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面对“读图时代”,让新闻照片成为“报纸的亮点”已成为报人的共识。然而对于地方党报来说,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一些形式雷同、新闻性不强的照片仍占据见报稿中不小的比例。而新闻价值高、形象表现力强、真正能吸引读者眼球的新闻照片却并不多见。其中,受读者青睐的突发性新闻摄影则更少。因此,重视突发性新闻摄影报道,让它成为地方党报的一个亮点,是地方党报摄影记者值得深思的问题。一、突发性新闻摄影是时代的要求读者关心身边发生的新闻,突发性新闻摄影以它的新闻性、地域性的独特魅力吸引读者。以往,当灾害性突发新闻发生后,地方党…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闻图片在平面媒体上作用的日渐突出,新闻图片的质量问题成为各报刊编者、读者关注的焦点。无论是大报还是小报,无论是新锐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在采用新闻照片的理念方面是完全一致的。可以说,报纸的图像化、彩色化、数码化,对摄影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做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市级的平面媒体,如何解决摄影记者观念落后、新闻图片质量偏低的问题?该如何调整自己的视角和思维,以更好地适应读图时代的要求?本文试就《绥化日报》在新闻摄影图片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作一简略分析和阐述,以期赢得专家、学者以及新闻摄影界同仁…  相似文献   

3.
新闻摄影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摄影记者要经过长年累月训练,用图片语言来表现新闻事件。任何的新闻,摄影记者用手中的相机,用一幅生动形象现场照片,把所有要说的话,要表达的感受全都说完,正是"一图胜千言"的魅力所在。若是一堆"有照为  相似文献   

4.
日前,2004年度中国地市州盟报新闻摄影作品评奖在广东江门日报落下帷幕。审视部分获奖作品,镜头中表现的新闻价值、形象价值、情感力量和现场气氛,构成了新闻照片的强烈冲击力。新闻摄影是可遇不可求的,摄影记者必须身入现场。在《云娜台风正面袭击台州》、《市委书记洪水中抢险》、《无锡发生有毒气体扩散事件2000群众疏散后安返家园》等突发性事件照片的背后使我们看到了地市报一线记者出生入死、惊心动魄的场面,更让人感动和敬佩的是像郑幼莲这样的一批女摄影记者。  相似文献   

5.
新闻摄影的价值包括新闻摄影的新闻价值和新闻摄影的形象价值。长期以来,许多新闻摄影的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认为,在这两大要素中新闻价值居于首位。但是许多摄影工作者和学者近年来提出,在实际拍摄中形象价值也非常重要,甚至超出新闻照片的新闻价值。那么新闻摄影  相似文献   

6.
1990年8月,在银川召开的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上,对新闻照片有这么一段评价:“一般化的多,高质量的少,非新闻性的多,反映本质的少;组织拍摄的多,现场抓拍的少……”总之,概括起来说,无论图片的深层内涵,还是表层的视觉效果,都缺乏冲击力,换句话说,缺少精品新闻照片。 10年过去了,当年“银川会议”的评价是过时还是不过时?应该说两者兼有。说过时,是因为多年来,广大新闻摄影记者以心血和汗水执著追求,一张张精品新闻照片脱颖而出。如希望工程的《大眼睛》、火车窗口举杆兜售商品的《农民经商手艺高》、雨中无奈等待的《绝望的“传销客”》、汗水湿背的《60岁的陈爱莲有时也会力不从心》、痛别  相似文献   

7.
当今办报倡导“图文并茂,两翼齐飞”,报纸上“图文并茂”的“图”不仅指新闻照片,也包括新闻漫画。  相似文献   

8.
2011年1月21日,人民摄影"金镜头"2010年度新闻摄影作品评选活动组委会宣布:潇湘晨报记者杨抒怀的作品《钟家姐妹》以高票摘得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图片说明如下:北京304医院的病房里,钟如九说小时候姐姐也是  相似文献   

9.
(一)所谓新闻照片的现场气氛感是指:一、画面人物形象所表露的情感;二、人物活动的场所和环境;三、人物与环境的关系。由于新闻摄影作品的具体思想内容,通常是依靠被  相似文献   

10.
报纸编辑部现在越来越重视新闻摄影,要求摄影记者让照片活起来,使受众对照片有一种多看一眼的欲望。如何让更多的充满情感力量的照片上报纸版面,这是摄影记者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1.
市一级报社摄影部,在新闻摄影这支独立兵种中是最基层的单位,专职摄影记者配置一般是四五人、六七人左右,往往是单兵作战。其活动的范围主要是在全市的范围之内,负责向本报和上  相似文献   

12.
就像文字新闻的功能必须通过报纸或刊物的传播才能得以发挥一样,新闻照片的作用也只有通过一些特定的传播媒介才能得以体现。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一张  相似文献   

13.
何立波 《党史博采》2014,(11):43-47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有三个文化组织——《子弟兵》报、《晋察冀画报》和“抗敌剧社”,被誉为三支文化“轻骑兵”。其中《晋察冀画报》是晋察冀根据地第一个以刊载新闻照片为主的大型摄影画报,在抗日宣传和群众动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晋察冀画报社,是我党我军在抗日战争时期军事新闻摄影的主要媒体,也是军事新闻摄影人才荟萃之地,成为中国革命摄影的摇篮。  相似文献   

14.
余玮 《党的建设》2013,(10):55-56
成为毛主席的摄影师 钱嗣杰初见毛泽东是在1950年。当时,时任中央新闻总署新闻摄影局摄影记者的钱嗣杰,在两位老记者的带领下。去北京饭店采访外事活动。初次担纲,钱嗣杰既紧张又兴奋。  相似文献   

15.
罗嘉 《当代党员》2014,(12):69-70
我是罗嘉,我是一个摄影记者,我在华龙网。 我的工作是整天和相机、镜头打交道,用每一次闪光,讲述一个个故事,用每一个新闻故事温暖读者的心房,感动所有的感动! “不管什么采访,我必须亲临现场” 都说“有图有真相”,在我的理解里,对于摄影记者来说,不管什么采访,我必须亲临现场。  相似文献   

16.
不论中国或外国,历来成功的新闻摄影作品,大都与记者从现实生活中所得到的亲身感受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会生活是摄影记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相似文献   

17.
现在国内几乎所有报社的摄影记者已经实现了数字化,即采访拍摄用数码相机,图片处理用计算机,图片传送用网络。数字化给摄影记者的工作带来了巨大便利的同时,也使记者面临新的危机与挑战。长期以来,因传统胶片摄影技术的复杂性及图片制作的高成本,新闻摄影几乎一直是摄影记者独享的“奶酪”。但是,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文字记者拿起相机,在采访中顺带拍摄新闻图片。由于文字记者新闻信息灵,加之采编合一部室的文字记者手中有版面,新闻图片得以频频见报,原来由摄影记者一统报纸新闻图片的格局被打破,无怪乎不少摄影记者发…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办报理念,已为大多数报人所接受。这是适应人们不断变化的阅读意愿和新闻摄影重新定位迈出的重要一步。但我们一定要明确,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图文并重并不是单纯指新闻摄影作品量的增加,而是要求在报纸工作中把图片新闻放在与文字新闻同等重要的位置时,首先要立足于图片的形象与情感的视觉冲击力上。这才能真正达到图文并茂、情景交融、相映成趣的最终效应。一、画面形象的视觉冲击力一幅成功的新闻照片除立意新颖、主题鲜明、内容简洁外,重要的是画面的优美、有情趣,才能产生视觉上的冲击力。内容好,但照片…  相似文献   

19.
近日,国内数家新闻网站转载了一组新闻照片,这组照片记录了厦门市的一位骑车人在暴风雨中栽进一个水坑而摔倒的全过程。对这名摄影记者的做法,网民们褒贬不一,争论的焦点是记者传播新闻的责任和社会公德心之间应如何平衡的问题。这些讨论涉及的问题也困惑着许多媒体工作者,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面对水坑,记者是只管报道新闻,还是去提醒路人?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从记者的身份谈起。记者的身份是多重的。首先他是一个公民,这是自然身份;许多记者还是党员,这是政治身份;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记者”是他的职业身份。多重的身份决定了社会对记…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现代纸质媒体已全面进入“读图时代”,其内涵与外延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报纸的图片传播者,已经不仅仅是摄影记者,而是包括总编辑、编辑、记者在内的全体新闻传播从业者和广大通讯员和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