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提起华新丽华,台湾人会联想到一个企业集团,联想到集团老董焦廷标,联想到焦老麾下的4位公子焦佑钧、焦佑衡、焦佑麒,还有一位亮丽的儿媳,芳名焦靳蓉。这一队焦家人马,让华新丽华的名字响彻台湾大空。百大企业的排行榜上,榜榜有华新丽华,百名富豪的队伍里,年年闪动着焦廷标的身影,台湾股市的曲线,属于焦家的那一根总是红光灿烂。两岸开放交流后,大陆人渐渐也知道了华新丽华。此事的先知先觉者首推SL苏人,是江苏这块江南沃土孕育了焦廷标,并给焦家后代无一例外打上了江南富商巨贾的烙印。华新丽华要拥抱要回馈的首当是这块土地…  相似文献   

2.
案例历史给文峰和丽华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1986年,从省城某大学毕业的文峰和丽华本想双双留在省城却因种种原因被棒打鸳鸯两分散。文峰因家在省城而被分配在省城一家贸易公司,而丽华则被分配到了她的家乡——千里之外的一个贫穷偏僻的小县城。从此天各一方。距离和时间非但没有冲淡这份感情,反而使之越来越浓。1989年,有情人终成眷属,两人冲破一切阻力喜结连理,从此开始了短暂的相聚与长久的分离相交替的两地分居生活。解决两地分居成了两人共同的梦想和目标。1998年,已是某外企驻省城办事处负责人的文峰,经多方打…  相似文献   

3.
一个普普通通的干部,为了特困村的父老乡亲,不顾家庭的困难,把满腔的爱献给了“村建”。在大姚县,他的事迹极大地鼓舞了全体“村建”工作队员。他就是第二次主动要求参加“村建”工作的姚光样同志。姚光样1991年7月大专毕业后分配在大姚县乡镇企业局工作,今年29岁、汉族。1995年12月,他参加了第二批“村建”,进驻彝州第一贫困村──铁锁乡七棵树村。当时,他妻子刚生小孩才三个月,家又在农村,两口子做人家,面对嗷嗷待哺的孩子和农村繁重的劳动,他没有犹豫,说服了妻子,毅然进驻离县城一百多公里的六棵树村。六棵树村恶劣的气候…  相似文献   

4.
离休后的潘殿有老人和他的名字一样,在绚丽的夕阳时光里,大有起来。离休前他是小学校长,可谓桃李满天下。离休后他先是当村老年协会秘书长。后是当镇老干部协会主席,把他所在的那个村、那个镇的老年工作搞得热热闹闹、红红火火。  相似文献   

5.
他放弃上百万元生意,毅然回穷村竞选“村官”;他历经12次化疗,却依然忙碌在村建工地上;他将村民当亲人,连竞争对手也由衷佩服他……他就是诸暨市草塔镇上下文村党支部书记杨七明。  相似文献   

6.
花尔琪,这个24岁血性男儿,1997年高中毕业走上经商之路,经过短短不到十年的打拼,如今已经是他创办的两个企业——交城四达玻璃有限公司总经理和四达丰泰商务会馆董事长。2009年他被推选为交城覃村的村委会主任.从此他挑起了把覃村建设成“和谐之村、秀美之村、华北玻璃第一村”的重任,带领村民实现着建设新农村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7.
鲁敏 《两岸关系》2020,(3):51-53
焦佑伦由远及近从长廊走来。白衬衣,深色裤,衣着简朴,步伐轻捷。待他走近,坐下来对谈,回忆、思考、停顿、展望,岁月如风,呼啦啦扑面而来,即可感受到,他既是独立意义上的他的本体,又是焦氏家族的浓缩与典型,更是一代台商的佼佼者:他的背后,是上一代台商的开拓史,他的这30多年,是中坚台商黄金时代的推进巨篇,而对未来而言,他乂将引领派生出新一代台商的卓然成长。  相似文献   

8.
韩文 《协商论坛》2012,(7):44-46
今年4月,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第四次来到他“下乡住村”的点——山西省武乡县砖壁村。 袁纯清现在是砖壁村的“第431个村民”。干农活、睡土炕、吃土菜、聊家常、出主意……他关心“自己村”的长远发展,每次来都会就农民致富的问题和村民们来一次大讨论。  相似文献   

9.
罗蔚 《公民导刊》2009,(3):24-26
再过几天,颜万福就要播种烤烟和辣椒了,这是他每年都在重复做的事,但今年,他却觉得格外幸运——因为一笔5000元的借款,使得他可以多种一些烤烟和辣椒,增加一点收入。颜万福是武隆县和顺乡沙子坨村村民,为其提供贷款的沙子坨村互助协会,是一个农民资金互助组织。  相似文献   

10.
《小康》2009,(3):40-40
作为波司登服饰公司的董事长.高德康经常高调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在说起康博村的时候.他也侃侃而谈,康博村是他人生中的另一个事业。  相似文献   

11.
如果世上真有天使婴儿,邰丽华是一个。睁开黑亮的眼睛第一次张望时,医护们便赞叹这个女婴的美丽;发出第一声啼哭,父母便认定,女儿有唱歌的天赋。 意外却不期而至。 一次高烧中,丽华失去了听力,随之,甜美的歌喉也关闭了。这时,她只有两岁。 舞蹈,是我的另一种语言 7岁的丽华和同龄孩子一起开始了学习生活,只不过,她进的是聋哑学校。 在父母师长的呵护下,丽华快  相似文献   

12.
女孩     
女孩曹乃谦破案的那些日,我和煤窑司机刘儿混得挺熟案子结束后的第二天下午他硬把我推上吉普车拉到他村,说认认门。其实他也不是这个村的人,他是在这里搞了点地皮,盖了3间挺漂亮的房,他先把窗帘拉开,又把窗户打开,随后拿出几个水果罐头又都撬开。把这一切都安顿好...  相似文献   

13.
陈传荣 《现代领导》2011,(11):6-7,9
今年上半年的某一天,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汤丹镇洒海村的村级活动场所里坐满了人,大伙热烈地议论着:“这个小伙子可以,文化素质高,平时为人处世好,带着我们搞养殖创增收,村内有个大小杂事他也肯帮忙,我选他!”  相似文献   

14.
徐勇 《协商论坛》2012,(7):50-51
在平舆县城南的西洋店镇,有一个2000多人口的回民聚居的马楼村。提起马楼村清真寺,大家都会说到年轻的清真寺管委会主任马辉煌。为了重修这座清真寺,他捐资30多万元,也就是这位刚到而立之年的热血青年,给马楼村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并将大爱播撒开去……  相似文献   

15.
1973年10月12日,时年63岁的汪宇平骑着自行车只身来到呼和浩特市东郊大窑村。在前几天,他在一次征集文物中,听到农民讲大窑村有许多火石(学名陵石),在他多年考古经验和总结出一条,凡有火石的地方,十有八九是古人类活动的场所。来到大窑村,果然火石遍野,红、黄、白、蓝,令人十分神往。在普查中征集到两件很有价值的人工打制火石片。经过研究分析,他初步断定这里是石器时代古人类活动过的地方,紧接着他又在大窑村邻近的什棋赛村、陶卜齐村、前乃莫板村,陆续发现了大量的石器和动物骨化石。于是他又背着这些石头到了北京、经贾兰…  相似文献   

16.
在玉林市容县容西乡祖立村,庞兆丰是一位退伍38年的老兵,也是村党总支书记。几十年来,他退伍不褪色,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在他的带领下,通过祖立村5000多名村民艰苦奋斗,该村经济发展迅速,社会治安良好,文明新风劲吹。该村先后获得“自治区文明村”、“自治区卫生村”、“自治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称号;2004—2006年,该村党总支先后被自治区党委、市委和县委授予“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五个好’党总支部”称号;庞兆丰也于2006年获玉林市“十佳村党支书”称号。  相似文献   

17.
在蕲北山区,有一位年逾花甲的"小村总理"。他所在的村曾是有名的重点贫困村,在他的带领下,由昔日"穷壳子、债坨子、土坯子"的落后村,变身为茶产业特色村、农家乐旅游名村、鄂东山区幸福村。他为民履职不辞劳苦,有事找他即便是半夜也在所不辞;他凭着一颗公心和爱心做事,担任村党支部书记37年,虽几次请辞让贤,但领导和村民一  相似文献   

18.
今日南寺头村邓树林杨广兴做梦也没有想到,他这辈子还能结婚?然而,他圆梦了。两年前,年已50岁的杨广兴和42岁的俊俏女子马秀英缔结了百年之好。一年后。,他们有了一个宝贝女儿。杨的家乡在北京东边的大厂回族自治县南寺头村,距北京市中心不过40公里。这个村现...  相似文献   

19.
寻访大麦地     
我有个朋友七十年代当知青时就在大理市大麦地山区。当他听说我要到那里采访就说:大麦地是大理市最贫穷的地方,当年他们在那里吃的除了包谷饭就是洋芋,吃不到蔬菜,还常常受饿,直到现在一提起包谷和洋芋他就害怕。走出大麦地参加工作后,因交通不便。他再也没有回去看过,他估计不会有多大变化,山区嘛,要改变也难。 据大理市农工部的同志介绍,截止1985年,大理市仍有4个州属重点扶贫的特困村,大麦地村首当其冲。当时这个村年人均收入不足200元,人均粮238公斤。去年,这个 村年人均收入已达 2031元,粮食自给有 余,…  相似文献   

20.
现年43岁的李兴利是淄角镇西李集村村民,这几天可高兴了:科技培训活动让他和这个村的菜农乘上了“致富快车”.前段时间他盘点了一下收成,一个大棚收入了1.4万元,记者问他与去年相比效益到底如何时,他讳莫如深地笑了,说当然与种普通农作物没法比了。近年来,惠民县紧紧嗣绕“乡风文明”这一主题,采取“组合拳”的形式,突出抓好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和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有效地推动了农村经济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