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奥巴马执政以来,对美国全球战略进行了阶段性调整。转移战略关注点,全球战略重心进一步向亚太倾斜;转变军事战略思维,由全球反恐转向应对多种安全威胁;灵活运用“巧实力”,外交手法由单边主义转向多边主义;改变民主战略,由强制输出转向示范引导,由强制改造转为稳定为先等。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十大趋势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政治发展进程呈现出如下主要趋势:一、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从高度一体化转向适度分离;二、政府权力从中央高度集权转向寻求中央与地方集权与分权相互协调;三、政治权威从神圣化转向世俗化;四、政治决策从注重经验转向注重科学;五、社会控制从以行政权力为主转向寻求以法律控制为主;六、对权力主体从强调总结自律转向注重制度约束;七、政治文化从群众文化开始转向全民文化;八、政治参与以动型转向自主型;九、政治发展道路的选择从追求激进转向寻求渐进;十、对外关系从实行闭关自守政策转向全面的、全方位的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3.
郑伟 《学理论》2010,(22):240-241
从职业教育要求出发,阐述了提高高职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措施,指出构建职业综合能力关键在于课程目标由"知识客体"转向"学生主体",教育导向由"教育专家导向"转为"企业专家导向"。对高职院校提高职业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杨珺 《理论探索》2011,(2):36-39
当前,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要努力实现"三个转向",即由以发展为中心转向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由经济可持续发展转向整体可持续发展、由以发展为重转向发展与公平并重。  相似文献   

5.
高质量发展是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的新表述。它表明中国经济由高速度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具有创新性、动态性、特色性、综合性、普惠性等一系列新特征,也蕴含着大量新的矛盾。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新的发展理念的引领,也有需要着重把握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转向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转向是指由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向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转向,是现代哲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运用,是解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局限性的客观要求。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建设,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有效性,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现代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7.
唐高、武朝道教重玄美学的嬗变——以王玄览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唐朝高、武朝 ,道教重玄美学发生了心性化的转向。作为审美理想的“道”从外在世界转向了心性之中 ,重玄的精神超越转化到修心悟美。本文认为高道王玄览开启了道教重玄美学的这种转向。其提出的重要命题“道在境智中间”、“道性众生性 ,皆与自然同”、“任之取自在 ,是则为正行”对道教重玄美学的发展、嬗变起到了重要作用。由王玄览开启的道教重玄美学心性化转向对中国古典美学也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杨炯 《学理论》2009,(10):7-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转向体现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首先,实践标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转向扬弃了传统和创新了实践标准;其次,改变世界的实践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解释世界更要改变世界而且公开声明服务于无产阶级与人类的解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转向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的基础,很好地解释了科学性与革命性何以统一于实践性。  相似文献   

9.
敬海新 《行政论坛》2011,18(4):28-31
政治合法性是社会公众对于政治统治权力的认可与服从.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五位一体”建设格局的确立,发展重心也由经济建设逐渐转向社会领域的建设,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合法性基础也相应经历了由政绩为重心向社会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心的转移.改善民生是增强政治合法性的重要途径.当前,改善民生的思路与对策在于:坚持一个价值取向:注重社会公平;把握一个方向:社会政策的公共性;抓住一个重点:社会体制改革;着力一个突破点:构建民生财政;构筑一个环境:维护社会稳定;锁定一个支点:完善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10.
近十年来网络文化和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需继续丰富研究内容,完善研究方式。具体有:扩展并细化研究内容;由理论探讨为主转向理论指导下的实证研究为主;对高校类型作出细分,增强研究的针对性。对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研究也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针对高校的现实状况和未来发展目标,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