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应对"案多人少"的司法审判压力,域外相关国家设计了小额法庭、一期日审理原则、小额索赔程序等进行案件分流,从而减轻诉讼压力,提高审判效率,促进司法正义。立案登记制下的中国司法面临着大量审判任务,简案快办、集约审判都亟须小额诉讼程序释放更多的程序效能。但是,程序适用率偏低、效率优势不明显、转换率较高的运行弊病掣肘着小额诉讼程序效能的发挥。所以,完善小额诉讼程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示范诉讼”之所以能够成为当前司法审判中化解群体性纠纷的一项重要路径,很大程度上是其与“代表人诉讼”制度实践博弈的客观结果.但事实上,作为“示范诉讼”应用价值核心的裁判张力,却往往因个案社会结构的“非均质化”、涉诉群体参与途径锁闲、审理信息“公开对称”机制缺位等原因,无法自然地获得延伸,实现“涉案利益群体”自主“认同息诉”的应然社会效果.而以司法公信力塑造为基轴,通过有机引入法社会学领域中的“法律合作社团”,释放公开程序场域效应,建构契合“示范诉讼”审判运行规律的程序性机制,引导涉案群体适度参与,最大限度地实现“整体意志”下的个体权益回归,或将成为破解“示范诉讼”困局的必由之路径.  相似文献   

3.
《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以下统称《海诉法》)是我国海事法院审理海商事案程序上的法律 ,审理海商事案件是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一般诉讼原则 .这在很大程度上给一些处于弱势的作为受害人的海事诉讼当事人带来不利 ,妨碍司法公正 ,制约了经济发展。2 0 0 2年 4月 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公关《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最明显之处是举证责任分配的倒置规则和特殊情况下举证责任分配的原则 ,使我国民事审判工作更接近法治社会的特征 ,但未规定审理海商事案对证据可适用或参照适用。为此 ,笔者建议在几种海商事案件审理中实行举证倒置 ,以实现公正与效率。  相似文献   

4.
民事诉讼标的理论争鸣的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民事司法开始直接将案件事实列为审判对象.在诉讼标的三要素中,案件事实的覆盖范围要比法律关系和诉之声明显得更为宽广.新旧诉讼标的理论虽各具特色,但依据这两种理论所划定的审判对象范围均存在着过窄的弊端.并且,新旧诉讼标的理论之间的争鸣一直难以得出结论,这不利于民事审判实践的统一.以案件事实为审判对象,既符合中国法官的办案习惯,又有利于审判对象范围的最大化,可以终结新旧诉讼标的理论的争鸣.  相似文献   

5.
刑事程序中,案卷真实性较强与羁押普遍化这两个特征决定了审限制度存在的必要。就全国范围而言,最高法院从2000年开始启动的治理运动并没有根治实践中较多存在的超审限问题,这种状况与制度改革未能同步进行有关。在制度层面,超审限问题的主要原因可归于某些类型案件、特定诉讼方式的审限压力较大,以及程序简化改革的力度不够。可行的改革思路是区分被告人被羁押与未被羁押的案件设置不同审限,对某些特殊类型的案件和特殊诉讼方式的案件设置较长的审判期限,以及从配套制度改革的角度进一步扩大简易程序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审判迅速化进程是以诉讼效率为价值取向的。诉讼效率在本质上是诉讼成本与诉讼收益的比值关系。合理的审判迅速化可降低诉讼的公共成本和私人成本,并且提高判决对当事人的效用以及尽快恢复社会的正常秩序,提高诉讼收益,因而可提升诉讼效率。但既有的审判迅速化对效率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在"速度=效率"之错误价值观下过分追求审判速度,不仅在有意无意中漠视了司法正义,也妨碍了对真正效率的追求。强调效率原则就是要审判迅速化中树立正确的效率观念,遵循效率的增长机制,重视资源配置的优化,合理运用效率标准,以效率最优而不是速度最快为审判迅速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诉的利益判断关乎当事人诉权保障等私益与防止滥诉等公益之间的平衡.诉的利益因诉权学说的不同立场而在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存在本案要件与诉讼要件之争.由民事诉讼审理的阶段化构造及诉的利益本质属性出发,可以推演出诉的利益应当属于关涉诉之合法性的诉讼要件.我国民事诉讼实践中将诉的利益错误定位为起诉要件,由此引发了侵害当事人诉权等一系列问题.现行立案登记制改革对当事人诉权保障及滥诉防止提出了新的要求,有必要借鉴大陆法系国家及地区的经验,将诉的利益定位为诉讼要件,并且基于制度功能与评判标准的双重考量完善其裁判方式,进而为立案登记制的转型创造可能.  相似文献   

8.
立法与司法解释对民事简易程序适用范围的界定过于原则,应予以扩大并列举细化;对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转为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应加大监控力度,以防止审判人员变相地超审限办案;简易程序有必要进一步予以简化;应在自愿、合法的基础上尽量多适用法院调解这一替代性纠纷解决措施;在简易程序中有必要赋予当事人更多的民事程序选择权.  相似文献   

9.
审限问题,既传统又现代,既有中国特色又有比较法视角。传统是因为审限制度可上溯至唐代,而经过历史大浪淘沙至今仍然存在于我国刑事诉讼法当中可表明其具有现代性。纵览其他国家刑事诉讼法,虽鲜有规定审限制度的,但却存在与我国审限制度功能相类似的快速审理制度。近年来,由于超期羁押和刑事审判压力双重作用,刑事一审审限制度的存废问题再次引起学界关注,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但保留论者和废除论者各执一词,不相上下。但综观研究成果,均将审限制度的研究局限在法院审理阶段,没有从刑事诉讼的整体出发推动审限制度的改革。本文从刑事诉讼的价值选择和刑事诉讼各机关的权力配置出发,以羁押为视角,分四部分进行讨论。第一部分指出刑事一审审限制度改革迫在眉睫;第二部分指出羁押的存在使刑事一审审限的存在成为必要;第三部分介绍当前相关改革建议并加以分析;最后提出刑事诉讼整体结构下的刑事一审审限制度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0.
诉讼标的理论。该理论对审判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案由确定,合并审理,反驳与反诉,当事人提出支持其诉讼请求的法律理由错误时的处理。  相似文献   

11.
小额诉讼案件具有结案率高、调撤率高、执行率高、审理期限短、判决率低、地区差异明显、涉诉主体多为一方人数众多的系列案件的特征。小额诉讼的收案数较低,这与立法的简单粗疏,以及当事人、代理人、法官不愿意适用小额诉讼等主客观因素密切相关。对小额诉讼制度的完善,一方面要实施小额诉讼的替代机制,另一方面还要扩大人民法庭适用小额诉讼的范围,积极探索小额多数纠纷的救济机制,赋予当事人对特定裁判的上诉权,制定鼓励当事人适用小额诉讼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源自我国的新型庭审模式,异步诉讼的出现打破了传统诉讼受制于时间和空间的局面。法官通过异步诉讼可以完成庭审、证据交换、调解等审理活动,法院通过异步诉讼向“智慧审判”的目标前进了一大步。然而,在实践中,异步诉讼的诸多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其中既有主观方面及客观方面的因素,也有立法方面及法理方面的因素,更有实践操作及认知习惯方面的因素。为了进一步释放“数字红利”,实现更高水平的“数字正义”,应继续借鉴互联网时代社交软件的发展和创新成果,以更现代化的方式实现异步诉讼。通过构建全新的“诉讼微广场”,让法官与诉讼参与人出现在同一“广场”中,并让异步诉讼不再局限于审理阶段,而是融入诉讼活动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3.
优化简案简审制度,高效快捷审理民事案件,提高庭审质效,是现行繁简分流机制下解决简案简审制度面临困境的有效路径.细化分流标准,从诉讼标的额、案件性质、当事人的情况三个维度综合考量;实行"以法官依职权启动为主,以当事人合意选择适用为辅"的基本原则;改革审判结构,简案简审的合议庭由至少一名简案专审法官和审理普通案件的法官组成...  相似文献   

14.
从《民事诉讼法》第112条和《刑法》第307条之一第1款的立法规定看,我国民刑虚假诉讼采二元制立法模式.在此背景下,民事虚假诉讼审理既应坚持民事程序的独立性,亦需兼顾审判效率与真实发现,故有必要采取动态视角区分对待刑事诉讼在不同阶段对民事案件产生的不同效力.为保护案外人合法权益、防止司法资源浪费、提高诉讼效率,在处理虚...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台湾地区自上世纪末以来开始实行"改良式当事人进行主义"的刑事诉讼新制,引入认罪协商、交互诘问等制度,但新制却加剧了固有的审级功能不分造成的诉讼低效。2010年9月1日生效的台湾地区"刑事妥速审判法"旨在提高审判效率、实现迅速审判,但其牺牲当事人利益换取诉讼效率的治标式立法遭到了广泛的批评。"刑事妥速审判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审判拖延的问题,其立法成就与缺陷留给大陆诸多启示。我国大陆应在刑事诉讼中重视保障被告人的期间利益,确立诉讼迅速原则,并取消以审限作为法官考核指标的规定。  相似文献   

16.
诉讼上和解是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国民事诉讼立法对诉讼上和解的规定过于原则,影响了和解制度在司法实践中作用的发挥。当前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将诉讼上和解与撤诉、法院调解相混淆,这既在理论上造成了一定的混乱,也给当事人造成讼累,给人民法院增加了工作负担,使纠纷不能及时解决。因此,当事人在诉讼进行中的和解只要符合和解的四大要件,并经受诉法院及审判人员确认,就要赋予和解协议以确定判决的效力。  相似文献   

17.
公安机关的侦查与检察机关的起诉,是刑事诉讼中前后衔接的程序,它们的高效运作对法院审判乃至于整个刑事诉讼,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奠基性作用。由于警检关系立法定位存在一定的缺陷,使得侦诉程序基本处于分离、牵制的状况,降低了审判前程序的诉讼效率,改革势在必行。但是改革不能脱离了现行的法律制度与司法状况,因此,既要确定改革的长远目标,从宏观立法和诉讼构造上实行变革;同时,现阶段也不能放弃改革警检关系的努力,可以在不改变法定诉讼体制构造的前提下,通过加强公安与检察机关的相互沟通,创设和完善一些形成侦诉合力的有效措施,从而提高诉讼效率。  相似文献   

18.
辩诉交易制度以抗辩式审判方式、法官居中裁判为制度基础,辩诉交易是控诉方与辩护方出于理性作出的行为,通过博弈论对辩诉交易进行分析,可以更好的理解辩诉交易在审理取证困难的疑难案件时,虽然不理想但却十分必要,是退而求其次的在公正与效率间寻求博弈均衡,是提高诉讼效益之必要方式.  相似文献   

19.
民事检察权与审判独立和审判权威不是对立的,而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检察机关提出抗诉是代表国家,其诉讼地位完全超然于双方当事人之上,因此民事检察权的行使不会导致当事人诉讼地位不平等。检察机关只能在两种特定的情况下行使民事检察权,因此不会妨害当事人处分权的行使。民事审判可能同时有多个正确裁判结果,但民事审判同样存在错误的可能性,需要加强民事检察监督。民事检察权的行使虽然可能影响诉讼效率,但可以在维护司法公正和提高诉讼效率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因此,应该强化民事检察权,而不是削弱或取消民事检察权。  相似文献   

20.
我国涉外军事诉讼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涉外军事诉讼制度是军事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犯罪主体的单一性、管辖机关的特定性、法律依据的广泛性等特征;体现了诸如国家主权、平等对等、恪守国际条约、使用中国语言文字诉讼、指定或委托中国律师参加诉讼一系列特殊原则.除平时程序外,在战时条件下该制度还应体现管辖权下放、适用战俘审判、以及案件审理的保密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