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迪雅 《实践》2011,(9):34-35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区实施以来,自治区不断加强民族法制建设,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人才,充分保障少数民族行使自治权利,切实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保障各民族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使内蒙古民族团结、政治稳定、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始终保持了“模范自治区”的荣誉。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民族区域自治思想集中地体现在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政策和制度中。民族团结和平等,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是这一思想的重要内容。内蒙古东西部地区的统一是在党中央、毛泽东的指导下实现的,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是贯彻毛泽东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所取得的伟大成果,内蒙古的发展繁荣是践行毛泽东民族区域自治思想的结果。新世纪,内蒙古要实现富民强区的目标,就要坚持和完善毛泽东民族区域自治的思想,正确处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与保障民族区域自治权、贯彻“8337”发展思路与维护自治区和谐稳定和主体民族干部与其它民族干部三个关系。  相似文献   

3.
保剑 《支部生活》2009,(9):28-29
鲁甸县总人口41万人,有回、彝、苗、布依等14个少数民族。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发展保稳定,以稳定促发展”的工作方针,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主题,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不断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全县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的讲话,充分肯定了内蒙古改革发展稳定取得的重大成就,提出了内蒙古未来发展的基本方针、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对于建设更加繁荣富裕和谐美好的内蒙古,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当前,世情、国情和区情都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针对经济结构变迁和经济发展方式中存在的突出矛盾与问题,内蒙古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守望相助”为基本方针,努力在“转方式、调结构”上取得新进展,不断推进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深入破题。  相似文献   

5.
张时碧 《世纪桥》2013,(14):57-58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构筑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党的正确路线,这就为调整和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奠定了重要基础。我国的民族关系总体上是健康的,但它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动、调整和发展之中。因此,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巩固和发展的重大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过程中.十七大党章修正案第一次把“和谐”写入了党章。在新党章中,共有七处出现“和谐”的内容.其中包括:把党的奋斗目标补充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经济建设中,要求实现四个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社会建设中,党章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在维护和发展民族关系上,强调实现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基本关系;  相似文献   

7.
兵团在促进新疆城镇化进程中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成为现代化进程中新疆民族关系发展的重要动力。兵团城镇化有力地促进了新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使民族分布格局进一步分散化,各民族一体化程度加强。兵团在城镇化进程中要加强劳动力流出地与流入地之间的交流与协作,不断增强各民族自我发展能力;注重城镇社区规划,促进民族间深度交往;不断完善和加强兵团城镇民族工作,促进新疆民族关系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共产党人》2009,(18):F0004-F0004
多年来,自治区民委宗教局紧紧围绕中心,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不断巩固和发展全区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9.
《共产党人》2006,(20):9-10
民族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民族地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只有不断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有效解决民族问题,实现民族和谐,才能最终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0.
李莹 《实事求是》2008,(4):46-47
新疆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的区情和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在新疆民族问题将长期存在,和谐的民族关系是新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新时期的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在稳定大局下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在全面发展中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制度框架内巩固和谐的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博物馆正在全面维修大楼展厅,并且完成了“内蒙古民族风情”、“内蒙古历史文物陈列”、“民族文物陈列”、“古生物陈列”和“革命文物陈列”的展览大纲,总体设计也在稳步进行。内蒙古展览馆正在维修电梯和展厅,已完成“内蒙大自治区建设成就展大纲”,为大庆准备的“全区名优特新商品博览会”也在筹备之中。阿盟文化广播电视局在盟行署支持下,完成了对阿盟王府的维修,正式将其改建为阿盟博物馆。正在筹备“阿拉善盟建设成就展”和“历史文物、民族文物、革命文物陈列”。这些展览得到自治区文化厅、阿盟各旗县和厂矿企事业单位…  相似文献   

12.
高树印 《学习论坛》2007,23(4):64-67
与经济发展一样,文化发展也是有路径依赖的。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用民族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最能体现河南优秀传统文化的是“中”,河南“中”文化为我国民族优秀文化之精髓。由河南“中”文化孕育出来的红旗渠精神和焦裕禄精神,已经成为河南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原崛起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河南“中”文化,实质上是一种反映人与人之间关系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文化,对和谐中原建设有重要作用。但是,弘扬河南“中”文化,发挥河南“中”文化对和谐中原建设的作用,必须以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相似文献   

13.
毛公宁 《实践》2007,(8):20-2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括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当然也包括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和谐。民族关系的和谐,既包括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和谐,也包括少数民族相互之间以及民族内部的和谐。和谐民族关系的核心是民族团结。不断巩固各民族的大团结,可以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与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民族”概念的传入,在加速中国迈向现代化进程的同时,也为中国的民族分裂埋下了隐患.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族群”概念在传入中国并日渐为人们所接受的同时,与“民族”概念产生了碰撞.中国理论界应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民族”、“国家”与“族群”三者的理论关系.概念的和谐,对今后中国民族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省委书记骆惠宁曾在2012年4月20日省委中心组理论研讨会上以“发挥比较优势,打响三区品牌”为主题发言,强调指出:“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是实现‘两个共同’目标、确保长治久安的固本之举。”青海省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的省份,以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作为我省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是新时期做好民族工作的一个重要举措和创造性实践,在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基础上,努力使全省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贵州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7.
《当代党员》2010,(1):F0004-F0004
2009年11月3日至5日,“科学发展与和谐司法”论坛在重庆市荣昌县举行,来自北京、河南、广东等22个省、市、自治区的司法代表云集荣昌,共话“科学发展与和谐司法”,共同探讨我国司法如何实现自身和谐并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张时碧 《世纪桥》2009,(5):52-5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任务,发展和构建和谐民族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家意志和各族人民的意愿,根据中国民族关系的特殊实际,在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价值观的指导下,形成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价值取向。民族关系是否和谐,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而且还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稳定、统一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9.
陆子新 《世纪桥》2013,(10):57-58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构筑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党的正确路线,这就为调整和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奠定了重要基础。我国的民族关系总体上是健康的,但它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动、调整和发展之中。因此,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巩固和发展的重大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任玉梅 《当代贵州》2012,(28):40-41
贵州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加速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不断书写平等、团结、和谐、互助的民族发展新篇章。“贵州作为少数民族比例较高的省,尤其应该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抓紧抓好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工作。”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贵州时.对民族工作作出重要指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