工人,显得有些“木讷”。在整个访谈过程中,谢智波的话就不多。该说的,他都用很简短的言辞搪塞过去了。他的领导不断地向我们说着抱歉之类的话。同行的一位电视台记者,看到此番情景,轻轻地摇了摇头,看得出来:面对这样一个人,想让他在电视镜头前说上几句话并不容易!  相似文献   

7.
逍遥九鹏溪     
很意外地,在九鹏溪与徐霞客“相遇”。他手持长杖,背负斗笠,目光炯炯,面容清癯。无数个日子里,他都是这幅模样,一路霜雪作伴,一身风尘仆仆。身边只是少了曾经以七十多岁高龄陪同他壮游过一段时日的母亲。当然,母亲的话他是须臾不忘的:“志在四方,男子事也。”  相似文献   

8.
得寸进尺 大权独揽苏共第十九次代表会议标志着戈尔巴乔夫要大刀阔斧地推行他自己的路线。出席这次党代会的共有 50 0 0名代表 ,都是采用差额选举的方式产生的 ,这样一个代表阵容体现了党内各种力量的平衡。一部分代表在会上同戈尔巴乔夫唱反调 ,另一部分代表则明确表示反对利加乔夫。叶利钦在大会的最后一天就再次发难 ,公开指责利加乔夫及其追随者是改革的敌人。表面上看起来 ,戈尔巴乔夫希望至少实行一种允许不同利益的代表人物参与政治的制度。暗地里 ,他正在想办法清除那些使他患了“赫鲁晓夫综合症”的和他意见有分歧的中央委员。全…  相似文献   

9.
苏共解散、苏联解体以后,苏联党和人民的叛徒戈尔巴乔夫最终亮出了他所导演的一场骗局的底牌:“应该改变制度,我当时(按:指他刚上台时)就得出这个结论。但是一开始,社会还没有作好准备,就这样提出问题,那将一事无成”,“就我的工作而言,我一生的主要目标已经实现,我感到安宁”。不过,倒也应验了中国民间一句谚语,叫作“作贼不打,三年自招”,戈尔巴乔夫把时间拉长了一点,6年之后,也就是他搞垮苏联社会主义之后才不打自招的。苏联解体之后,许许多多正直的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感到受骗上当了。本文介绍的叶·利加乔夫就是这…  相似文献   

10.
漫画与幽默     
胡说胡适应邀前往某大学演讲。他引子、孟子和孙子的话,在黑板上写:孔说”、“孟说”、“孙说”。最后,他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引得堂大笑,原来他写的是“胡说”。我想出去凌晨2点,酒吧老板锁上店门,回睡觉,他刚躺到床上,电话铃就响。“你们上午什么时候开门?”他听到一个醉鬼的询问。老板气恼地挂上电话,一会儿,电话铃又响了,还是那个醉鬼。“听着,”老板大声说,“问我什么时候开门是没有用的,我不会让一个像你这样的人进来的……”“我不想进来,”对方打断他的话,“我只想出去。”隐患上帝对地球现状很不满意,便让时光倒流…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工作中发现.不少基层官兵对思想政治教育存有畏惧感.正如一个战士所讲:“早知道当兵要参加那么多教育、学习那么多理论、背记那么多精神,还不如在家好好读书考大学。”战士的话一方面说明了我们的教育抓得很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们的战士学得很累.而且说明了我们当前的一些教育并不得要领.19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贝尔曾以园丁修剪葡萄藤比喻教育,他说:“葡萄藤确实应当修剪,但修剪本身不会给葡萄藤带来葡萄.相反地.  相似文献   

12.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最新研究报告显示:非国有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影响因素。西部的民营企业从东部可以借鉴什么?民营经济在国家西部大开发中充当什么样的角色——朱厚泽:一个退休老人对民营经济的关注朱厚泽这样介绍自己:“一个退休的老人”,一个老人能对民营经济这样关注,本身就令感动。老人认为:东西部经济最突出的差距在民营经济,这种差异,最形象地反映在东西部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上。在东部城乡参观访问时,经常听到的话是:“少少干涉”,而在西部,随处听到的是:“多多关照”。老人说,他自己…  相似文献   

13.
深夜12点左右,高经理如丧家之犬奔回自家的豪华住宅,慌慌张张地打开门,人已瘫软在地上。卧室的壁灯打开了,随即是妻子的声音:“是老高吗,怎么才回来。”高经理嘟哝了一句:“我喝多了。”晚宴他确实多喝了几杯,但此刻的他却异常清醒。刚才那惊心动魄的一幕不停地在他眼前闪现。他撞了一个人,一个骑摩托车的夜行人,当时他连想都没想,便发动了桑塔纳的马达,在夜色的掩护下狂奔而去。他不能对妻子说,谁也不能说。肇事逃逸人命关天,一旦事发,等待他的将是什么结局,他心里比谁都清楚。好在妻子并没有追问下去,只是漫不经心地说:…  相似文献   

14.
蓦然回首     
当历史选择了戈尔巴乔夫 1985年3月11日,无论是对于苏联还是对于世界来说,都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由于苏共领导人契尔年科病逝,这一天,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历史选择了戈尔巴乔夫。然而,正是这一天,发生在两千多万平方公里苏联领土上的一场天翻地覆的大变革由此开始。  相似文献   

15.
小幽默     
妙答解尴尬有一次,一位著名作家应邀赴宴。休息时,他对一位夫人说:“你太漂亮了,夫人。”不料那位夫人却说:“很遗憾,我不能用同样的话来回答你。”头脑机敏、言辞犀利的作家笑着说:“没关系,你也可以和我一样说假话。”失言某君赴宴迟到,匆忙入席后,一见烤乳猪就在面前,便很高兴地说:“还算好,我坐在乳猪旁边。”话刚出口,才发现身旁一位胖女士怒目而视他急忙赔着笑脸说:“对不起,我是说那只烧好了的。”说话的方式严厉的陆战队队长接到消息,说他一个下属的父亲去世了。点名时,他不假思索地说:“嗨,阿史你父亲死了。”…  相似文献   

16.
一个领导者如果长期处于自负的状态下,他有可能会变得自我陶醉,喜欢表现自我,有个人英雄主义倾向,极端追求并享受他人对自我的关注。可是在政治运作中,“众望所归”与“众矢之的”只是一个铜板的两面,随时都有可能相互转化。由此,自信的误区不是自恋,而是自负。古罗马时期的著名统帅朱利亚·恺撒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17.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同志在刚刚闭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庄严而隆重地宣布:一个立足于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  相似文献   

18.
有一则小故事说,在一座非常破旧的古庙里,住着一个贫病交加的乞丐。他每天都要风雨无阻地出外乞讨,还是常常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日子。他于是便常常对着古庙里供奉的天神跪地祈祷:“天神呀,求求你发发慈悲,让我发财吧。如果你保佑我发了大财,我一定要为你重修庙宇,重塑金身……”有一天,天神奉命到人间巡查,恰好听到了乞丐这番祈祷的话,于是,天神便来到乞丐的身边,对他说:“可怜的人,就让我来满足你的这个愿望吧。”天神从身上掏出一个钱袋递给乞丐,并告诉他说:“我送给你一个拥有魔力的钱袋,钱袋里永远会有一枚金币…  相似文献   

19.
平静和快乐     
大约在300年前,当弥尔顿双目失明后,他发现了这样一个真理:思想的运用以及思想本身,能将地狱变成天堂,抑或将天堂变成地狱。也许,你会感到这个真理太过深奥,难以理解。那么,拿破仑和海伦·凯勒的生平则足以证明弥尔顿的话是何等的正确。拿破仑拥有了一般人梦寐以求的一切:他的权力达到了几乎整个欧洲;他的财富在当时没有任何一个人敢和他相比;他得到了他想得到的一切荣耀,以至那顶皇帝的桂冠。那时,也许全世界的人都在羡慕他,都认为他是全世界最快乐的人。然而,他却对圣海琳娜说:“在我的一生中,从没有过快乐的日子。”而…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1979年访美时曾幽默地说:“如果对政治上东山再起的人设置奥林匹克奖的话,我是很有资格得该奖的金牌。”的确如此,在人们眼里,邓小平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中独一无二、“三起三落”并最后走向成功的传奇人物。他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作为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