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伟民 《人大建设》2009,(6):31-31
据《瞭望·新闻周刊》报道,辽宁省北镇市赵营子村村民李东辉虽当选村委会主任,却被表姐夫叶春祥举报有“贿选”行为,始终无法任职。他一怒之下杀害叶春祥一家5口,近期被法院一审判处死刑。类似的农村选举暴力,近年已非孤例。  相似文献   

2.
2010年中国网民数量持续增长,网民结构趋近于现实中公民的社会结构,电子民主基础进一步充实.网民以多种途径参与政治,微博的兴起值得关注,制度化的途径初露端倪.网民热议一些重大政治事件,关注的焦点集中在民生、政风和民权问题上.中国政府采取一些与网民互动的措施,各级领导表示重视网络民意,并且尝试多种吸纳网络民意的渠道.一些...  相似文献   

3.
吴亮 《电子政务》2013,(3):54-60
网络政治参与作为公民政治参与的新方式,正在成为政治参与主体行使民主权力、促进政治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梳理了网络民主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分析了网络民主的特点;解析了互联网时代网络参与对于政府公共管理的机遇和挑战;探讨了网络民主和政治协商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当前形势下,在政治治理上应采用网络民主和中国特色的政协制度结合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党内民主建设在信息化时代既存在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信息通讯技术对党内民主建设产生了极大的积极影响,营造了党内民主讨论的氛围。实现了党内民主建议无障碍平台,扩大了党内监督的范围,促进了党务的全面公开。信息技术的应用。特别是网络和移动手机的发展、党员素质的提高以及互联网政治的初步形成,为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党内民主建设提供了一个现实路径选择。为此,应以提高党内民主建设水平为着力点,从网络的“软环境”到“硬条件”出发,全面加强互联网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党内民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公安研究》2010,(4):95-96
孟庆国、朱新现在《长自学刊》2009年第6期撰文认为,党内民主建设在信息化时代既存在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信息通讯技术对党内民主建设产生了极大的积极影响,营造了党内民主讨论的氛围,实现了党内民主建议无障碍平台,扩大了党内监督的范围,促进了党务的全面公开。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敏 《前沿》2010,(23):24-28
互联网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构成了一种双重影响。一方面,互联网的应用使民众政治参与需求得到释放,社会主义权力监督得到加强,行政效能的提高和民主化再造成为可能,公民社会也因为互联网的使用而变得强大。另一方面,互联网的使用也可能造成意识形态主导地位受到削弱,境外分离势力不法利用互联网危害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对社会稳定构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过激的网络民主主义也会对国家外交活动形成一定的不当干扰。  相似文献   

7.
暴力文化与暴力犯罪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暴力文化是反映暴力行为发生过程、后果及暴力行为规范的文化,属亚文化范畴,具有多样性、凶残性、欺骗性等特征,是诱发暴力犯罪的“加速器”。因为它能为暴力犯罪提供诱发氛围、价值取向、社会暗示和模仿范本等,所以,要控制暴力犯罪,必须采取有力措施遏制暴力文化泛滥,同时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消解暴力文化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们在基层党内民主实践中作了一些探索,为推进“绿色青浦”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暴力研究中存在两方面的不足:一是忽略了青少年主体的特殊性,二是忽略了青少年暴力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区别.青少年“玩暴力”现象,是青少年暴力研究中一种被忽略的客观存在.承认并深入研究青少年“玩暴力”现象,是解释青少年暴力现象特殊性的突破口和深化青少年暴力现象的基础.就其关系来看,青少年“玩暴力”一般是青少年暴力的基础,青少年“玩暴力”是青少年对暴力认知失范的行为表征,青少年对暴力的认知失范的固化是导致青少年暴力的必然诱因.  相似文献   

10.
网络民主是一种能增强国家机构回应和公民政治参与的新型民主形式,已日益成为包括政治学学科在内的热点研究课题和众多学者的学术旨趣。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网络民主的研究虽热,但并未形成较为广泛的共识。基于此,有必要介绍学者们对网络民主的研究成果,以了解网络民主的特征、网络对民主政治的影响,并寻找网络民主发展的对策,从而为网络民主的发展建设提供相应的理论认识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1.
随着即时性、互动性微博的普及,近年来:“网络暴力”有愈演愈烈之势。从谩骂、挑衅,到抹黑、恶搞,再到人肉、约架,互联网的“双刃剑效应”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丰富了协商民主的参与主体,拓展了协商民主的公共领域,创新了协商民主的治理模式。互联网时代协商民主的运行挑战主要体现在:匿名性形成了协商民主的理性障碍、碎片化带来了协商民主的信息负载、数字鸿沟加深了协商民主的实践难度。互联网时代发展协商民主需要多措并举:政府应加大对互联网空间的管控力度,强化协商意识,重视引导网络舆情,提升对网络信息的驾驭能力,关注网络安全问题;培育协商民主的政治文化,在社会层面塑造体现内在宽容和互信合作的协商文化,在公民个体层面构建体现公共理性和社会信任的协商文化,在政府层面摒弃官僚文化,重视平等协商和多元沟通;增强非政府组织的协商能力,发挥集体行动能力,增强社会自治能力,完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民主和谐论的理论框架,以此作为促进社会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机制。文章从对现代社会发展经验的探讨中,提出了民主和谐论的基本理论框架,提出以民主巩固建设民主、以民主创新深化民主、以民主治理提升民主,以民主共识凝聚社会,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机制。  相似文献   

14.
截至2008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互联网普及率以22.6%的比例首次超过21.9%的全球平均水平。网络在中国如此迅猛发展,将会给民主带来什么?  相似文献   

15.
现代信息传输技术使党内的直接对话成为可能。通过互联网。党内上层与下层、党内与党外的信息沟通将更为迅捷。国外一些政党将党内民主发展成为“电子民主”。  相似文献   

16.
新浪微博社区治理作为一种新的互联网社区治理,不同于传统的公司治理或政府治理,是一种混合型的"共同民主治理"。这种模式由"政府—企业—网民"三种力量联合构成,不同的治理机构各司其职、共同合作。其中,社区委员会主要负责维护社区基本秩序,实施社区治理;同时,国家机构参与监管,打击网络违法行为,公司也进行监督,保障微博正常运作;重要的是,每一个网民也实施自我约束和自律,由此创造出一种自治型的互联网社区。"共同民主治理"改变了以往传统的互联网治理模式,发挥了多种力量的共同参与作用,也逐步培育了理性与协商精神,最终促成微博社区共同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网络改变了民众的生活,也深刻地改变了政治生态环境,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渠道。网络民主对于扩大人民民主、发展基础民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统战宣传工作、建设服务型政府和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具有重要意义。网络时代,我们要积极探索网络民主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2010年,中国互联网纪元的第16年。有一种互联网工具正"随风潜入夜"地进入国人的日常生活。她只有140个字—短小,却能"现场直播"社会公共事件,精悍;她传播事件只要一秒钟—迅  相似文献   

19.
民主始终以制度的形式展示着自己的存在并发挥着作用。深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民主制度。这包括创建制衡制度和竞争制度,完善代议制度、政党制度、政治目标和法律体系,健全选举制度、参与制度和监督制度以及改善政治形象。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网络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表述空间和表达阵地。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及快捷性等特点,众多的网民更愿意通过网络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甚至举报和反映问题。近年来国内外的每一次重大事件,几乎都在网络媒体引起了强烈反响和激烈辩论,形成非常大的舆论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