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强制侦查与任意侦查是根据侦查行为的实施是否以相对人自愿配合为前提而对侦查行为所作的分类。强制侦查因其对公民个人权益的潜在威胁而要求在实践中遵循相应性原则、法定性原则和司法审查原则。我国应当完善强制侦查的立法 ,建立强制侦查司法审查制度和完善的强制侦查救济制度 ,以实现强制侦查构造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2.
论侦查比例原则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侦查比例原则是通过对侦查目的与手段之间的关系的衡量 ,把侦查权限制在适度、必要的限度之内。确立这一原则是由侦查权的性质、特征以及我国侦查立法和实践的需要决定的。构建侦查比例原则应从改革和完善现有的审前裁判机制、区分任意侦查与强制侦查、改革和完善替代羁押措施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技术侦查属于强制性侦查措施,具有技术性、秘密性和易侵权性的特征。技术侦查与刑事诉讼目的即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相平衡的实现密切相关。技术侦查立法应当体现程序法定原则、司法审查原则、比例原则和相关性原则的要求。我国技术侦查立法在措施使用范围、审查批准和执行机关以及审查程序等方面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在侦查程序中,对侦查机关的强制侦查行为实行司法审查已是现代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不论是英美法国家还是大陆法国家,都遵循着自身的司法逻辑演绎、发展出了相似的司法审查机制。我国侦查程序中建立司法审查机制很有必要。可以通过对各国侦查程序中的司法审查制度现状的考察,力求在比较中予以借鉴。  相似文献   

5.
任意侦查行为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制侦查与任意侦查是根据行为是否由相对人自愿配合为前提而对侦查行为所作的分类。任意侦查行为具有保障人权和提高侦查效率双重价值,因此受到了法治国家所普遍承认和重视。但任意侦查无需司法令状原则的约束,事前司法审查的阙如容易导致任意侦查权的滥用,因此各国对任意侦查行为进行了多方面的限制。  相似文献   

6.
强制采样是通过强力提取被检查人身体样本的一种有效的侦查行为,也是一种科学地收集证据的手段,但它涉及到控制犯罪与维护公共利益之间的对垒,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之间的矛盾。美、英、德等发达国家均对强制采样制度作了充分的规定,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并没有在刑事诉讼法中明确强制采样制度。因此,应借鉴异域先进立法理念,确立我国的强制采样制度。在构建我国的强制采样时,应确立平衡原则和司法控制原则。  相似文献   

7.
顺应各国司法改革加强司法控制的潮流,我国应当设立刑事审前法官,使其介入刑事审前程序。刑事审前法官应当与审判法官严格分离,单独建制,并应严格控制其资质条件;刑事审前法官行使侦查控制、公诉审查等多项权力;侦查控制应当强制启动;应设立羁押听证程序等等。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侦查羁押期限普遍较长,侦查羁押期限与案件的难易程度不成比例,司法控制机制尚不够健全,侦查羁押制度的功能主要是刑事追诉的手段.究其原因,从实证角度分析主要是侦查对口供的过分依赖,缺乏外部控制和救济机制.因此,应当以比例性原则和司法救济原则为基础,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强化司法控制,建立羁押司法审查和刑事羁押独立制度,赋予犯罪嫌疑人申请权、申诉权,以完善侦查羁押制度.  相似文献   

9.
论立案与提起侦查程序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立案与提起侦查程序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对立案的程序意义与实体意义以及立案前审查行为的法律属性的剖析可见 ,侦查立案不应是与侦查并列的独立程序 ,而只应作为提起侦查的具体步骤。以罪刑法定原则和无罪推定原则为灵魂 ,提起侦查的条件应概括为 :侦查主体对于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中存在可能构成犯罪的事实 ,以及报案和侦查主体自行发现的材料除但书的情形外 ,可以提起侦查。完善的提起侦查的程序为 :犯罪嫌疑信息的获知与处理 ,犯罪嫌疑信息的审查 ,确定是否成立刑事案件和正式实施侦查。  相似文献   

10.
当程序对于侦查程序的控制主要通过以下几个原则:程序法定原则、比例原则、司法审查原则以及权利救济原则。以此为视角,审视我国《刑事诉讼法》对技术侦查的立法存在技术侦查措施的含义及适用条件不明确、没有指明批准机关、缺乏对犯罪嫌疑人相关权利的保障、缺乏对违法适用技术侦查措施的制裁措施等问题。为此,应明确技术侦查措施的种类以及细化适用技术侦查措施的条件,确立检察机关对技术侦查措施适用进行审批的模式,赋予犯罪嫌疑人对适用技术侦查措施获得的信息的知情权、提出异议权,注意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衔接。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现行刑事诉讼制度中,检察机关现行侦查监督工作尚未充分控制并制约侦查权。在侦查监督的现实运行中,侦查监督的权威与手段较弱。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从若干方面相应完善了侦查监督程序,对于促进司法公正,保障公民人权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贯彻新刑事诉讼法应以强化人权保障为目标,建构强制侦查措施司法审查制度,赋予检察机关对侦查活动的适时介入及全面引导权,侦查监督的相应保障权,完善侦查监督内部规范化工作规程,以确保侦查监督在司法实践中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籍此提高检察机关的侦查监督能力和权威。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项于刑事侦查中应用普遍的剥夺人身自由措施,留置手段一直被排除在我国的刑事诉讼法视野之外。这一现象的存在有损于我国刑事诉讼法作为国家基本法律的尊严。因此有必要从现行刑事强制措施系统内部缺陷及相关外部制度的缺失两方面入手,探讨我国刑事侦查中剥夺人身自由措施的配置问题。  相似文献   

13.
由于侦查权是国家赋予专门机关追诉犯罪活动的一种强制权,如果不加以规制,就有可能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为此,对于侦查权的行使,尤其是侦查手段的使用,我国刑事诉讼法应明确概括并在具体条文设计中规定任意侦查原则、强制侦查令状原则、比例原则、禁止先行传讯原则。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要科学评估错案治理现状,须从更广阔的社会场域进行审视。在转型期中国,尽管侦查行为的规范化日益加强、侦查取证能力总体改善,但实践中一些运动化、行政化的错案治理方式依然存在,并是潜在的错案之源。这意味着在新刑诉法实施后,仍需在侦查程序的完善、侦查观念的转变、侦查能力的提升等方面下功夫,而不应偏重法外手段。  相似文献   

15.
在侦查过程中,犯罪嫌疑人以外的任何第三人都有可能是强制侦查措施的对象,但对第三人实施强制侦查措施应当受法律上严格的实体及程序限制。我国现行法律对侦查机关对第三人实施强制侦查措施未作任何有别于犯罪嫌疑人的特别规定,而且第三人没有充分有效的救济途径。因此,必须在法律上对侦查机关启动对第三人的强制侦查措施设置严格的实体及程序限制,包括对第三人启动强制侦查措施必须有合理根据、必须符合比例原则,在执行强制侦查措施过程中侦查机关必须按照批准的范围执行,第三人在事后要享有充分有效的救济手段。  相似文献   

16.
毒品犯罪案件是一类特殊的刑事案件。其中贩毒案件也应当依照刑事案件的办理程序,依法采取规定的强制措施进行侦破,但具体操作中也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17.
中美两国在法律文化上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差异深刻反映着两国在刑事侦查制度、刑事侦查主体、刑事侦查权配置、刑事强制措施以及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益保护方面存在很大差别。相比较而言,美国付出了相当的代价以保障个人权利的刑事调查和程序正义;而我国在借鉴与吸收某些西方的诉论理念与制度的过程中,不应忽视中西方在法律文化上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论有关环境保护的刑事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面临日益严峻的环境保护形势的情况下,加强刑法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已是刻不容缓。加强有关环境保护的刑事立法首先要更新理念,即在尊重生态学规律的基础上将生态价值纳入刑法保护范围。其次,在借鉴他国有关环境保护的刑事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刑事实体法要将一定时期内被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处罚两次以上的违法行为定罪处罚,增加部分罪名,扩大刑法保护的环境要素范围,适度增加危险犯的规定,并扩大财产刑的适用范围。而刑事程序法可以考虑实行环境保护专家陪审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