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岛文化具有的重工尚商的商业文化氛围、兼容并包的移民文化心态和开放创新的社会环境等特质为多元思潮提供了生存和传播的空间。在多元思潮的影响下,青岛市民出现了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观偏移、道德水平下滑、行为方式功利化等问题。因此,应加强宣传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元社会思潮;打造教育合力,对青岛市民实施全方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市民日常生活,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利用新媒体手段,抢占青岛市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阵地。  相似文献   

2.
在县域视角下,引导市民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浙江省云和县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实践,市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较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多数市民的认同和接受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感性认识方面,城乡之间、不同职业之间的认同度有较大差别,等等。引导市民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加大教育宣传力度,重视对农村居民和边缘群体的教育,善于总结和宣传典型,使宣传教育制度化,注重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3.
梁艳 《世纪桥》2013,(10):67-69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阶段性成果,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国民综合素质的文化体系。本文旨在以红色文化对遵义市民价值观的影响为范例,探索红色文化对市民价值观的影响,并为新时期加强红色文化建设,引导国民树立正确价值观念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贵阳市观山湖区结合城市精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潜移默化增进市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践行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贵阳市观山湖区,琅琅上口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不同形式来到市民身边。一系列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词与本地特色文化元素的公益海报、绿化带造景、主题社区等亮相街头巷尾,出现在市民的朋友圈里,成为手机里的文明风景。  相似文献   

5.
梁艳 《世纪桥》2013,(14):67-69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阶段性成果,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国民综合素质的文化体系。本文旨在以红色文化对遵义市民价值观的影响为范例,探索红色文化对市民价值观的影响,并为新时期加强红色文化建设,引导国民树立正确价值观念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黄蓉生  张帆  范春婷  白云华 《探索》2015,(2):147-154,193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是前提、是基础,科学认知、内心认同才能自觉践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在增强市民认知认同层面下功夫,使其深入人心、充分践行。基于重庆市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现状,引导其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应注重因人施策、加强理论研究、挖掘地方优势资源、注重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7.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把握正确方向、提供素质支撑、营造良好环境、找准价值归宿的重要作用.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采取如下现实路径:明确主导地位,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行动自觉;提升综合素质,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固素质支撑;完善宣传教育方式,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牢固基础;净化社会环境,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环境;搭建践行平台,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助推因素;搞好制度建设,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力保障;加强组织领导,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力量,志愿服务作为高校实践育人的环节之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从提高讲师团队素质,规范公益团队,培育特色项目等层面着手,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刘蕴莲 《世纪桥》2014,(11):70-7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高职生职业素质的相对欠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职生的职业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协同发挥课程体系教育功能,强化理论认同感;协同强化管理育人机制,培养学生遵纪诚信职业素质;协同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引领的校园文化活动,全方位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协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等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职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先锋》2020,(4):55-56
简阳市历经千年的岁月沉淀,作为"蜀都"历史已久的东大门,在近年来的城市建设中,聚焦传承城市精神、弘扬主流文化,充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城市建设中,构建"一园两岸多组团"的文化场景空间布局,组织内涵丰富的文化活动,有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三新简阳"建设,促进核心价值观在市民生活中落小落实。  相似文献   

11.
正文明是一座城市的核心品质,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是一座城市软实力不断提升的推动力量。从"人"的层面讲,一座城市的精神品质,就是市民共同认可的公共价值,这种价值通过市民的言行举止、文明素质、精神气质、道德修养、生活方式等外在行为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尹贤鹏 《先锋》2020,(2):63-6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郫都区紧密结合区域特点,通过创造性地组织开展各类宣教活动和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人文素质培育的核心范畴,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医学生人文素质培育,关键要从现存问题入手,找到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期有效提升医学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保障、有利于公民道德素质的提升、有利于提升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基础等。弘扬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党员干部起先锋模范作用,其次要在全社会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还要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到"三个倡导"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要求的提出,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认识新的理论自觉和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既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又是一项长期坚持的战略任务。它对于增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建设路径从加强宣传推广、提升国民福祉、注重实践养成、健全长效机制四个维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长乐市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开展了一系列独具地方特色的道德建设活动。这一系列活动不仅推进了核心价值观的入耳、入脑、入心而且还优化了长乐市的党风、政风、民风,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长乐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点滴之中。启示我们在传播核心价值观的时候要充分利用大众文化资源,扎根人民生活,积极建立政府和公众之间的共振机制,创新思维,提高大众认同度。  相似文献   

17.
《党建》2017,(10)
<正>近年来,甘肃省平凉市始终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来抓,在宣传普及、示范引领、实践养成上下功夫,在贯穿结合融入、落细落小落实上求突破,有效增强了广大市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抓宣传普及,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影响力。在市、县新闻媒体重要版面和时段持续开设"最美平凉人""凡人善举""寻访身边的好人"等主题栏目,以小事、小节、小问题引证大爱、大善、大操守。  相似文献   

18.
滕盛萍 《前线》2014,(7):89-91
<正>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这一重要指示,深刻揭示了塑魂工程和社会规范建设的关系,指明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正确方向。北京市委近期出台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为北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实践。经过多年探索,上海市金山区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取得一定成绩,但依然存在明显不足和问题,需要进一步从提炼市民文明素质的"精神内核",探索构建社会诚信体系,制定实施市民不文明陋习治理方案,构建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的"社会动员"体系等方面着力深化。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表达,是当前全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规范和行为准则。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价值追求将会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主导价值的传承产生很大的影响。实践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用科学的理念来指导大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是提高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必要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