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河南省商丘市的抽样调查,分析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婆媳关系等家庭关系,探讨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中等城市家庭关系所表现的一般变化特征和发展趋势:家庭关系趋于简单化,婚姻自由充分实现,家庭关系趋向与平等,家庭重心由亲子关系向夫妻关系转移,代际冲突加剧.  相似文献   

2.
<正> 血亲观念是各种亲属家庭关系(以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为核心)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中国现代化进程已经证明,过强的血亲观念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干扰因素。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血亲观念产生的干扰因素。在中国的传统中是重视家庭亲属  相似文献   

3.
汪怀君 《前沿》2005,(11):207-209
随着传统家庭向现代家庭的转型,我国家庭结构发生了质变,即从血亲主位专偶家庭向婚姻主位专偶家庭的转变。家庭伦理关系从纵向的父子关系轴心转变为横向的夫妻关系轴心,这为代际民主平等、两性平等提供了现实条件。但亲子关系依然存在着扭曲现象,传统“孝道”的缺失就应引起人们的重视;两性关系则面临着更多的情感危机。  相似文献   

4.
常态化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导致家庭规模的小型化,从而使中国家庭结构发生变化,核心家庭、单亲家庭、隔代直系家庭现象越来越普遍。研究表明,家庭结构会对亲子关系产生重要影响,不同类型的家庭结构亲子关系疏离或亲近的程度可能不一样。本研究借助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考察家庭结构对青少年亲子关系的影响,从青少年与父母的亲近程度、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青少年与父母交往的频率三个维度分析不同社会阶层的家庭亲子关系的差异,检验家庭结构对亲子关系的影响,并作出解释。研究发现,目前,14岁左右的青少年家庭大多数亲子沟通较为缺乏,但亲子关系总体较为亲近,且“和妈妈的关系”明显好于“和爸爸的关系”。在经济条件好父母职业地位较高的家庭中,青少年和父母亲子关系疏离较轻,亲子关系较为亲近,呈现出良性发展的特点;亲子关系疏离现象比较频发在夫妻分居、夫妻冲突激化和单亲家庭中。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家庭结构会影响青少年与其父母的亲子关系,良好的家庭结构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家庭亲子关系,消减青少年与其父母的亲子关系疏离。  相似文献   

5.
郝静 《青年探索》2022,(6):41-51
“家庭主义”是中国社会一种重要的价值取向,父子关系和夫妻关系是家庭内部的两对主要关系。在传统中国家庭,父子关系是主轴,夫妻关系基于繁衍后代的义务成为父子关系的延伸。随着时代的发展,夫妻关系的地位有所提升,夫妻关系与父子关系谁为家庭关系主轴的问题一直受到学者的关注。按照西方家庭现代化理论的发展路径,当前中国应该是夫妻关系取代父子关系成为家庭关系的主轴。但是在现代社会迅猛发展的同时,现实的经济压力迫使家庭越来越难以脱离父母的支持,夫妻关系地位的提升并不一定会同步带来代际关系的减弱,尤其是针对北方进城务工的农村青年更是如此。在当下中国北方农村出现的“新家庭主义”等新的家庭现象再一次将父子关系的重要地位推至台前。本文以广州外来务工的河南“的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他们父子关系和夫妻关系的深描得出结论: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各种风险将年轻“的哥”推回家庭,代际关系更加密切,并再一次成为当前中国北方农村家庭内部最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根据西方经典家庭现代化理论的思路,随着现代化程度的提高,核心家庭将成为主要的家庭形态,夫妻关系将取代代际关系成为家庭关系的轴心,然而,中国转型期的家庭发展动态似乎呈现出一个不尽相同的图景。本文基于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数据,探讨转型期中国家庭关系的主轴,同时从家庭结构、价值规范、夫妻关系质量三个层面考察其对家庭关系轴心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背后的性别模式。研究发现,转型期中国家庭关系呈现夫妻关系与代际关系双轴并重的格局,略超过半数的被访者选择将夫妻关系作为家庭关系的主轴,也有近半数的受访者选择以代际关系为主轴。居住安排、孝道观念和婚姻质量均对二者何为主轴产生影响。对于家庭关系主轴的选择存在明显的性别模式差异,男性更倾向于将上行式代际关系作为家庭关系的主轴,女性则更倾向于视下行式代际关系为主轴。  相似文献   

7.
“亚丁克”是指年轻夫妻因传统观念、家庭压力或其他因素所迫“非自愿生育”,之后将孩子交给自己的父母照顾,夫妻重回二人世界,从而使得婚姻关系中本应成为重心的纵向“亲子关系”转向横向的“夫妻关系”.一方面,核心家庭获得来自更大家庭的物质、情感、劳力支持,呈现育儿支持系统的“外扩”;另一方面,因为孩子的暂时“缺席”,家庭关系又被“内缩”为以两性婚姻关系为主线的结构.该研究有助于探讨当代独生子女婚姻在社会转型背景下形式和功能的嬗变.  相似文献   

8.
夫妻关系是人际关系中最主要的关系之一,和谐的家庭关系有利于已婚民警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通过分析认清民警夫妻关系紧张的弊端,着重探究造成民警夫妻关系紧张的原因,并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为民警个人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从源头上走出民警夫妻关系紧张的困境.  相似文献   

9.
处于青春期的青年与其父母之间的关系不仅关乎家庭纽带的维系,还对其人格健全及成人后的社会适应产生深远影响。立足于追踪调查来探讨与研究青少年从高中到大学这一转变期内对于亲子关系主观评价的变化及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升入大学后亲子关系有所改善,母子(女)关系的主观评价较高,亲子关系满意度的影响机制由高中时个人、家庭、社会环境因素的多重作用回归到家庭生态环境之内。  相似文献   

10.
已婚妇女自杀与家庭关系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以鄂南大冶市3个村庄的自杀案例为基础,可以探析家庭关系变迁中的已婚妇女自杀现象。影响已婚妇女自杀的家庭关系主要有代际关系和夫妻关系。伴随代际关系和夫妻关系中原有的均衡状态和行为模式被打破,对家庭关系的预期与现实之间的落差,使那些将家庭作为“着落点”的妇女深受冲击,更容易走向自杀的道路。妇女自杀不是妇女受压迫的结果,而是妇女地位提高过程受到阻碍带来的悲剧。  相似文献   

11.
家庭伦理道德旨在调节家庭伦理关系,实现家庭伦理价值。家庭伦理关系包括夫妻关系、父亲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以及邻里之间的关系。因此家庭伦理道德的基本要求体现在: 1.爱情和义务的统一。爱情是婚姻的基础,社会主义道德肯定婚姻应以爱情为基础,没有爱情的婚  相似文献   

12.
<正>经济日报·5月20日"移动电子产品与家庭幸福指数息息相关,过度使用移动电子产品已经成了影响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个人健康的‘大敌'。"全国妇联、《婚姻与家庭》杂志社日前发布的《中国家庭幸福指数与移动电子产品关系调查报告》显示。当前,家庭聚会已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相聚,聚会模式变成"人+智能手机+人",43.0%的被调查者表示,会在家庭聚会中各自玩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调查结果还显示,在与配偶相处时,人们也难以放下手中的移动电子产品。近一半的被调查者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择主流育儿杂志中的父职文本,运用文本分析法勾勒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文本中的父职建构。结合改革开放后中国家庭政策变革的过程,研究发现,主流育儿杂志中的父职建构符合国家强化家庭养育责任的“家庭化”政策倡导。通过“科学化”的建构策略,父职文本不断强化父亲作为育儿“主体”的地位和优势。通过“关系化”的建构策略,父职不仅是亲子关系的实践,也是夫妻关系的调适和整合。虽然因孩子性别的不同,父职文本呈现不同的性别要求和期待,但是,通过“日常化”的建构策略,强调日常照顾和情感融入的“柔性父职”建构逐渐凸显。  相似文献   

14.
寄养经历对亲子关系的影响:比较视角中的图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有过寄养经历与没有寄养经历的两个群体进行严格的配对和比较,分析二者在家庭亲子关系中的差别所在和大小,发现有过较为长期寄养经历的中学生其家庭的亲子关系并没有当前社会上部分人所渲染的那么严重,而从比较的视角来看,有过寄养经历的同学在亲子关系中的一些方面,有负面效应的指标项目比没有寄养经历的同学要多,这些问题大部分与寄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抽样调查资料,对“流动”与“留守”子女亲子关系进行了比较与分析.从总体上看,两类家庭中的亲子关系是正常的和良好的,从两类家庭亲子关系的比较来看,“流动子女”亲子关系要比“留守子女”亲子关系和谐.回归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对两类子女亲子关系起作用的多数变量在影响性质和程度上是基本一致的,也就是说两类子女亲子关系影响因素的相似性多于相异生.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社会中 ,身份关系渐趋弱化 ,财产关系日益增强。夫妻财产关系是夫妻关系的重要内容 ,夫妻间的财产关系是否平等是衡量夫妻地位是否平等的重要标志。研析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现行夫妻财产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对正确处理夫妻财产关系 ,保护公民的财产所有权 ,实现家庭的经济职能 ,稳定家庭、防止纠纷都大有益处。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以下简称《婚姻法》)是 1 980年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制订的 ,受当时条件的制约 ,有关夫妻财产制度的内容非常简略 ,在某些内容的规定上甚至是一片空白。该法忽略了财产在夫妻关系和家庭关系中的重要…  相似文献   

17.
中国当代家庭关系伴随着社会变革和制度演变发生了重要变动,家庭成员平等的局面基本形成。以亲子关系为主导的家庭关系转变为夫妇为主导,成为家庭关系的一条主线。在这一过程中,家庭核心化和小型化受到推动。当代家庭关系的另一主线是亲子代际关系,其既有对传统的保留,更多地则随社会变革发生了强弱变化。  相似文献   

18.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谐家庭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然要求家庭的和谐。所谓和谐家庭,应是以家庭成员的全面发展为基础,家庭成员之间、家庭与社会之间、家庭与自然之间相互和谐的新型文明家庭。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基础。它包括夫妻关系的和谐、父母与子女关系的和谐、邻里之间的和谐等等。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家庭教育面临的挑战、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发现,中国的家庭结构不再是影响子女成长的关键因素,而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更为重要。环境变量成为影响家庭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独生子女社会背景,当前中国不少父母对孩子教养方法上的主要问题有:交往上的“过度保护”;生活上的“过分溺爱”;学业成绩与未来职业上的“过高期望”。究其原因,(1)家长在家庭教育观上存在偏差,父母的“知”、“行”分离现象突出。(2)当前家庭教育缺乏科学理论指导。(3)应试教育理念仍较深地影响着中国父母。  相似文献   

20.
夫妻和谐关系受到许多日常生活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地位、家庭收入、家务劳动、家庭经济权、同居老人、子女状况等。然而,对于不同群层的夫妇而言,以上因素的影响和作用存在较大差异。分析表明,除了家庭地位对所有夫妻和谐关系具有共同的关键作用外,其余生活因素的影响均显示出差异性倾向。如家庭收入对低层和农村家庭的夫妻和谐影响更大;强化的女性家庭经济权有利于中年夫妻关系的和谐;同居老人对低龄夫妻的和谐关系起到一定维护作用;家务劳动对夫妻和谐关系的影响不断减弱,且主要发生于低层家庭,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