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法国瑟依出版社1960年创办的《如是》(TelQuel)文学季刊是法国最著名的先锋派杂志,它在存在的二十余年中,发表过大量激进的宣言,挑起过多次大规模的论战,提出过许多颇具颠覆性的理论,整个这段时期的法国文化生活都与《如是》的历史密切相关,如新小说、新批评、新哲学、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女权主义、后现代思潮等的产生和发展都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如是》。这个杂志周围聚集了~大批先锋派作家和理论家,他们一般被笼统地称为“如是派”,领袖人物是索莱尔斯(Ph.Sollers),我们中国人比较熟悉的其他人还有拉康、福科、巴尔特…  相似文献   

2.
美国的中东问题研究:理论、论战与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夏鸣 《美国研究》2004,18(3):84-98
美国中东研究的功用经历了从为政府服务到脱离政府轨道 ,再到批评政府中东政策的演变 ;研究范式也经历了从西方模式的现代化理论到后殖民主义 ,再到市民社会的变化。美国外交政策文化中的“第三方”以九一一事件为契机 ,对美国中东研究现状进行激烈地批评 ,引起论战。本文概括了论战的要点 ,认为其实质是美国新保守主义者试图影响美国中东政策的一次努力 ,在一定程度上 ,也是阿以冲突在学术领域里的继续。同时 ,也反映了学术界所存在的共性问题。文章认为论战对布什政府的中东政策特别是伊拉克政策所产生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相似文献   

3.
提起奥拉尔,熟悉法国革命史的人,就会想起他与马迪厄的论战,却不一定了解他在法国革命史领域中的地位。这种地位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奥拉尔是法国革命史现代科学研究的开创者,也是现代的革命史史学进步传统的第一个代表。  相似文献   

4.
研究与概括各民族文学及各国文学的特性,应该以民族(国家)文学为最基本单元、以世界文学为广阔平台,进行宏观的比较研究。在宏观比较文学的视阈中,可以将法国文学的总体特征概括为三个方面:一,“爱争吵”、好论战是法国作家的天性:二,游走于“政治夹缝”是法国文学的独特风景;三,追新求奇是法国文学嬗变发展的特征。这三个宏观特征的概括不仅有助于理解和把握法国文学的民族特性,也可为法国文学与他国文学的比较研究提供宏观参照。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现为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文学教授、语言文学系主任,她在这里以参与者的身份深入浅出地介绍了90年代法国文学批评的现状及其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学术刊物和出版界等方面呈现的各种形态和存在的具体问题,并特别指明了这种现状与60年代以来的新批评之间的继承关系。本文对我国的法国文学研究工作者无疑具有不可多得的资料价值和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6.
克里斯特瓦的互文性概念提出后,首先得到了罗兰·巴尔特(Roland Barthes.1915—1980)的阐释,这集中反映在巴尔特1973年为法国著名《通用大百科全书》撰写的《文本理论》中这一词条的发表,“如是”小组的后结构主义文本理论及其核心概念互文性被正式引入了“文学共和国”的体制话语。尽管这一理论依然因其论战色彩和极端态度而令许多研究者感到无法亲近,但文学史家必须承认,它已经构成了20世纪法国文论遗产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当代法国文坛,流派繁多,文论迭出:精神分析、新批评、语义学派、结构主义批评等。这些文论或着重心理分析,或封闭在作品的“本文”中,不一而足。然而近来,和西方许多国家一样,法国评论界对文学和社会、文学家与历史环境等问题产生了兴趣。我们发现,甚至本来持不同观点的学者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论及这个问题。本期选登了一些论文,以期引起我们对这个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赵晔琴 《法国研究》2014,(2):24-30,80
关于海外华人移民的研究,是史学界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近十年以来,借助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的国际移民研究的理论模式和方法,已从不同角度开展了丰富而详实的研究。本文主要梳理上世纪80年代以来法、中学术界对法国华人移民的研究,与法国学术界对华人移民的研究相比,国内学术界对法国华人移民的研究尚未脱离华侨华人研究的史学范畴,普遍缺乏国际移民研究的理论视角和问题建构。作者认为,对法国华人新地域移民群体的研究将是结合中国转型社会研究的一个全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法国文学界(例如瓦莱里)对波德莱尔的新批评,从根本上奠定了波德莱尔的形象。在民国时期,继梁宗岱之后,戴望舒成功地过滤波德莱尔式的"颓废"和"恶"。戴望舒选译波德莱尔《恶之花》中的24首诗,强调了波德莱尔的理想主义,并在译诗中极严谨地传达了波德莱尔诗歌质地和形式上的多重优美。  相似文献   

10.
1940年5月10日,希特勒对法国大举进攻。法军不堪一击,在不到六个星期的时间内就投降了。法国的败降作为二次大战过程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法国败降原因及其影响的研究,是长期以来国内外学术界一个十分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人们诧异法国迅  相似文献   

11.
夏尔·戴高乐将军是法国现代史上一位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改革冢。本世纪四十年代以来的法国历史深深地打上了戴高乐的烙印。戴高乐是一位具有国际影响的伟人,是法国人民的骄傲,也是中国人民敬仰的一位历史人物。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戴高乐的研究正在深入,本文拟对第二次大世界大战时期戴高乐与英国的关系作些粗浅的探索,以就教于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们。  相似文献   

12.
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以行业差别为基础的“拼贴画”模式.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法国长期以来形成的行会主义文化传统.学术界的大多数研究成果都对法国社保制度的行业特点持批判态度,认为它是削弱法国经济活力、阻碍法国社会发展的桎梏.这样的结论仅从经济、政治视角出发,忽视了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的文化视角.本文从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文化视角出发,把社会保障制度的文化根源以及制度所产生的积极的社会文化影响做了详尽的分析,从而揭示了社会保障制度与民族文化的相互作用,这将有利于完善我国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以国家干预为主要特征的法国文化政策一直被认为是与美国自由主义文化政策针锋相对的典型代表。而在解释为什么法国选择国家干预的文化政策时,学术界普遍认为这是法国为了抵御美国文化,保护法国文化的被动无奈的对策。这种说法实际上是在暗示:一个国家的文化政策取决于其文化的经济地位,会因文化经济实力的变化而变化。但事实表明,一个国家的文化政策通常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连贯性。文化不同于一般的商品,一个国家所采取的文化政策从根本上反映着该国的民族文化。因此,只有把一国的文化政策放在其民族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才能理解文化政策的深刻意义,从而得出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90年代以来 ,国内学术界掀起一阵阵“后现代主义”热 ,“福柯热”、“解构主义”热 ,“话语权利”成为时尚的术语。翻译理论界近年来也热衷于引介解构主义的翻译思想。这诚然是一件好事 ,德里达对翻译的论说的确使我们耳目一新 ,更进一步认清翻译的本质。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解构主义是在什么样的语境下产生。后现代主义的发源地应该说主要是在法国 ,后来流传到美国 ,几个重要的思想家几乎都来自法国。法国 60年代初掀起结构主义的思潮 ,1 968年的五月风暴是法国二战后最重大的事件 ,它涤荡了法国的僵死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学术制度 ,冲破了…  相似文献   

15.
2010年9月22日,由中国法国史研究会、法国人文之家、巴黎第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和浙江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七届中法历史文化研讨班隆重开班。空间这一共同的研究主题再次将学员们聚集在一起。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学术界  相似文献   

16.
维利耶·德·利尔一阿当是法国19世纪的重要作家,但中国学术界至今为止对他缺乏了解。本文深入浅出地探讨了他作品中特殊的排版问题,以及这种表现手段的运用所包含的语义功能和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法国社会人类学家列维一斯特劳斯(1908-)是法兰西学院院士、大不列颠和爱尔兰皇家人类学研究院名誉博士,保罗佩利奥奖、赫胥黎纪念章、美国威尔纳·格林人类学基金会“韦金”奖、法国全国科研中心金质奖章、伊斯拉莫斯奖获得者。渊博的学识和丰硕的研究成果,使他成为战后西方学术界的泰斗。他对结构主义方法的提倡以及他在文化人类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代前言     
2011年3月19日西方国家对利比亚进行军事打击以来,利比亚危机已经持续了数月,引发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有鉴于此,中国欧洲学会欧洲政治研究会与《欧洲研究》编辑部联手推出一组笔谈,约请国内学者从美国、法国、德国等大国的态度与行动,欧盟、北约的战略考量等角度分析利比亚危机的相关问题,并从国际关系、国际法、中国外交等多种视角进行了讨论,以期推动学界对利比亚危机的深入思考和广泛讨论,探索中国学术界回应国际热点问题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法国结构主义文学论是近二十年来“新批评”潮流中的一个最有影响的文学理论流派。它的基本主张是:批评应自闭于作品文本之内,通过一系列形式分析来揭示作品的结构特点和文学的一般规约。这种主张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呢?究其根源,我们会发现,最主要的并不在于它与形式主义批评传统的联系,而在于它与现代语言学思想的联系,因为贯穿于这种理论之中的基本精神实际上是来自现代语言学的启示,著名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兼文学理论家 R·  相似文献   

20.
语法和认知的关系是当代语言学和认知科学研究的重点、难点以及诸多论战的焦点。我们从具体的语言现象出发探讨两者的关系,以魁北克法语(fran?ais québécois)的一个变体——通俗魁北克法语(fran?ais québécois familier)——特有的语法结构为语言事实,通过深入分析四个结构——宾语代词、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从句和关系从句——并与法国法语(fran?ais de France)比较,考查两者的异同,讨论语言结构差异的认知动因,一方面证明这些结构存在的合理性,另一方面揭示认知和语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