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农民工子弟是一个相对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出身和经历决定了他们人际交往的范围和特点。农民工子弟的人际交往空间较小,主要停留在家庭成员和相邻的同学之间;他们的这种交往状况,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有其区别于城市孩子的显著特点。农民工子弟之间形成了较为一致的身份认同,而且这种身份认同是与其文化和地位相对应的,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他们与城市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王一涵  廖翎棋 《学理论》2013,(17):72-74
流动人口子女社区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体系中的基础环节,做好流动人口子女社区的教育工作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流动人口子女社区教育进行反思,提出相应的建议如下:加强流动人口的安置和管理;增强社区居委会自治主体意识;资金保障创新;加强宣传力度;加强志愿者活动的组织化建设,形成长期合作。  相似文献   

3.
辛彤 《学理论》2012,(24):52-53
以北京市民办打工子弟学校的教师为研究对象,以北京市某典型民办打工子弟学校为例,以分析其师资现状为切入点。根据现状,总结了几个突出问题。通过调查分析得知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民办打工子弟学校的工资待遇水平低,缺少基本社会保障;没有职称评定体系,发展前途渺茫;民办打工子弟学校的教师得不到社会的认可,没有归属感!最后,分别从政府、社会、学校、教师四个层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困境的制度根源分析——以Y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度安排与教育的关联性使制度分析成为探讨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一个重要的视角。在转型期制度的滞后与缺位是当前民工子女教育困境制度方面的主要根源。走出这一困境,需要制度上的破旧,更需要制度上的立新。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对某市3所民工子弟小学校长的访谈为依据,从办学者的角度审视民工学校的发展困境,认为:本来就处于社会弱势地位的民工子弟学校,由于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而强化了已有问题或产生了新问题。  相似文献   

6.
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达到三亿,四川域内流动人口也近两千万,人口流动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常态,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确保具有风险和社会排斥的流动人口群体获得必要的机会和资源,通过这些资源和机会,使其全面参与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以及享受正常社会福利成为政府和研究部门的主要目标。四川城内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问题很可能与东部发达地区的社会融入问题有所不同,只有对其进行深入的实证考察,才能解释其存在的本质规律。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社会融入成为流动人口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青年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指标体系,具体包括经济整合、社会生活、政策接纳和文化适应等4个一级维度和11个二级指标及35个三级项目。以大样本的青年流动人口调研数据为基础,在北京市收集了覆盖全市青年流动人口的8618份有效调查问卷,应用基于模糊积分的综合评价方法计算北京市青年流动人口整体社会融入度的评价值,得出北京市青年流动人口具有"差序融入"的社会融入特征。此外,还对指标体系的特征、计算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8.
社会转型期流动人口管理问题探讨——以广东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盛根 《学理论》2009,(17):89-92
流动人口管理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处于社会转型期具有普遍性的社会管理问题。本文以广东为例,论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流动人口变迁、管理模式和经验的创新,分析存在问题及其原因,提出在新的时期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子女实现上向社会流动的阶梯不仅受到流动儿童教育"两为主"政策和从城市回原籍的中考安排影响,在更宏大层面上它还受到国家与农民工关系、学籍户籍双认证的高考安排制约。为适应二元社会结构的渐进转型,经由围堵策略和contain机制,流动儿童独特的教育获得方式成为当下社会分层机制和农民工阶层再生产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0.
东西部协作是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和帮扶政策,并随着我国减贫治理方略的调整而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实践中,东西部协作受国家、市场、社会等三重力量的推动,呈现出不同的面向特征与行动逻辑。其中,国家力量的介入是东西部协作能够顺利开展的首要条件,主要依托科层制的层级体系与超科层制的府际关系,通过自上而下的政治动员、常态化的考核机制与混合制的考核方式,促进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转化,不断推进东西部协作迈向新征程;市场的力量则因东西部协作的经济效益而凸显,通过市场化运作、博弈式合作和互嵌式推动,促进生产要素的双向流动、共融互通,为东西部协作多维赋能;社会力量的介入则整合了社会资源,通过嵌入式参与、激励式引导与互助式成长,加快国家、市场与社会的协同,推进大协作格局的形成。未来,东西部协作中国家、市场与社会等三重力量有望在互动式治理的推动下,实现相互嵌入、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1.
宋飞 《学理论》2014,(9):13-14
围绕国家(政府)与市场、国家(政府)与社会关系的探讨,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流派。随着社会力量的崛起,社会与国家和市场相分离,实现了从市民社会向公民社会的跨越,社会成为主导其自身运作和发展的力量。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剖析国家、市场与社会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和矛盾运动,才能认清其发展趋势。在以上分析基础上,提出社会主义是国家—市场—社会三者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着重考察求职过程中求职者的社会网络的演化过程及其基础,发现网络的演化并非随心所欲,而是基于一定的事件之上的;演化不仅仅表现为扩张,也表现为一定程度上的收缩,网络的演化存在此消彼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长沙市把握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机遇,着力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因流动人口规模庞大、流动频繁、结构复杂、素质参差不齐,其服务管理工作涉及面广、任务艰巨,目前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尚存在一些问题。面对各地竞相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探索的新形势和现实问题,长沙应采取进一步转变观念、夯实服务流动人口的思想基础,加强信息化建设、构建流动人口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完善政策法规、促进流动人口共享均等化待遇,健全工作机制、增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社会合力等对策,深入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创新,更加有效地破解这一社会管理难题。  相似文献   

14.
流动人口的家庭结构——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人口流动的家庭化趋势为背景,利用2006年中国人民大学进行的"北京市1‰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分析了北京市流动人口的家庭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流动人口中的未婚人群以独居为主要方式,已婚人群中以采取与配偶同住或与配偶和子女同住的家庭结构者居多.但是,已婚人群中仍旧有超过70%的人与配偶或子女等核心家庭成员分离.在京时间较长,拥有相对稳定的工作和较好经济条件的流动人口实现核心家庭举家迁移的可能性更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贵阳市四所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学生家庭为样本,对农民工子女家校合作的现状及效果进行研究。发现农民工子女家长对家校合作的看法存在误区;其学校与家庭的家校合作形式简单,但在某些方面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家校合作有助于家长和教师的沟通与理解,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研究还发现,农民工子女的健康成长也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取个案研究法,在对相关国家和地方政策简单介绍的基础上,着重对责任主体之一的公办学校在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上的不同态度、日常实践、与各方面的关系、期间遇到的种种困难以及面对困难的种种创新性策略进行了深入调查与分析。  相似文献   

17.
1997年7月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是继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大的金融动荡.产生这场危机的主要根源之一就是各国所实行的实际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危机过后的今天,各国都已经对本国的汇率制度进行了一些灵活的改革,但在实际运行中又重新恢复了钉住美元的制度安排,而这种"回归"正体现了东南亚各危机国汇率制度选择的内在困境.从一般意义上分析不同汇率制度下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并联系各危机国的汇率制度演变过程及各国具体情况,着重分析其恢复钉住汇率制度安排的外部及内在原因后,不难得结论只有进行汇率、货币合作才是东南亚国家走出困境的最佳出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湖北省来凤县为例,分析了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需求状况,指出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有效社会需求不足,低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所要求的正常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分析造成中等职业教育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董慧莹 《学理论》2013,(19):87-88
国家干预和经济自由这两大经济思想及与其相适应的政策转变,成为贯穿资本主义产生、发展与演变过程中此消彼长、相辅相成的基本思潮。而今的实践中,二者的融合趋势就更加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和国家就被认为是市场经济中仅有的两种协调机制。然而,面对市场经济中所出现的问题,我们不难看出在市场和国家协调下存在着局限性,而市民社会组织则在这一协调体系中起着被传统经济理论所忽视的重大作用。因此,在我国应建立一种以市场调节为基础、市民社会组织和国家干预三位一体的共同协调的市场经济形态。  相似文献   

20.
流动人口对经济增长存在着多纬度、多方面的影响,根据四川域内流动人口的数据,加入流动人口的就业、收入和社会融入三个因素分析流动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实证分析,证明四川城内人口流动对经济增长有正相关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