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阐述了邓小平理论创立的历史条件,指出它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对时代特征的科学分析是邪小平理论创立的现实依据列宁说过,只有把握世界历史的总进程并把握时代的基本特征,才能以此为依据来估计这国或那国更详细的特点,进而正确制定自己的策略。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是邓小平对时代特征的第一个判断。基于这一判断,中共十一届…  相似文献   

2.
发展观是一种价值意识,主体性是其本质属性,价值取向是主体性的表现形式.社会发展观是社会主体关于自身如何存在和发展的价值观念,满足社会需要、从社会的实际情况出发和遵循社会规律是合理的社会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上述基本价值取向,表现出了自己独特性.  相似文献   

3.
创新过程渗透着价值关系,创新实践体现着主体对价值的追求;对价值的追求,源于创新主体谋求利益更大满足的需求,正是主体的利益需求成为创新的价值导向;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确认价值主体是人民,价值的客观标准是人民利益,由此提明了创新活动中一切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价值取向;由此又决定了创新价值评价的根本原则和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公共行政的基本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正兰 《探索》2005,(1):61-64
公共行政离不开正确价值观的指导。“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对中国公共行政发展的意义,在于它为之确定了公共行政功利价值目标、行为价值准则、道德价值基础基本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经济法作为国家协调社会经济的基本法律 ,其价值取向体现在 ,经济法追求的一般价值取向———实质正义和社会公正。经济法直接将维护社会经济总体效益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和遵循的原则 ,这是经济法价值取向的独到之处 ,以人性的全面实现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价值目标。经济法的三大原则 ,简明地表达了经济法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论企业职工价值取向的基本途径杨振明企业职工新型价值观应以人民群众为社会主体、人的个性发展为前提基础、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社会物质文化生活不断得到改善为世俗幸福、集体主义为思想核心、改革开放对发展动力、“三个有利于”为评价标准、实现四化振兴中华为共同...  相似文献   

7.
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战略任务,是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夺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胜利的客观需要。当前,在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搞清楚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一个科学体系,这关系到继续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 所谓体系,是指若干有关事物或某些意识互相联系而构  相似文献   

8.
正坚持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有机统一读者提问:有人认为,公平正义是"普世价值",没有"姓资""姓社"之分。对此应如何看?——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杨静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永恒追求的理想和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就是消灭资本主义制度下存在的剥削与两极分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出发点○包心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是党的十五大的灵魂,也是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党的建设和发展的灵魂。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怎样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落到实处?这是对全党的考验。十五大报告在论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高举理论旗帜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1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是在新时期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保证,是实现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早已发现并揭示了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指明社会财富是由从事劳动(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作为私人的个人所创造的,所以从本质上说,没有个人价值的创造,也就没有普遍的共同的物质利益。因此社会的共同物质利益,不是独立于个人价值利益之外的单独物质力量,而是私人自己所创造的物质价值造成的。这是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的基本问题。但是,决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个人价值先于社会共同价值,或个人利益高于社会共同利益”。因为,唯物史观的基本问题还有另一面,即个人不可能脱离社会孤立地创造自己个人物质生活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本价值一直处于不定状态。2004年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本价值是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原则,但是经过历次修宪,社会主义原则的内涵一直处于变动之中。2004年人权入宪,使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本价值呈三足鼎立之势。由于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权保障原则还没有权威的诠释,我国的宪法基本价值也就处于混乱之中,这种混乱对于宪法效力的发挥尤其是宪法解释机制的架构产生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张婷婷  王永平 《世纪桥》2007,(11):8-8,12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它指导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巨大的成就,其理论对当代国际社会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巨大的借鉴意义,对中国现时和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这些都凸显邓小平理论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程波辉 《唯实》2009,(12):91-93
世界范围内治道变革的兴起和中国政府体制改革的开启,促使我们必须以治道变革为背景思考中国政府的信息公开。治道变革背景下中国政府信息公开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为:政府经济信息公开的效率性、政府政治信息公开的人本性、政府文化信息公开的开放性、政府社会信息公开的服务性和政府政务信息公开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治道变革的兴起,中国政府也开始了治道变革进程。在治道变革时代,中国政府信息公开的基本价值取向为效率、人本、开放、服务和公正。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理论的价值目标是执政为民 ,它突出体现在邓小平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髓中、“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主题中和改革的特色中。  相似文献   

18.
王永宽 《学习论坛》2004,20(10):5-9
邓小平理论是我国当代意识形态领域产生的重要文化成果 ,它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根据价值哲学的观点 ,邓小平理论是价值的客体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价值的主体。研究邓小平理论的文化价值 ,最终目的是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实现其价值 ,使它由自在价值转化为自为价值。深入考察邓小平理论的文化价值具有现实意义。当代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是认识、评价邓小平理论的价值尺度 ;当代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认识、评价邓小平理论文化价值真理性的标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是邓小平理论文化价值实现的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19.
客观存在包括事实与价值,相应地对客观存在的分析也包括事实分析与价值分析。在我国,由于长期受“左”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影响,人们往往只注重对客观存在的事实分析,而忽视对客观存在的价值分析,因而产生了思维的偏执与片面。邓小平理论中的价值分析方法,以人民群众为价值主体和价值评价主体,以事实为分析基础、以“三个有利于”为价值判断的根本标准,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评价系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在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过程中,进一步探讨和把握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是十分重要的任务。邓小平理论观点的形成和发展是牢固地以其哲学思想为基础和依据的。只有把握其哲学基础,尤其是它的特点,才能深入、全面、正确地领会和把握邓小平理论。当前存在的一些对邓小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