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引言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的我国正日益面临着法制现代化的历史重任。作为法制现代化的重要表征,诉讼法制的现代化更是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然而,诉讼法制的现代化不仅需要通过立法构建起一套尽可能与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精巧契合的诉讼制度,而且更要求社会成员须具有相应的诉讼观念来与之  相似文献   

2.
税收是一个古已有之的概念,当国家产生之初就已经出现了。从奴隶社会开始,到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都存在税收,同样,社会主义社会也存在税收。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税收对国家的意义非同一般。了解税收的职能对我们更好的理解国家的财政政策,贯彻党的经济路线、方针、政策是有莫大的帮助的。  相似文献   

3.
4.
社会经济形态的变革必然会引起人格的嬗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对我国人格的嬗变,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社会和个人应采取积极的对策来纠正在人格嬗变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缺陷。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爆发了几次非常严重的水污染事故,在具体诉讼实践中遭遇了立法和实践中的瓶颈。本文以美国的几个水污染判例为切入点,对美国的环境公民诉讼规则进行考察,希望能对我国的环境污染尤其是水污染的诉讼立法和司法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作为国际上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典型代表的美国环境公民诉讼制度,其立法沿革及其相关规定有着独特之处.从美国环境公民诉讼制度立法沿革中探寻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之嬗变;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主体资格、可诉范围及告知程序、诉讼请求、费用承担规则的相关规定中汲取其精髓之处,以期对我国有所借鉴.从立法之形式抉择、原告范围之考量、前置程序之设定、援助机制之建立等多维度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生给大学生的爱国思想带来了新的挑战,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就显得极为重要。同时市场经济又赋予了爱国主义教育新的内容,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还是一个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配置资源的方式,既有其独特的优势,也存在着自身不可避免的弱点和局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即吸收了市场经济的长处,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克服了市场经济的痼疾。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必须将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融合起来,让公有制与多种所有制经济、国家的主导作用与市场的基础作用、效率与公平有机结合,以建立充分取长补短的社会主义经济。  相似文献   

9.
诉讼作为最能展现争议双方激烈对抗的争议解决手段和大量综合运用法律、体现立法思想的法律程序,不得不说是一国法律文化的浓重缩影。我国“厌讼”的传统诉讼观念形成有着思想、经济、制度上的原因。文章通过分析传统诉讼观念的成因,以古为鉴,思考如何强化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以及树立公众的环境诉权意识。  相似文献   

10.
2012年,伴随着我国新《民事诉讼》法典的出台,公益诉讼制度正式被规定在我国法典之中,公益诉讼制度,作为一项新的法律制度,正式成为保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一项法律措施,然而,我国新《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公益诉讼制度,即第五十五条:"新民诉法第五十五条:"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该法条只对我国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进行原则性规定,尚未对公益诉讼原告主体的资格进行具体、明确规定,导致我国公益诉讼制度在司法实践中未能得到较好适用,很难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本文认为,我国应该在立法上不断完善我国的消费者公益诉讼制度,重点完善原告主体的适格问题,这是消费者是否能够提起诉讼进行维权的起点,为此,本文重点在于研究我国公民作为适格主体提起公益诉讼的资格问题。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精神需求 ,是人类精神需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在这个阶段 ,人的精神需求在相当程度上依附于物质需求。从发展的角度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物的依赖”时代向人的全面发展时代转变的过渡环节 ,是以物为目的向以人为目的转变的过渡环节。市场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物质需求 ,也强化了与发展物质财富直接相关的精神需求 ,为人的精神需求的全面发展准备了条件。随着人们物质需求的发展和满足 ,随着人们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精神需求在人的需求结构中的地位会相应提高 ,人的精神需求会向更广泛的空间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以及维权意识的不断提升,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中公益诉讼条款应运而生。但是,与环境息息相关的公民是否具备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在法律中并未明确规定。本文将通过分析公民被列为公益诉讼启动主体所面临的困境,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再综合分析这些措施的可执行性,来给公民在环境公益诉讼中应该处于什么地位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刚刚起步,制度建设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如何构建一个完善的环境公益诉讼体系,发挥这一制度在保护环境、恢复生态方面的效用非常关键。而作为美国公益诉讼制度之一的公民诉讼制度经过四十多年的实践,已有数百起判例经验,在保护环境方面取得了实证的效果,可以作为我国构建环境公益诉讼的参照。本文拟从公民诉讼的角度,对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刘薇 《法制与社会》2013,(16):111-113
公民个人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维护公共利益的一种有效方式,已为世界上多数国家所采用。在公益诉讼中,公民个人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时有发生。然而,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第55条却把公民个人完全排除在公益诉讼之外,这是对公民极大的不信任。虽然公民个人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会存在滥诉、专业性欠缺等方面的不足,但是公民有着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的积极性,通过立法技术处理,引导公民积极地参与到环境公益诉讼中来,不仅是给环境公益诉讼注入全新的活力,也是宪法规定公民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的权利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15.
公平和效率是人类社会一切经济行为和政治行为所追求的目标。二者的内容、关系和时代意义,都是同一定的历史条件、社会条件、经济制度和体制紧密相关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为现代公平注入了新的内容,即权力平等、地位平等、机会平等、利益平等。效率是指人们对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有效配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经济效率是一切经济工作的中心内容。公平与效率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既互相矛盾又相互依存。公平是一定生产关系下的公平,效率是一定生产力条件下的效率;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的时候,二者才能趋于统一。公平与效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可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6.
公民诉讼的限制是美国联邦环境法上的公民诉讼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深刻地反应了公民诉讼的目的、本质及功用等重要问题.其内容包括:公民诉讼必须依据联邦环境法律中的公民诉讼条款依法提起;起诉前的通知程序和行政机构勤勉地执行法律可以阻止公民诉讼的提起.公民诉讼的限制的立法规定以及联邦法院错综复杂的司法实践表明,公民诉讼本质上是一种私人实施环境法律的机制,其作用是行政机构实施环境法律的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公民法治观念对国家法治建设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学界有关公民法治观念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公民法治观念的科学测量、理论概括与学理解释等方面尚存不足,对于公民法治观念的现状特征、变化特点、影响因素与影响效应等问题仍缺乏足够的认知与研究。本文认为,公民法治观念的研究要特别加强实证研究方法的设计,建构科学测量法治观念的指标体系,优化多样化的研究方法与技术,注重跨学科的合作与研究对话。  相似文献   

18.
龚波  静思 《中国律师》2009,(11):56-57
公民诉讼代理问题.以及与此相关的公民职业代理问题,需要在法律制度和工作层面上加以完善,本文对此作了初步研究,以期对立法和司法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美国环境法领域中的公民诉讼制度建立于20世纪70年代,至今已有近40年的历史.其中,关于原告资格的争论一直是公民诉讼制度中最重要的问题.联邦最高法院通过Lujan和Laidlaw两个案件确立了宪法第3条所称的公民诉讼原告资格的基本判断标准.公民诉讼制度对于保障环境法律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中国而言,一方面可以借鉴美国的相关经验,尽快建立我国公民诉讼制度;另一方面应当制定严格的标准,防止该制度被滥用.  相似文献   

20.
张翼超 《法制与社会》2014,(15):121-122
如何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是法学界的一个热点话题,建立该制度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原告的资格如何确定。公民能否成为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是各方争议关键点。本文试图从理论基础、现实价值两方面论证公民成为原告的合法性和必要性,同时论述公民作为原告的不足之处,并构想既能大程度规避其不足,又能使公民实现其权利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