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年画是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之一,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题材及民俗功能一直备受民众关注与青睐。"仕女画"是年画重要的题材之一,其内容丰富、涉猎广泛,为探讨中国古代女性形象及其生活提供了珍贵的视觉文本。不同文化载体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亦有不同,年画中的女性形象不仅是男权社会对女性规训后的艺术表现,同时也成为"男女授受不亲"的中国古代礼俗中男性观看女性的一种重要方式,"仕女画"成为男性视觉欲望消费的对象。因此,文章以木版年画作为文本,在呈现中国古代女性生活的同时也窥探其中所隐含的性别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2.
正精细富丽绵竹年画绵竹地处四川盆地西北边缘,地如其名,盛产绵竹,这是一种造纸的上好材料。好纸为年画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绵竹木板年画始于明末清初,清乾隆年间最为兴隆。2006年,绵竹木板年画被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3.
民间年画的社会教化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画是中国民间古老而又传统的民间艺术品,是传统社会民间美化生活、表达情感、惩恶扬善、寄托理想的一种特殊话语方式。民间年画的欣赏使用对象,大多为社会底层的人民大众。年画具有"成教化、助人伦"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民族凝聚功能、精神激励功能、价值整合功能、文化认同功能和行为规范功能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年画     
正又到过年时节,依照传统习俗,过年要张贴年画,一张张新的年画,给家家户户增添欢乐喜庆的气氛,寄托着对来年的祝福和希望。忆起小时候,临到过年,檐尘掸好后,母亲会带我到观前玄妙观三清殿去买年画。那时三清殿内挂满红红绿绿,琳琅满目的年画,且每张年画都编上序号,便于群众挑选。各种各样,浓烈喜庆的年画其中不乏著名的桃花坞木刻年画。年画的种类、内容丰富多彩,有新年生肖为主题的年画,也有迎春接福为主题的《鹊梅图》《松  相似文献   

5.
<正>在津门美术界女画家群体中,罗凌是广为人知的名字。她自幼爱好绘画,终日与色彩为伍。原在天津市护士学校专职医学绘图和摄影,后考入天津工艺美术学院研习装潢专业,对人物素描、工笔画、写意画、年画和书法都下过不少工夫。早在1976年,便在天津日报上发表题为"风雨无阻"的新年画作品,并被天津美术博物馆收藏。她画的许多年画、门神画,曾在天津、西安、山东、贵州等  相似文献   

6.
杨柳青年画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为研究中国女性生活的变迁提供了珍贵的视觉文本。在传统中国,年画中的传统女性生活是男权社会对女性规训后的艺术再现。"仕女画"集中了很多女性形象,也反映了部分女性生活。在近代中国,年画中的女性生活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女性主体身份与社会角色也被不断重新定义,体现了民族主义话语及男性知识分子对年画创作者乃至社会的期待。一方面,杨柳青年画艺术地呈现出中国女性从传统到现代的生活变迁及其性别关系、权力关系之调整,另一方面其也展示了视觉文本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7.
尹洪东 《半月谈》2004,(13):58-60
年画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在我国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潍坊杨家埠.被并称为中国木版年画三大产地。然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三大产地的年画却日渐式微。濒临消亡。而进入21世纪。杨柳青和桃花坞年画已接近“名存实亡”.形不成批量生产。但杨家埠木版年画.不仅奇迹般地从衰亡中活了下来.而且正以一个大产业的形式展现于世人面前。仅300来户人家的杨家埠.现在家家户户都刻制年画.一年生产年画2000多万张.销往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杨家埠年画。近10年来演绎了自己的“再生缘”.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年画? 为了给读者一个简明而有权威性的答覆,我们翻开中国最有名的百科辞典《辞海》(1980年版),在204页上这样写道: “年画——中国的一种绘画体裁,新年时张贴,故名。宋代(960—1270)已有记载。传统的年画,多为木刻水印,线条单纯,色彩鲜明,画面热闹;题材主要有五谷丰登、春牛、婴儿、风景、花鸟,以及封建迷信等。清代(1644—1911)中叶,以直隶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县、江苏苏州桃花坞等地出品流行最广。20世纪初,上海开始有胶版印刷的“月份牌”年画,兼用作商业广告。建国以来的新年画,在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丰富多彩,为人民群众所喜爱。”对于《辞海》的这一解释,根据近年来多数  相似文献   

9.
李立华 《乡音》2024,(3):47-48
<正>“年画之乡”河北衡水市武强县,曾盛产一种印有戏出并配有谜语的画——灯方年画。灯方年画,是武强年画独有的品种。将印在薄而透明纸上的灯方年画糊成灯笼,供人们在“东风夜放花千树”的上元夜观赏猜谜。五彩缤纷的灯方年画,赏心悦目,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10.
社会广角     
《政策》1999,(2)
最早贴“福”字 民间贴“福”字传说始于姜太公。据说姜太公封神时,姜封其妻为“穷神”,并对她说:“除了有福的地方,你都可以去。”从此,百姓过春节都贴“福”字以驱穷神。宋人吴自牧《梦梁录》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这里“迎春牌”即“福”字,可见此俗最晚起于宋代。 最早的年画 年画起源于古时的门神画,而门神画早在尧舜时代就出现了。东汉蔡邕《独断》载,汉代民间已有门上贴“神荼”、“郁垒”神像。到了宋代,演变为木版年画。我国现存最早的年画是宋代  相似文献   

11.
李文奇 《春秋》2013,(2):58
高密扑灰年画是世界独特的画种,被誉为"世界一绝",也是我国民间年画的一个古老画种,在画坛上被称为"民间写意画",仅存于高密市。所谓扑灰,即用柳枝烧灰,描线作底版,再用画纸在线稿上扑抹,一次复印多张。艺人继而在印出的稿上粉脸、手,敷彩,描金,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灿如繁星的民间美术中,木版年画是最夺目的瑰宝。不仅由于它题材广博,手法斑斓,地域风格多彩多姿,其它任何民间美术都无法与之攀比;若论其人文蕴含之深厚,信息承载之密集,民族心理表现之鲜明与深切,更是别的民间美术难以企及的。虽然自上世纪初期,木版年画渐入式微,但它至今留下的遗存仍是农耕文明一宗巨型的财富。木版年画的源头可以上溯到汉代驱邪的神荼和郁垒;而狭义的用木版印刷的年画则是一种年俗艺术。木版年画的出现与雕版印刷密切相关。我国的雕版印刷兴于唐,盛于宋。在宋代,逢到岁时,以木版印刷的神灵乞求平安的习俗已出现。但是, 更完备的张贴年画的风俗真正形成应是明末清初。尤其是康乾之盛世,使得这五彩缤纷的风习以普及到九州广大的乡野。就其本质而言,木版年画不是单纯的艺术。在民间的生活中,它更是一种风俗的需要,是年俗的方式与载体。浓厚的人文精神与年心理便注入其间。年画自然也就不是一般意义的绘画了。  相似文献   

13.
《春秋》1995,(6)
坐落在潍坊市寒亭区的西杨家埠村,自古至今以盛产木版年画而名扬四海,多次在日本、美国、法国、加拿大、瑞士、新加坡、香港、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巡回展出。有关部门还组织文化交流和木版年画刻印展销活动,所到之处,引起了当地观众极大兴趣和高度赞扬。杨家埠木版年画始于明朝末年,繁荣于清代,迄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是我  相似文献   

14.
我国北方广大农村流行一句谚语:“有鱼有肉不是年,贴上年画才算年.”我们在山东省潍县看到,万千农家,门上贴的是门画,门画两边配以对联,门楣贴横批,门楣下沿悬垂刻纸挂廉;堂屋正中挂着四条屏或中堂画,两侧墙壁和东西厢房也贴满年画.年历画贴在灶房炉壁上,“小横批”贴在坑头上,“牛仔”贴在马车上,“栏门画”贴在猪圈门上……家家户户,里里外外,到处都是鲜艳夺目的年画,如同画展. 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我国民间年画具有优良的艺术传统.山东省潍坊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孙立荣所长对年画颇有研究.他说,我国木版刻印年画源远流长.最早人们在过年时挂些象征性的东西,以示吉祥.魏晋南北朝(二二○——五八九年)发展成为图绘的桃符.唐代(六一八——九○七年)以后,随着雕版印刷的出现,木刻年画随之产生.至明代(一三六八——一六四四年)则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这种民间年画遍布全国大部份地  相似文献   

15.
丁一鹤 《人民公安》2007,(24):22-25
根植于民间土壤的传统艺术怎样面对商品经济?"中国年画王"的诉讼之旅让我们不得不直面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张建平 《乡音》2014,(9):7-8
8月13日,省政协党组成员、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王三堂带队赴武强县视察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王三堂一行实地考察了武强年画博物馆和周窝音乐小镇。在武强年画博物馆,了解年画的源流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历史名镇朱仙镇,位于七朝古都开封城南22公里处,其木版年画,居全国五大年画之首,是我国传统艺术长河中耀眼夺目的一颗明珠,被国际友人誉为中国的国宝。朱仙镇木版年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可查史料记载,北宋京都东京(今开封)的宫廷,民间木版年画已有一定规模...  相似文献   

18.
提起年画,人们也许会想到「杨柳青」、「桃花岛」来。然而,在一九八七年的山东潍坊国际博览会上,湖南省隆回县的滩头民间木版年画《简称滩头年画》却受到国内外不少专家和大师们的青睐和称奇。滩头年画奇在哪里呢?我们认为,奇在一  相似文献   

19.
论民间年画的情趣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箐 《理论月刊》2006,(4):130-133
本文从民俗学的角度对年画的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归类分析,探讨民间年画所体现的不同层次的民众情感和丰富多样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20.
漫话年画     
漫话年画每逢新春佳节,人们都喜欢买些鲜艳悦目的年画,贴在门上或布置室内,增添新春佳节的祥和气氛。我国的年画起源于雕版印刷之前。据传,唐太宗李世民因恶梦致病,每逢深夜就听见鬼叫,吓得不能入眠。有位大臣进言:派武将夜守宫门,必能驱魔。太宗听后,乃令大将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