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杨先生家的房屋年久失修,经申请,规划部门批准杨先生扩建房屋,但是同院吕先生家的自建房在杨先生扩建房屋的范围内,影响了杨家动工。杨先生找吕先生商量,吕先生以杨先生家扩建的房子建起来后挡光为由,拒绝拆除他家的白建房。杨先生将吕先生告上了法庭。  相似文献   

2.
去年,王先生承租了房东孙先生的五间房屋。王先生入住后,先后添置了电脑、电视机等物。一天,王先生打电话告诉孙先生说,出租房屋的电线线路连接不实,让孙先生过去静畦修理一下。孙先生马上赶往出租房,半路上他接到王先生的电话,说自己临时有事外出,让孙先生自己开门进屋检修。因为事先得到王先生的同意,孙先生便独自开门检修了电路。  相似文献   

3.
今年3月的一天,公司财务部门交给张先生一张转账支票,要他送到指定的客户公司。不料,张先生在途中把支票弄丢了。这张支票的金额为7800元,张先生记得票号。后来,张先生向银行查询,发现这张支票款额已划入杨先生开办的建材经营部财户内。随后,张先生找到杨先生,多次要求其退还支票。杨先生拒不退还,张先生将杨先生告上法庭。  相似文献   

4.
杨先生与某开发商签订了房屋认购书,并付了定金。8个月后,开发商通知杨先生,称所开发的房屋被法院查封,无法与他签订房屋预售合同,建议与他解除认购书。其间,房价涨幅不小,杨先生感觉吃亏了,将开发商起诉到法院。  相似文献   

5.
《党的建设》2008,(5):53-53
案例回放:杨先生与朋友在餐馆吃饭吃出了两只蟑螂。杨先生报警后,派出所民警处理了此事。当天回家后,杨先生腹泻,医院诊断为肠炎,并开了休假证明。杨先生将餐馆告  相似文献   

6.
1988年,王先生将自己承租的两间公房借给许先生住。后来,许先生在此结婚生予长住下来。这两间房年久失修经常漏雨。1993年,许先生找王先生商量修房的事情,王先生同意请房管部门维修。房管部门查看了房的状况,决定翻盖,并提出如果承租人负担部分费用,翻盖时可以扩展几平方米使用面积。王先生与许先生商量后达成协议,以王先生的名义对房屋进行了翻盖,  相似文献   

7.
张先生搭杨先生的车进城办事。途中,杨先生驾车撞上了路旁的树,致张先生受伤。张先生将杨先生告上法庭,要求他赔偿医药费、误工费和伤残费等6万余元。在法庭上,杨先生说,是张先  相似文献   

8.
供暖期间,住户和供暖部门经常因室内温度达不到规定标准而发生合同纠纷。发生纠纷后如何举证,举证责任究竞由谁来承担?如何解决这类纠纷?怎么保护住户的合法权益?是很多住户关心的问题。 杨先生是某小区的住户。他从2009年夏天入住该小区后,就和供暖部门签订了供暖协议。协议主要约定,供暖部门按照室内温度不低于政府规定的供暖标准供暖,杨先生按住房使用面积给付供暖费。在2009年供暖期间,由于供暖温度多数情况下达不到规定标准,杨先生和同楼的住户多次和供暖部门交涉,但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为此,供暖部门在收取供暖费时,杨先生等住户拒绝缴纳供暖费用。2010年8月供暖部门向法院起诉,要求杨先生等住户按照合同约定支付供暖费。在庭审中,由于双方都没有提供当年供暖期内杨先生等住户家中的温度情况,对供暖是否达到标准,应由谁举证产生了争议。杨先生等人有些茫然无措,于是他们向律师咨询。对此,律师进行了分析解答。  相似文献   

9.
张先生家中的水管漏水,积水流到楼下的杨先生家中,杨屋内一些物品被损坏。当时,杨先生正好在海南省三亚市,家中没人,物业管理部门只好通知杨先生从三亚赶回北京解决问题。后来经过协商,张先生一次性赔偿杨先生损失费1.3万元,其中包括北京至三亚的往返飞机票钱。双方约定杨先生从北京返回三亚  相似文献   

10.
李女士和杨先生离婚时对他们的共同财产进行了分割。几个月后,李女士发现杨先生离婚时隐瞒了他名下的住房公积金。李女士多次向杨先生要求分割这笔住房公积金都碰了钉子,她将杨先生告上了法庭,要求获得杨先生名下住房公积金的一半,并要求杨先生当庭支付。  相似文献   

11.
2013年12月23日,家住哈尔滨市香坊区的郭先生家中正在安装地板,楼下居民王先生找上门来,以噪音太大为由要求郭先生停止装修,并与安装地板的工人发生口角,继而大打出手。郭先生在劝架时被王先生击中鼻梁骨,顿时血流不止。冲突双方见此情形同时住手,并争辩是非曲直:安装人员声称自己是“正当防卫”,因为是王先生先动的手;而王先生则说自己患有间歇性精神病,刚才因气愤处于发病状态。  相似文献   

12.
正家住郊区的杨先生进城办事,邻居张先生想搭个便车。谁知,在去往市区的路上,杨先生驾车撞到了路旁的树木,致使张先生受了重伤。张先生将杨先生告上法庭,要求他赔偿医药费、误工费和伤残费等6万余元。在法庭上,杨先生说,张先生主动要搭"顺风车",出于  相似文献   

13.
夏军 《理论文萃》2008,(4):64-64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参加了一个有关文化建设的研讨会,按席卡所示坐下后,发现王元化先生就坐在我旁边,便起身请王先生往中间挪一下,这倒并非因为他曾是市委宣传部部长,而是因为他是前辈,是我敬重的老师。但王先生却笑而推辞,主持会议的陈至立同志见状说:“老夏,还是这样坐吧。”王先生笑笑说:“这是一种文化。”于是,我们就这次会议的主题,随便聊了起来。  相似文献   

14.
2005年3月,村民王先生到种子商店买玉米种子,途中遇到同村的孙先生。得知王先生要买玉米种子,孙先生想起自家正巧还有一些积存的种子,于是把自家的玉米种子送给了王先生。王先生虽然感谢孙先生的好意,但还是担心这积压种子有问题,孙先生却拍着胸脯说自家的种子绝对不会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杨先生在工地上干活儿时感到身体不舒服,他到医院就诊后请假回宿舍休息。当天下午,杨先生乘长途车回外地老家,于当晚8点到乡卫生院就诊,经CT检查没有发现较大异常,被初步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第二天上午,杨先生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16.
沈女士和杨先生驾车相撞,沈女士受了伤。经过相关部门认定,杨先生对这起交通事故负全部责任。随后沈女士到医院治疗,被诊断为右膑骨脱位,只好在家休息。对此,杨先生支付了全部的医疗费。一个月后,在家休养的沈女士不慎摔倒,造成左踝关节骨折,再次送到医院治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冬,《听杨绛谈往事》繁体字版在台湾出版后,受到读者欢迎,台湾学界有意组织座谈,议题之一即为“钱锺书生命中的杨绛”.并希望杨先生能赴台湾与读者见面。杨绛先生因年事已高没成行.便以此为题写了这篇短文,却未交出。后来杨先生整理旧稿时不意发现此文,遂准备收入正在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筹备出版的《杨绛全集》。  相似文献   

18.
去年底,徐先生以22.5万元的价格从王先生手里买走一辆轿车。当天双方办完机动车变更登记手续后,因为都有急事匆匆告别,两人都没有向保险公司说明车辆过户的事情。两天后,徐先生开着这辆车外出时掉到沟里,人无大碍,车却面目全非了。徐先生花了5万多元把车修好了。当他向保险公司索赔时,保险公司却以该车原所有人王先生没有将转卖情况告知为由拒赔。无奈之下,徐先生和王先生将保险公司告上法庭,要求保险公司理赔。  相似文献   

19.
家住郊区的杨先生进城办事,邻居张先生想搭个便车。谁知,在去往市区的路上,杨先生驾车撞到了路旁的树木,致使张先生受了重伤。张先生将杨先生告上法庭,要求他赔偿医药费、误工费和伤残费等6万余元。  相似文献   

20.
王先生经常在公司附近的一家餐馆订餐,一天适逢下大雨,王先生仍在该餐馆订午餐,当餐馆外送员将饭菜送到王先生公司时,向王先生多收了2元钱的外送费。王先生将餐馆告上法庭,要求返还外送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