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奢安之乱"与"沙普之乱"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末,西南民族地区爆发了两次以彝族土司为主力的少数民族叛乱--"奢安之乱"和"沙普之乱".它们对西南民族社会影响深远,甚至直接影响了该地区历史发展的进程.为了剿灭两次土司叛乱,明政府不惜动用数省兵力和财力,极大地牵制了明朝抵御后金进攻和镇压中原农民起义的军力和物力,致使明朝陷入了三线作战的境地,在三者的交迫之下最终走向了灭亡,因此,西南的两次土司叛乱是促成明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这两次土司叛乱都是以彝族土司为主力,时间上有所联系,事件上彼此相因,由此,本文试图对两次土司叛乱进行比较,探究他们之间的历史联系性及相似之处,以期能揭示明末清初西南民族社会复杂背景中的一个切面,也希望对明亡清兴历史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昭通位于滇、川、黔三省交界处,政局错综复杂,改土归流前"鸟蒙、镇雄诸府地界,复相错于川、滇、黔、楚之闻,统辖既分,事权不一,往往轶出为诸边害.  相似文献   

3.
高产农作物传入对滇、川、黔交界地区彝族社会的影响潘先林17世纪中叶清王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以后,原产于美洲的玉米和马铃薯这两种高产农作物由内地汉族移民带入滇、川、黔交界地区,从此这两种农作物在当地迅速传播,并开始普遍种植,这不仅大大缓...  相似文献   

4.
马国君 《思想战线》2011,37(2):123-128
康区位于今川、滇、藏及甘、青交界地带。元代始于其地设土官。明朝为隔绝蒙番,屏蔽川、滇,继续在这里设置土司。明末清初,漠西蒙古和硕特部乘西藏动乱之机举兵入藏,并控制康区,对川、滇、青边境构成巨大威胁。清廷惮于国内不稳,边疆多事,乃对漠西蒙古和硕特部实行"绥抚"。康熙末年,漠西蒙古准噶尔部袭占拉萨,形成挺进川、滇、青态势,西南边疆遂成为清朝内陆边防的"软肋"。康熙帝乃实施"驱准保藏"之战,以加强对康区的控制。雍乾时期为防范漠西蒙古再次入藏,清廷在康区实施"改土归流",从而使西南与西北连为一体,为击败准噶尔蒙古,实现祖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周琼 《贵州民族研究》2001,21(3):115-123
鄂尔泰在滇东北实行的武力改流将雍正朝的“改土归流”推向了最高潮,但这个高潮却使清王朝在这些地区的统治陷入了危机:频繁的变乱和对变乱的血腥屠杀,使改土归流的成果面临流产。在此危急关头,高其倬东山复出,再任云贵总督,在残破的昭通地区进行移民屯垦,使昭通的社会经济在较短时期内得到了迅速恢复,巩固了改土归流的成果,彻底改变了昭通的社会面貌,为这一地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从昭通屯垦入手,初步对滇东北改土归流成果的巩固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摘要: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诸多有关雍正时期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的奏折档案,这些档案是研究清代土司制度问题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而当时担任云贵总督的鄂尔泰,被雍正赋予推行改土归流的重责大任,其奏折所述及雍正在奏折上的朱批谕旨,即形成鄂尔泰与雍正对改土归流推行过程的“君臣对话”。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的鄂尔泰在云南推行改土归流的宫中档奏折,不仅可以反映雍正与鄂尔泰的君臣关系,同时也呈现了鄂尔泰及雍正对云南改土归流的推行过程。  相似文献   

7.
明代,朝廷针对云南各民族发展不平衡的历史特点,在云南有目的地进行了改土归流,当时的改土归流不是一刀切,而是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进行,对于不服从朝廷进行反叛的土司坚决进行改土归流,这是一种制度变革;在已经进行了改土归流的地区,为了维护社会安定,仍然保留部分级别较低的土官土目,这是不完全的改土归流,也属于制度变革;对于那些还具有强大政治力量的少数民族土司和不具备改土归流的地区,为了不引起社会的剧烈动荡,就不勉强推行改土归流;对于那些服从朝廷的调遣,并且与朝廷紧密合作的土司,朝廷则给予保留,暂时不进行改土归流。  相似文献   

8.
清代在西南地区改土归流为今日中国疆域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云南地区围绕疆土认同而展开的改土归流过程中,清代王朝国家观念发挥出穿针引线的重要作用.清王朝通过权威重构,将土司地方性权威转化为国家性权威,在国家一统观念下熔铸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共同体耦合.清代王朝国家观念下的云南土司地区改土归流,不仅有效防止了边疆土司地区割据的可能性,而且推动了王朝国家观念的整体性认同,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起到了促成历史认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清代落籍滇东北地区的汉族士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滇东北(今云南昭通、曲靖地区及昆明东川区、寻甸县)不同地区的特点,分析了已有大量汉族定居的曲靖府和刚刚改土归流、所属人民皆为少数民族的昭通、东川府的绿营驻防以及外籍汉族士兵定居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创造》2020,(5)
蒙化彝族左氏土官是明清时期云南"三大土知府"之一,历经明清两朝长达五百余年。由于蒙化地区一直实施"土流合治"模式,即兼有流官和土官的模式,蒙化的改土归流问题目前并未定论。本文以土官与流官在治理蒙化过程中的权力更替为线索,将改土归流置于土官与流官的治理权力转换这一情景下去分析。在左氏土官权力转移向流官的过程中,从左氏土官行为和朝廷举措两方面入手,厘清蒙化地区改土归流的基本过程。并剖析了这个过程中左氏土官的角色变换,明确蒙化地区完成改土归流的事实。  相似文献   

11.
鄂尔泰改土归流的原则和策略是其施政思想的重要内容。由于鄂尔泰能审时度势 ,有切合当地实际的原则指导 ,加之采取了灵活的策略 ,从而使其在云南、贵州、广西的改土归流得以顺利进行 ,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至于“江外宜土不宜流 ,江内宜流不宜土”的提法 ,鄂尔泰在其改土归流中并未实践过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收藏滇夷图册概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云南民族图册的出现远早于"黔苗图",具有独特的绘制风格,以"苗蛮图"、"苗图"指称云南少数民族图册是一种谬误,应当重新正名."滇夷图"是与"苗蛮图"并行的清代云南少数民族图册.<滇夷图说>、<滇省迤西迤南夷人图说>、<云南营制苗蛮图册>、<滇省夷人图说>是4部成书年代清楚、今仍存世的重要夷图,"滇夷图"独具特色,比之贵州的"苗蛮图",其历史民族学史料价值更胜一筹.清末来华西洋人留下的"西式滇夷图"也有特别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清将吴三桂驱兵入滇,对各族人民推行残暴的民族压迫政策,加剧了民族矛盾。终于康熙四年(1665年)初,在广阔的滇南山野,到处爆发激烈的反抗,汇入汹涌的民族起义洪流,沉重打击了当局的反动统治,为云南写下了光辉的历史篇章。一、吴三桂的暴政顺治十五年(1658年)秋,清军三路入滇,明军李定国部艰苦奋战,为掩护垂亡的南明政权,从滇西退入缅甸,召唤各地兴兵勤王。次年七月,起兵响应的元江傣族土知府那嵩、彝族土司龙赞阳等,乘清军刚来入  相似文献   

14.
在吴三桂入滇署理云贵军政事务之际,蒙藏联合势力的触角也伸向滇西北藏区,双方关系微妙。吴三桂出于战略考虑,对罕都所代表的蒙藏势力入滇采取认可态度,并主动与西藏达赖喇嘛结纳关系,书信礼物往来。罕都叛教问题的发生及其处理,暴露了蒙藏联合政权内部已经出现裂痕,必须予以妥善解决。吴三桂反清叛乱以及康熙皇帝要求五世达赖喇嘛派蒙藏军队协助剿吴,使西南地区多种势力之间及它们与清朝的关系变得异常复杂、微妙。在吴三桂与五世达赖喇嘛(格鲁派寺院集团)、蒙与藏、吴三桂与清廷、蒙藏联合政权与清廷等多重力量关系的博弈中,清朝的力量及其权威逐步得以在青藏高原地区稳固确立。  相似文献   

15.
明清云南改土归流的文化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云南改土归流的文化条件沈海梅一明承元制,在平定云南后,分封了一些土官、土司。同时,明王朝对土司的承袭、衔品、考覆、贡赋、征调作了规定,从而形成一套完备的土司制度。据《土官底簿》所载及一些学者的统计,〔1〕明初在云南任用了一大批土官,共150家之多...  相似文献   

16.
解放战争时期,活跃在祖国西南边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游击纵队(简称“边纵”,其前身为中共桂滇黔边工委和云南省工委领导的两部分游击武装,1949年8月按照上级指示合并──笔者),根据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组织领导这个地区各族人民,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滇桂黔边广大地区积极开展敌远后方游击战争,有力地打击、牵制了国民党军,策应了我军正面战场作战,对于推动云南卢汉将军起义,配合野战军进军西南作战,作出了重要贡献。对这页光辉历史,许多史书、文章都有记载。尤其可喜的是,八十年代在云南出版的《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17.
“改土归流”是清王朝治理边疆民族地区的一项重要政治举措。此项措施在西南地区的实施,加强了清王朝对西南边疆的统治,有利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也促进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但是清王朝却未在甘青地区大规模实施“改土归流”,这一问题很值得进行深入探讨。这既表明甘青土司与南方土司类型不同,也说明甘青土司的存在不是清王朝在西北民族地区统治的障碍,相反却有着积极作用。相比南方土司的强大势力,甘青土司势力薄弱,而不断的汉化、分化与整合又导致其难成气候;此外甘青土司是稳定地方秩序的重要力量,而且在清王朝用兵西部边疆时,也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些都是清王朝没有对甘青土司实施大规模“改土归流”的原因。本质上看,不对甘青土司进行大规模“改土归流”,也是清王朝从地区实际出发调整治理策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为能加强对乌蒙山地区的控制与开发,清王朝力求破除这一区域割据状态,武力消灭彝族土司土官势力,强化王朝政治已属必然。云贵总督鄂尔泰力推改土归流,其要旨在三省分治态势为稳前提下,对乌蒙山区彝族地区实行了大规模的改土归流。结果,牢固王朝政治,武力割除这一区域割据势力、行政区域归属流官治理,从而为西南边疆的稳定和发展创造长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章青琴 《思想战线》2008,34(1):127-128
云南是人类最早的栖息地之一,地形复杂,山地众多.除滇池、洱海附近以外的广大周边地区,四处丛山密布,峡谷纵横,交通状况十分不便,社会生产的发展颇受限制.随着大规模改土归流的实行,清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调整统治政策以适应生产关系变化的需要,使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得到长足发展,云南经济发展在清代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相似文献   

20.
李宗蔚  徐晶 《重庆行政》2014,(1):106-108
正贵阳,又称"筑城",位于贵州省中部,地当川、滇、湘、桂要冲,利通四省,控扼西南,是贵州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被称为西南重要军事枢纽。1912年(民国元年)起因培养新式军事人才,补充黔军中下层军官之需,贵州军政府创办贵州讲武学校。其后虽几经停办,数易其名,但贵州讲武学校仍坚持续办,直至1929年(民国18年)因贵州省省长周西成战死,贵州四乱,无法维持正常教学活动而结束了其整个办学历史。尽管贵州讲武学校的存办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