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危机经济学是从宏观市场失灵的角度着重研究经济危机产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危机经济学缘起于外生冲击论,形成于马克思﹑凯恩斯和明斯基等思想家对于经济危机内生性特质的系统阐述。就内生性危机经济学而言,马克思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经历了两次思想的调和,对于我们探索性地构建内生性危机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有着明确的指导意义。内生性危机经济学揭示了市场经济具有经济危机的内生性,对于经济危机的管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经济危机的一再出现表明危机经济学的分析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可以常态化,可以为宏观经济学理论反思提出可供选择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论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辩证地梳理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关系,认为最好在一个统一的一般经济学框架下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关系,两者之间除了分歧之外,也存在着发展和传承的关系,而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是在规范科学的研究方法体系中对包括马克思理论在内的各种经济理论的发展与综合。因此,要建立中国经济科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借鉴西方主流经济理论的研究规范,探讨中国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3.
"塔克尔—伍德命题"引发的"马克思与正义"之争实质上是一场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与"科学主义"争论。英美马克思主义者围绕马克思对"分配正义"的批判而产生的马克思"道德论"与"非道德论"分歧是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与科学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在研究视角和理论旨趣上的必然反映,他们的探索为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研究提供了新的范式,积累了新的知识资源。同时,他们的缺陷和不足也启示我们: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必须回到马克思,回到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坚持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科学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辩证统一,这才是理解马克思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谛的科学原则与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都对空间经济理论进行过研究,但两大理论体系的研究视角和研究范式不尽相同。马克思经济学从资本逻辑的角度研究空间经济生成和演变的内在动力机制,西方经济学则研究空间经济运行的具体规律,通过集聚力与扩散力的相互运动研究空间生成和演变的形式层面的规律。通过比较可知,我们应以马克思经济学的空间经济理论为主体,借鉴西方经济学的空间经济理论,指导产业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先河,深深地影响着马克思经济学,正确认识和评价其在马克思经济学中的作用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对马克思经济学的总体影响和具体影响两个方面探索了西方经济学者的研究成果,并总结出给予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经济学在国内的学术地位和在高校教学中的功效不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话题,引发了人们的诸多议论和思考。我们往往布道式地宣扬马克思经济学中那些已经过时或者听起来有些虚无的具体理论和观点,而没有充分把握马克思经济学的精髓,引导青年学子对现实问题进行批判性分析。显然,要能够挖掘马克思理论中的精髓,关键在于树立正确的学术态度,要允许马克思经济学多元化地发展,摆脱马克思本人及其后继的马克思主义观点的限制,防止陷入教条主义之中。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人本思想强调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蕴涵极大的科学价值;以最后通牒博弈为代表的行为实验以及若干新兴前沿分支的蓬勃发展,促使当代经济学更加关注行为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本观,把握经济学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趋势,运用实验等科学方法全面、内生地研究行为属性,探索人本思想科学价值的有效实现方式和途径,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更好地指导中国的改革发展实践和经济理论建设。  相似文献   

8.
本期导读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继承、创新与发展(胡钧)社会生产关系范畴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具有核心地位。不应以新制度经济学的某些概念取代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生产关系概念。创新与发展的实质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现实发展中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出新理论,充实、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柯亨对马克思社会历史学说解读的"政治哲学转向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原本是直接对立的,将其结合为一种统一的新理论不是没有可能,但需要一定的条件。本文结合今日的社会现实,通过对劳动收益和资本收益这两个经济范畴的研究,试图在这方面得出一定的新结论。此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揭示了社会的本质关系,西方经济学则说明了经济活动中的具体操作问题,把两者结合起来既能科学地说明现实的本质关系,又能有效地解决具体问题,符合这个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诺贝尔经济学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当今经济学领域的最高奖项,它不仅代表了现代经济学的最高研究水平,也昭示了未来经济学的发展方向,但不少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他们的思想和智慧,却是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和思想的影响.弄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关系,.有利于确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导地位,推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贾后明 《前沿》2007,(4):21-26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斗争领域。在西方经济学的引进和学习中,许多人开始怀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性。必须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分歧,尤其是在资本理论上的根本分歧进行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体系的建立也需要思考坚持和发展什么以及如何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开端之作,是对经济市民生活的现象学描述。先前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循序黑格尔思辨哲学的逻辑学,是以表达了概念经济学的逻辑范式;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以社会政治经济的历史与人的自然生成史的同一为前提,表达了经验经济学的逻辑范式,不仅把社会生产经验化了,同时把社会生产的经验历史化了,确立了经济学研究的历史的科学。  相似文献   

13.
《传承》2015,(8)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述的异化理论不只包含"劳动异化",还有"需要异化"。需要异化与劳动异化是互释互补的,马克思的需要异化思想是其异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需要理论的一大亮点,也是两大理论的结合点。研究马克思的需要异化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与解决。  相似文献   

14.
政治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同的概念。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陷入某种困境,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者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观点的曲解,第二是西方现代经济学的兴起与扩散对理论空间的挤占,第三是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削弱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需求强度。走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困境的途径在于回到马克思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经典观点,可以澄清人们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观点的误解或曲解,并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认识不同理论的社会意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归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理论研究的进步,新政治经济学将在社会发展的政治经济制度微调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发源于西方古典经济学派的劳动价值论,在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心内容和价值观的核心以来,一直存在着认识不到位和理解有偏差的状况,以致经常在报刊上读到不同观点的讨论乃至争论。所到之处,大体上都反映出对马克思有关商品价值二重性、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不仅精通数学,而且很重视经济学中的数学应用,在《资本论》的写作中也使用了一定的数学方法。加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科中的数学建设十分必要,同时也应该注意把握一些原则。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边缘化的主要原因是自身发展落后于实践,扭转这种趋势的关键在于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和发展,采取的措施应包括:在继续重视研究生产关系的同时,更加注重研究生产力,探索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资源的经济问题;深化和拓展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普遍规律和基本范畴的认识,同时推进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的研究;营造有利于经济学创新的和谐氛围;注重经济学研究成果原创性的评价和认定;加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教学和研究队伍的建设等等。  相似文献   

18.
《公安研究》2012,(8):93-93
石淑华在《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撰文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最需要和最值得深入研究的领域之一,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特殊地位和特殊性质决定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不仅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范式,也是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中国古近代经济学在内的整个当代中国经济学研究的公共范式。  相似文献   

19.
尽管经济学是关注物质财富的增长与消费的科学,但无论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是西方经济学,文化一直是经济学研究中很难回避和摆脱的问题,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经济功能也越来越得到展示和重视。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价值,文化本身也具有一定经济属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都对文化的经济价值作出了深刻的分析。对文化的经济学分析及文化具有重要的经济功能的解剖,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经济学争论,主要发生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之间。在哲学的视野中,这场争论的基础在于历史观的根本对立,焦点在于是否承认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特殊发展规律,根源在于对"人"的不同理解。时代要求我们以唯物史观为基础,写出具有历史分析和矛盾分析的科学经济学;以中国近现代社会运动特殊规律的理论为根据,写出反映中国社会中介过渡性的发展经济学;以"现实的人"论为指导,写出以人为本的人文经济学。三者合一,同时借鉴西方经济学中反映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合理内涵,将产生反映当代世界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