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创伤皮肤组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时间相关性表达,为损伤时间推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图像分析技术和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不同损伤时间大鼠皮肤组织生前及死后CGRP表达。结果生前组大鼠损伤后皮肤组织内CGRP在神经纤维中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死后组皮肤组织中CGRP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生前组中CGRP表达在损伤后1h明显增多,4h达到高峰,以后恢复到正常。结论损伤组织神经纤维中CGRP表达具有规律性且有较好的时间相关性,可成为法医学损伤时间推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3.
人类基因草图的绘制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它昭示着生物医学研究将步入后基因组时代。利用基因组序列信息发展起来的一些新技术引发了目前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革命 ,其中以DNA芯片为代表的生物芯片(biochip)技术成为当前生物医学研究领域最具生命力、最前沿的新技术。本文对生物芯片及其在法医病理学中的应用前景作一综述。一、生物芯片技术及其特点生物芯片技术是 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 ,它是利用微点阵技术将成千上万乃至几十万个与生命相关的信息集成在一小的载体上 ,对基因、抗原活体细胞或组织等进行测试… 相似文献
4.
BFGF与创伤修复的关系及在法医病理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fibroblastgrowthfac tor,bFGF)是一种具有促进细胞生长增殖作用的多肽类生长因子 ,在维持机体的生长发育及促进多种组织的创伤修复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是机体重要的创伤修复因子之一 ,特别是在局部创口的愈合中占有重要地位。1 bFGF的研究回顾及理化性质早在 1940年 ,Trowell和Hoffman等就在组织提取液中发现一种能促进成纤维细胞生长的物质 ,到七十年代中期Gospadarowicaz等从牛脑垂体中初步提纯 ,并命名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其等电… 相似文献
5.
6.
7.
8.
计算机断层扫描(CT)能够对不同密度的人体组织进行成像,在疾病和损伤的检验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随着CT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逐步成熟,它可以对组织脏器进行容积再现、多层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表面遮盖显示等后处理,在肿瘤、血管畸形等疾病的诊断,骨折、关节异位、脏器破裂、出血等损伤的检验,枪弹、爆炸碎片、吸入物等体内异物的检验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已经有不少学者将其应用到相关研究领域当中。本文对近几年国内外应用CT技术进行法医病理学研究的情况进行综述,以便法医病理学研究者了解CT在法医病理学领域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能够为今后的法医病理学科学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破裂死亡的特点.方法对1990-2005年10月间华西医科大学法医学院14例输卵管妊娠破裂死亡尸检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死亡病例以31~34岁之间居多,职业以农民、个体户、待业多见.孕次和流产的关系分析表明,其妊娠破裂以生育过、怀孕2~4次、流产2~4次居多.危险因素以宫内安置节育环、不育症为主.输卵管妊娠死亡多发生在区级医院及个体卫生所,以菌痢治疗多见.尸解所见均为腹腔积血,病理观察见绒毛组织结构,且符合失血性休克的病理改变.结论孕龄期妇女应注意月经期,出现闭经及腹部不适症状应急时到医院做检查,医院同时应做HCG检查及B超检查以便做出正确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0.
与医源性相关的输卵管妊娠破裂死亡法医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破裂死亡的特点。方法对1990—2005年10月间华西医科大学法医学院14例输卵管妊娠破裂死亡尸检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死亡病例以31 ̄34岁之间居多,职业以农民、个体户、待业多见。孕次和流产的关系分析表明,其妊娠破裂以生育过、怀孕2 ̄4次、流产2 ̄4次居多。危险因素以宫内安置节育环、不育症为主。输卵管妊娠死亡多发生在区级医院及个体卫生所,以菌痢治疗多见。尸解所见均为腹腔积血,病理观察见绒毛组织结构,且符合失血性休克的病理改变。结论孕龄期妇女应注意月经期,出现闭经及腹部不适症状应急时到医院做检查,医院同时应做HCG检查及B超检查以便做出正确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目的观察大鼠皮肤切创后泛素(ubiquitin)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皮肤切创后1、3、6、12h和1、3、6、10、14d ubiquitin的表达情况,并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图像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皮肤有低水平ubiquitin表达,切创后ubiquitin表达增加,伤后6d达峰值,伤后10d开始下降,伤后14d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ubiquitin可作为法医学损伤时间推断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7.
在法医学鉴定中经常需要对骨折形成时间进行鉴定,因此,研究和探讨骨折形成时间的评定方法有着重要的临床及法医学意义.本文综述了超声测量、脉冲测定、数字影像学技术和骨密度检测技术等在评估骨折愈合程度中的应用及其价值.认为综合利用多种评定手段,能为骨折形成时间的法医学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
综述了近年来在硅藻检验、水中浮游生物叶绿素(A)检测、血液化学和组织化学检验等方面的最新文献报道,并对各种溺死检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价:在硅藻检验中,硝酸乙醇法、破机罐法及微波消解法,可缩短检验时间,提高办案效率;酶消化法及PCR法硅藻检出率高,适用于可疑水样中硅藻密度低等情况。早期器官组织中浮游生物叶绿素(A)、血液和组织中其他生化指标,可作为鉴定溺死的重要参考。微量元素锶检测可用于鉴定海水中溺死。另外,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遗传多态性片断PCR,可望成为新的、灵敏的溺死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0.
颈动脉钝性损伤的发生率虽低,但死亡率高,易发生于交通事故、扼勒、缢吊、颈部直接外力作用和高坠等案例中。颈动脉钝性损伤有5种基础成伤机制:颈部直接外力作用,颈部过度伸展和旋转,颅底骨折碎片切割,口腔内扁桃体窝处直接外力作用,头胸部复合伤造成颈动脉被牵拉。国外相关研究文献和个案报道较多,而国内未见系统研究,不多的个案报道中,也有错误鉴定案例。本文对颈动脉钝性损伤的致伤方式、解剖学和生物学基础、成伤机制和法医学鉴定注意事项进行综述,希望能引起国内法医技术人员的重视,并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