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正进入新的变革期。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的根本因素是二战之后建立起来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与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下的秩序需求之间的矛盾。关于如何改革全球经济治理机制,中国主张坚持全球经济治理价值的多元包容性,全球经济治理主体的平等参与性,全球经济治理方式的共同协商性,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合适安排性,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的循序渐进性。依据这一有中国特色的全球经济治理观,中国开展了一系列务实的政策实践。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农村改革理论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李凤梧农村改革理论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邓小平同志观察形势、研究问题、作出决策,始终没有忘记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他关于农村改革问题的一系列论述,对于保证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乃至整个...  相似文献   

3.
发展是当代中国的第一主题──学习邓小平关于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辩证思想文魁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涉及到对邓小平经济思想的理解和认识,也涉及到对中国近十几年来历史的理解和认识。我认为,只有从邓小平同志改革与发展并举的战略出发,才能真正把握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4.
改革国企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是深化国企改革,振兴国企的当务之急。在这国企改革的攻坚阶段,认真学习、研究邓小平企业管理思想,用邓小平理论指导国企改革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本文从国企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两个方面对邓小平的企业管理思想进行论述:一、改革僵化的国企管理体制是搞活国企的根本;二、用经济的手段管理经济是振兴国企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密不可分,治理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治理改革成效明显,呈现五大趋势。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领导中国走上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道路。实现现代化,是邓小平倡导改革的初衷和目的。但是,什么是现代化?我们与现代化的差距究竟有多大?我们应当根据什么去规划改革的蓝图和阶段实施的目标?邓小平要到实际中去考察论证。从1978年10...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三大经济思想是指邓小平的关于发展生产力、让少数人先富起来以及其最先倡导的市场经济思想。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提出的最重要的经济思想是发展生产力的思想,是他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获得的新认识;邓小平关于让少数人先富起来的思想对于改革后打破传统的平均主义的“大锅饭”体制是重大的贡献;邓小平的市场经济思想对于推进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是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认识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改革开放中建立经济特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思想。经济特区不仅仅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更重要的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场。邓小平同志提出建立经济特区的主要意图就是要在特区中探索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确道路。笔者认为:只有这样理解才能把握邓小平这一思想的精神实质,为指导改革和发展的实践服务。邓小平同志为什么在改革刚起步就提出要建立经济特区呢?第一,邓小平同志是从全国范围改革的高度提出建立特区的。改革旧体制,建立新体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我国改革…  相似文献   

9.
走出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改革之路──邓小平国有企业改革思想初探顾海良最近三年多来,在对邓小平同志的经济思想的研究中,我们较多探讨的是他关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一系列理论观点。毫无疑问,邓小平同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上的这些理论观点,包含了...  相似文献   

10.
从1978年到2004年,中国的经济改革已经走过26年的历程。本书以中国经济改革26年来的理论变迁为线索,并结合改革实践,全面系统地回顾了26年来的中国经济改革历程,再现了改革进程中两种思想的激烈交锋和改革实践的艰辛曲折。 书页片断 从邓小平理论发展史来看,“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开始形成期,邓小平展开的一次集中的理论创造活动,其理论结晶在随后邓小平亲自指导起草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得到了集中体现。 …… 这样,在邓小平、陈云等一批老一辈革命家的因势利导下,十届三中全会取得了出乎不少人预料的丰硕成果,作出了一系列拨乱反正的重大决策。这次会议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转折点。  相似文献   

11.
如果从1978年底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算起,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历时已有19个年头了、19年来.这场改革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经验。今天、认真总结这些成就与经验.对于我们继承邓小平的遗志,将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推向前进.显然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申国经济改革的主要成就经过近19年的改革,中国的现行经济体制已经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根本不同了。现行体制已相当接近于既定改革目标,表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首先,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明显进展,转变经营机制、…  相似文献   

12.
经济学家邓小平在邓小平的经济成就中,改变中国的经济制度,目前认为是成功的,而且造福于广大人民的。在他的领导下,中国政府摆脱了遗留下来的大量经济问题,开始实行持久的经济改革计划,并开创了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1978年,邓复出后,积极推进改革,加大改...  相似文献   

13.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这也要求作为中国重要治理主体之一——中国共产党实现自身的现代化。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要以自身的现代化带动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以实现全面改革的总目标。当下,中国共产党可以通过改革和完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大力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以实现党的现代化,从而带动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政治体制的改革是其重要内容。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邓小平曾说:"我们提出改革时,就包括政治体制改革"、"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证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  相似文献   

15.
学习贯彻邓小平同志三步发展战略思想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武树帜邓小平同志是举世公认的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创立者。他率先提出了使中国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改革大计,他极其关注和重视我国经济的发展,把...  相似文献   

16.
内外部约束的变化要求中国转变发展方式。鉴于中国的改革和发展模式是政府主导型的,因此,要转变发展方式,最重要的是要改革政府主导型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由于中国是个大国,大国的独特特征和历史决定了中国要实行财政分权和政治集权的治理模式。在财政分权和政治集权的地方政府治理机制下,中国在过去30年里成功缔造了经济"增长奇迹"。然而,这种治理也产生了许多负面效应,使得许多地方"重经济、轻民生""重资本、轻劳动""重城市、轻农村""重本土(市场)、轻外地(市场)",并由此导致高投入、高排放、高能耗、高污染,只见物不见人的发展结果。因此,必须以地方政府治理转型作为中心和重点来促进我国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7.
创办经济特区,是邓小平为了有序地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所采取的具有试点、辐射和指导意义的重大举措。这一举措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国际上普遍认为,举办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创举~一、邓小平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战略思想促进了中国经济特区的诞生和特区经济理论的探索广东、福建两省对外开放的设想引发出邓小平创办特区的战略构想。1979年初,广东省委在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过程中,想…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的机构改革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厦门经济特区成立以来始终以邓小平机构改革思想为指导,以提高行政效率为目标,紧紧抓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关键,积极稳妥地推进机构改革,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为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坚实基础。一、经济特区机构改革必须有特区的特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也是指导我们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进行机构改革的思想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在经济特区行政管…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农村改革理论是对列宁农村改革思想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史上有两次农村改革的实践,一次是列宁1921年春在苏维埃俄国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时进行的农村改革,一次是邓小平80年代在我国进行的农村改革。邓小平农村改革理论是列宁农村改革思想的发展。第一,列宁认为...  相似文献   

20.
改革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学习邓小平同志有关论述的一点体会王瑞璞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是邓小平同志的一贯主张。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坚持依靠人民群众进行改革,推进和深化改革。他反复强调:中国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第一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