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0 毫秒
1.
武汉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毛泽东思想研究专家雍涛教授的又一本专著《毛泽东的探索》(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已与广大读者见面了。读罢此书,我们不能不为作者迎难而上,勇于进取的研究精神所钦佩。《毛泽东的探索》一书,探讨研究了毛泽东在1956年至1976年间的思想理论与实践活动。这段时间,是毛泽东的晚年。毛泽东晚年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问题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读书是一种嗜好。孙中山先生说:“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毛泽东同志知识渊博,特别熟悉文史掌故,他曾说:“读书是我终生的爱好,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他形容早年进湖南图书馆读书的情形:“我就贪婪地读,拼命地读,正像牛闯进了人家的菜园,尝到了菜的味道,就拼命地吃个不停一样。”温家宝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旁征博引,对答如流,也是源于他勤于读书,他说:“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伴随着我的整个生活。”读书是一种乐趣。孔子晚年仍勤奋读《易》,以至于把编书成册的牛…  相似文献   

3.
如何认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冬去海口开会 ,泉州华侨大学的一位哲学教授送我一本他的专著《毛泽东的思维方式》。全书共七章 ,前六章都是正面阐述毛泽东的“具有强烈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思维方式”。第七章标题是“毛泽东晚年的失误与晚年的思维”。作者尖锐地提出了问题 :“倡导科学思维方式的人 ,自己后来的思维方式却是不科学的 ,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也正是我们在编写《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教材中遇到的问题。我殷切地读下去 ,希望看到一个理想的答案。可是作者只告诉我 :“思维方式本身 ,哪怕是科学的思维方式 ,它本身也不是万能的。”这样的回答当然是有…  相似文献   

4.
<正>来令人思索和回味。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读的演变过程进行了梳理,并的视角,对几千年中国法治本文作者杨庆育先生以学者型学以及类型转换的研究。是对中国法律史进行一种类跨度上涵盖整个中国历史,《法治是什么》一书时间《公民导刊》的同志常看到我在《中国新闻周刊》写的书评,就约我能否结合法治的问题写写,也以此给大家推荐几本书。这并非我的长处,但借此机读书就很有意义。其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  相似文献   

5.
梁科 《新东方》2012,(4):67-69
在今天的中国,毛泽东的人生是一个热门的话题,人们关注他,怀念他,读他的书,从他的著作中汲取智慧的力量。毛泽东不是出身书香门第,他凭借自己艰苦卓绝的读书,成就了其辉煌灿烂的一生。笔者试图从读书人生这一角度谈谈毛泽东与中国革命建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新书推荐     
《创造》2016,(1)
正《季羡林品读人生》——读大师经典,品生活禅味《季羡林品读人生》套装书共七本,为六本散杂文集加一本笔记书。整套书内容写作时间跨越七十余年,既有季羡林清华读书时的真情流露,也有中年的勤奋探索,更有晚年的彻悟与深情。本套书便于读者较为完整地领略季羡林先生整体学术思想、人生感悟、内心情怀和箴言隽语。(季羡林著,重庆出版社)  相似文献   

7.
由龚育之、逄先知、石仲泉等同志编著的《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一书,从不同侧面、不同的角度介绍了毛泽东同志的读书生活。因为作者所根据的都是当时的亲身经历及记录、档案和文献,材料丰富翔实,所以读来亲切、感人。毛泽东自幼笃志嗜学,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终生勤奋好学。他曾经说过:有了学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周恩来赞叹的伏波将军及其他(二)安明二、毛泽东与《后汉书》为了更好地理解毛泽东推崇的《后汉书·马援列传》,先让我们领略一下毛泽东从青少年至晚年,对《后汉书》—一尤其是对马援和与马援生死荣辱攸关的光武帝,以及类似马援的一些东汉人物史事的索求、引用...  相似文献   

9.
【多读“无用之书”】李浴洋:陈老师,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很高兴可以就“读书”这个话题和您做一次访谈。关于“读书”,您先后写过《书里书外》《书生意气》《漫卷诗书》《读书的风景:大学生活之春花秋月》与《读书是件好玩的事》等。我注意到,从1990年代开始,差不多每年的“世界读书日”,您都会应邀撰文或发表演说来谈“读书”。  相似文献   

10.
走近委员     
《江苏政协》2016,(4):57
正徐雁,省政协常委,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民革江苏省委监督委员会主任,国家监察部特邀监察员,江苏南社研究会会长,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长期从事中国图书文化史研究,著有《秋禾书话》《藏书与读书》《纸老,书未黄》《旧书陈香》《书来话多》《书来话长》《阅读的人文与人文的阅读》《南京的书香》等20多种书名中都有一个"读"或"书"字  相似文献   

11.
冰心老人曾讲过:“多读书,读好书,读书好。”读书之风曾在全党全民中蔚为风尚,并对形成良好的党风和社会风气,提高国民素质等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纵览古今,横观内外,凡有重大造就、重大贡献者,无一不和勤奋学习,认真读书有关。马克思说:“我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啃书本。”为了写《资本论》,他曾钻研过 1500多种书,并且都做了笔记。毛泽东同志说:“我贪婪地读,拼命地读,正像牛闯进了人家的菜园,尝到了菜的味道,就拼命地啃个不停一样。”解放以后,据不完全统计,从进城到 1966年 9月,毛泽东同志从北京图书馆等单位…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对汉语言理论的贡献─—读《毛泽东著作语言论断》卢卓群《毛泽东著作语文论析》一书,由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博士导师邢福义教授主编,由湖北教育出版社于1993年出版。全书有论文33篇,计40余万字。论文的作者们依照题目要新、角度要新、层面要新的“三新”...  相似文献   

13.
2009年5月13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2009年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发表了题为《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重要讲话,科学准确地回答了领导干部为什么要读书、读什么样的书、怎么样读书等三个重要问题,为引导领导干部坚持读书、在全社会营造“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推动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建设,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促进作用。但也有基层干部认为,要坚持读书是对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我们这些基层干部只要把具体工作干好就行了,读不读书没有什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4.
谈起读书,总有人感慨:真想静下心来,拿出一段时间好好读点书啊,可惜事情太多、公务太忙!其实,有此想法,则一般不会主动抽出时间读书。即使读点书,也只是做做样子而已,绝不会有大的收获,更不会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如今,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难得有整块时间读书确是实情。但以工作忙没时间为托辞,实是不该。细想之,这只不过是个堂而皇之的借口而已。毛泽东作为国家领袖,工作够忙吧!但他却是地地道道的读书  相似文献   

15.
近10年来,在官员中倡导学习,成为中共执政的一个醒目动向。中央政治局的集体学习已演化为一个制度性的样本,地方政府的读书学习热情也被激发出来。《隙望东方周刊》与《中国图书商报》联合在黑龙江、江苏、重庆、广东、陕西五省市,选取了县处级到厅局级的100名官员作为样本,围绕阅读问题展开调查。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倡导者、决策者和执行者,官员们的读书状况怎样?他们喜欢读哪类书?他们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一目十行 《梁书·简文帝纪》说“读书十行俱下”,形容读书敏捷。要浏览大量图书资料,就要学会这种功夫。 二分群书 梁启超提出,把所读之书分为二类,一类是精读的,一类是浏览的。有目的有计划地去读。  相似文献   

17.
正毛泽东曾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一生纵横天下,波澜壮阔,得益于他书剑双修,学用兼擅。孜孜不倦的阅读赋予他观察和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治国理政的智慧、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领导能力。本书按专题分为《战略卷》《哲学卷》《文学卷》《历史·附录卷》,每个条目包括"原文""毛泽东读书的笔记和谈话""精讲"部分,多角度解析了毛泽东涉猎哲学、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曾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集中的有益的建设性探索,取得了以《论十大关系》为标志的初步成果。但毛泽东在晚年又放弃了正确的东西,直至犯了严重错误。恢复毛泽东正确的东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毛泽东一生博览群书,他的求知欲是无止境的。他读过的书,数量之大,涉猎之广,超乎常人想象。著名毛泽东研究专家、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主编的《毛泽东读书笔记精讲》,对毛泽东一生的读书笔记进行了全面收辑以及客观而精准的解读,详述了毛泽东的读书生活、读书理念,更具体分析在不同历史阶段,毛泽东将书本知识在党和国家决策上的创造性运用。  相似文献   

20.
高放 《同舟共进》2011,(11):37-38
《炎黄春秋》2009年7月号发表新华社资深记者庄重同志的《谁是〈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作者》,文中说:收入《毛泽东选集》第4卷的这篇《敦降书》的“真正作者,既不是毛泽东,也不是陈其五,而是我本人——庄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