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中国航天员系统的“掌门人”——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陈善广在上海最近表示,目前航天员们正在进行“神七”出舱行走训练。相关航天专家介绍,“神七”的发射时间预计为2008年,与“神六”最大的不同就是增加了出舱活动,包括行走、操作、拧螺钉、安装设备等项目,均是为今后建立太空空间站作准备。  相似文献   

2.
《台声》2008,(10):4-4
神七发射成功 9月25日21时10分.神舟七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由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组成执行神七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乘组。这次飞行任务的主要目的是.实施我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回收在舱外装载的试验样品装置.同时开展卫星伴飞、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神七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与神五、神六任务相比.一是技术跨度大:二是任务风险大,三是航天员自主工作能力强。  相似文献   

3.
林祁 《前进论坛》2009,(2):54-54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神舟五号飞船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中国航天员,并于2003年10月16日平安准确地返回到内蒙古自治区着陆场;2005年10月12日,费俊龙和聂海胜乘神舟六号飞船,多人、多天地进入太空,于2005年10月17日又一次平安准确地返回到内蒙古自治区着陆场;2008年9月25日,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乘神舟七号飞船进入太空,出舱进行了太空行走,  相似文献   

4.
2008年9月25日晚上9时10分,在我国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点火,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9月27日下午16时41分,身着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的翟志刚飘出轨道舱,开始沿着轨道舱壁活动。他手持五星红旗,并传回讯息:神舟七号报告,我已出舱,感觉良好。向全国人民、向全世界人民问好! 9月27日19时24分,神舟飞船飞行到第31圈时,成功释放伴飞小卫星。这是我国首次在航天器上开展微小卫星伴随飞行试验。  相似文献   

5.
在这个金色的秋天,神舟飞船又一次巡游九天,中国航天员漫步太空,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太空出舱行走技术的国家。这激动人心的辉煌时刻是成百上千家科研单位的广大科技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担负载人航天工程七大系统建设工作的多家科研单位中,北  相似文献   

6.
《传承》2003,(6)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开创了全球航天事业的新纪元。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一号”飞船遨游太空108分钟,人类首次进入太空。1965年3月18日,前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走出飞船,离船五米,停留12分钟,首次实现人类的太空行走。1969年1月14日—17日,前苏联的“联盟4号”和“联盟五号”飞船在太空首次实现对接。1969年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乘“阿波罗11号”飞船抵达月球,并走出登月舱,在月球地面停留21个小时,成为人类踏上月球的第一人。1971年4月9日,前苏联发射第一艘长期停留在太空的“礼炮1…  相似文献   

7.
人物     
《小康》2021,(19)
正挑战者聂海胜1998年,聂海胜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神五、神七、神九,他三次备份;神六、神十他两度飞天。执行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王亚平曾说:"聂师兄就像是我们乘组里的定海神针。他以身作则,要求严格,经常会随时随地考我们一些比较偏比较难的问题。只要有他在我们心里就很踏实,什么都不怕。"如今,57岁的聂海胜将第三次出征太空。他表示:"我已年过半百,但为航天事业拼搏的心依然年轻。只要国家人民需要,我会勇往直前!"  相似文献   

8.
索引     
常林 《小康》2008,(11):9-9
神七从太空遨游一番又回到了地球,翟志刚等3位航天员从返回舱走了出来。《纽约时报》引用一位美国太空史专家的话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中国已经加入了一个很特别的俱乐部,在这个俱乐部里原来只有美国和俄罗斯两个会员。"一个民族的智慧、一个国家的能力,往往需要一些标志性事物来证明,而航天高技术正是能够起  相似文献   

9.
2003年10月15日9时9分50秒,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被顺利送上太空。16日6时23分,“神舟”五号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完好无损,杨利伟自主出舱。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举国欢腾。  相似文献   

10.
9月25日21时10分,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顺利发射升空并进行航天员首次出舱空间活动,这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实现新的跨越。我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10余家单位,按照国家国防科工局、解放军总装备部以及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  相似文献   

11.
《时代潮》2001,(4)
载人航天是指人类驾驶和乘坐载人航天器在太空从事各种探测、试验、研究、军事和生产的往返飞行活动。载人航天的目的在于突破地球大气的屏障和克服地球引力,把人类的活动范围从陆地、海洋和大气层扩展到太空,更广泛和深入地认识地球及其周围的环境,更好地认知整个宇宙;充分利用太空和载人航天器的特殊环境从事各种试验和研究活动,开发太空及其丰富的资源。载人航天飞行由载人航天系统实施,载人航天系统由载人航天器、运载器、航天器发射场和回收设施、航天测控网等组成,有时还包括其它地面保障系统,如地面模拟设备和航天员训练设施。根据飞行和工作方式的不同,载人航天器可分为载人飞船、太空  相似文献   

12.
秦洁 《两岸关系》2014,(5):66-67
<正>2013年6月17日,应中国航天工程指挥中心之邀,由著名书法家、北京书画院院长、刘炳森书画艺术研究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张惠臣创作的《中国载人航天》、《中魂之梦》、《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等书法作品,伴随3位航天员同游太空。这是我国首次将书法作品载入太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介绍说,张惠臣的书法"端庄、方正、刚劲",代表中国厚重的传统艺术文化。神十发射当天,张惠臣应邀亲临酒泉卫星发射现场,亲眼见证神十顺利升空。搭载出舱作品《中国载人航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22,(23):38-39
<正>自6月5日入驻天宫以来,3名航天员在轨任务安排饱满,是空间站任务实施以来的“最忙乘组”,创造了中国载人航天史上多个“首次”——与地面配合完成了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建造,经历9种组合体构型、5次交会对接、2次分离撤离和2次转位任务;首次进入问天、梦天实验舱,开启中国人太空“三居室”时代;首次与另一个航天员乘组“太空会师”并进行在轨轮换……2022年12月4日20时09分,神舟十四号返回舱成功降落在寒风凛冽的东风着陆场,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4.
图片新闻     
《创造》2011,(10)
酒泉,“天宫”发射升空北京时间29日21时39分,中国载人抗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宣布: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成功,在相继实现航天员上天、太空行走之后,为建设探索太空的前哨——永久栽人空间站迈出关键一步今后两年内,中国还将发射神舟九号以及搭栽宇航员的神舟十号,再与天宫一号对接,  相似文献   

15.
图片新闻     
《创造》2011,(10):18-19
酒泉,“天宫”发射升空北京时间29日21时39分,中国载人抗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宣布: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成功,在相继实现航天员上天、太空行走之后,为建设探索太空的前哨——永久栽人空间站迈出关键一步今后两年内,中国还将发射神舟九号以及搭栽宇航员的神舟十号,再与天宫一号对接,  相似文献   

16.
热烈的掌声音犹在耳边,关丽的鲜花历历在目,中国人民还沉浸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兴奋、欢乐、喜庆气氛里。如今,酒泉点火,神舟巡天,神奇、神气的“神七”在奥运会后成功发射升空,宇航员成功完成太空舱外活动。开罢奥运发“神七”,喜事接着喜事,大事连着大事,中华大地再次响起热烈掌声,中国人民又过盛大节日。  相似文献   

17.
飞天梦想,千年夙愿。10月17日凌晨,世人的目光聚焦内蒙古四子王旗中部草原的“神舟六号”返回舱着陆点。当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面带胜利的微笑,从容地迈出舱门的那一瞬间,神州再度欢腾。从“神五到神六”,从“一人一天”到“两人五天”,两年时间,我国的载人航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探索太空的征程中又实现了重大进展,而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则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航天英雄,为众人仰慕。神舟飞天,众人托举。在航天英雄的背后,有多少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数十万科技工作者和无数普通的劳动者,他们把心血凝结在了运载火箭的每一道设计、每…  相似文献   

18.
刘光前 《新东方》2009,(1):20-23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神舟七号飞船从酒泉航天发射中心冲天而起,呼啸腾飞,从而使中国的航天员第一次出现在舱外太空。此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三阶段,就是建立空间实验室或者空间站,而文昌航天发射中心将承担第三阶段的重大发射任务,将为中国空间技术的重大跨越和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伟大壮举做出重要的贡献,也必将推动文昌乃至海南的大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08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和张艺谋奥运团队、神七航天员等一起站在聚光灯下的,还有一个平凡的“小人物”——苏州好人韩惠民。  相似文献   

20.
爱国的角度     
张乐 《文明大观》2003,(12):1-1
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成功发射和回收,引起了世界的瞩目,海内外中国人更是为之欢欣鼓舞,这些天我也长时间坐在电视机前。我的心,随着“神五”而一飞冲天,随着航天员而翱游太空,跟着全国人民一起期待着、兴奋着、激动着、自豪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