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防止无地青年"农民"游民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失去土地,成为无地农民.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为无地青年"农民"群体.其实,严格说来,这一群体中的相当一部分人不能称之为"农民",因为他们自有劳动能力之后就基本无地可种,未从事过农业生产活动.只是在长期沿袭的城乡二元结构及其话语体系下,他们仍然被称之为"农民".  相似文献   

2.
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文化正逐步超越土地、劳动和资本,成为决定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区域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文化产业也成为推动调整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实中经常发生的劳动者群体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冲突,具有群体性、无预期性、程式失序、争议内容混杂等特点。对于这些冲突和纠纷,不能简单等同于群体性事件,当然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集体劳动争议,可概括称之为“群体劳动争议”。群体劳动争议本质上属于经济纠纷,而非具有政治目的或者社会目的的群体性事件,不能以维稳思维和手段予以应对,而应通过法律对策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罗筠 《人大论坛》2011,(9):30-3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县域地区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农村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嚼目的成就。然而,随着农村“三乱”问题目益严重,个别地方各种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不断凸显:贪污腐败、司法混乱、干群矛盾激化、群体事件频发、甚至黑恶势力猖獗,这些都在逐步削弱县域正常的生活秩序,县域社会稳定的格局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5.
中国无农不稳,农民无地不稳.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和饭碗.如果漠视农民的土地权,政府与农民的土地纠纷屡屡发生,群体性农民"民告官"案件增大,将成为影响当前新农村建设的突出问题.因此,要在新农村建设中推进土地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6.
论点摘编     
《公安研究》2008,(10):50+78+89-94
农民土地产权资本化经营实现的法律保障李丽峰在《法商研究》2008年第1期撰文认为,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农民土地产权保护的核心是重构土地财产权与土地行政权、国家征地权的关系,使之真正成为农民自主支配的资产和经营资本,通过产权———资本循环与增值均衡机制实现农业发展、农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指出,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我区经济状况看,激活民间资本应成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资金源泉。充分认识“关键时期”激活民间资本对发展广西县域经济的必要性 1.解决当前我区县域经济资金短缺的矛盾要求激活民间资本。我区县域企业以小企业为主,工业工艺技术落后,设备陈旧,产业层次低,竞争能力弱,农业主要生产要素分散,经营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  相似文献   

8.
论流动农民的二次分化--以"河南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流动农民(又称流动人口、外来人口)已出现二次分化.所谓二次分化,是指改革以后,在原来意义上的农民分化为若干职业群体后,作为其中一个统一身份群体的流动农民内部的再分化,即形成若干类别群体或等级群体的过程.我们研究表明,在过去十多年里,流动农民这一群体的内部结构已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在横向上,他们在不同职业位置间的流动相当频繁,新的职业位置也在不断被创造;另一方面,在纵向上,其内部已出现了在资本占有、经济收入、社会声望、价值取向等方面有很大差异的等级群体,原群体内部的同质性已被打破.  相似文献   

9.
近几十年农村经济不断发展,改革开放的政策允许农民流动到城市寻找工作,成为农民工;允许农民从事个体经营、私营经营,成为个体户、私营企业主.通过对四川省西南部X镇农民使用时间情况的调查,得出农民的时间观念与其收入来源和收入水平相关.该镇农民根据收入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在镇上工厂工作的传统农民、从事乡村管理的农民、外出打工农民、个体户农民.这四类群体差异性的社会时间,构成了农民社会时间的整体形态,与农民的整体社会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研究不同群体农民的社会时间,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0.
失地农民的两难处境"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虽然不是很多农民都知道这是培根的名言,但对其真谛的理解,全世界的农民都没有地少人多的中国农民来得深刻。两千多年重农抑商的封建社会,把农民紧紧地捆绑在土地上,农民与土地,已是血肉相连,不可分离。因此,土地是财富的象征,是农民的命根子。直到今天,对很多农民来说,土地依然是他们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但毕竟中国已经发展到了工业社会,城市化、工业化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城市的扩大,工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土地,也要求大量农民非农化,成为产业工人,成为市民,失地农民的产生是城市化进程的正常现象。大量农民离开土地,必然带来深刻的社会变化,要避免或者减轻大规模社会变迁可能发生的混乱和  相似文献   

11.
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稳定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利益冲突和部分社会不满群体的存在是造成群体性事件频发的主要因素.西方集群行为理论揭示了群体冲突的演化机理.该演化机理显示,群体冲突的发生与内、外群体相互作用密不可分.在此基础上,围绕群体性事件演化机制中的各发生环节以及相互关系,提出了事前预警、事中应对、事后处理三方面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企业家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企业家的创新创业活动使其成为经济活动和经济发展的创造性力量;企业家需要承担各种未知的风险,且存在极高的淘汰率,这使其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从18世纪以来的经济学理论都将承担创新创业的劳动和风险作为衡量企业家身份的标准。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企业家群体的创新创业劳动促成了现代大工业的产生、发展和兴起,企业家群体在募集资本和创办企业过程中发挥创业职能,在创制和实施保证生产秩序的工厂纪律、创造市场需求以完成商品销售等劳动中发挥创新职能。马克思在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论述中,早已明确了企业家的属性和企业家劳动的性质问题。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需要正确看待企业家与普通劳动者的关系,继续激发中国的经济活力。  相似文献   

13.
发展县域经济实现农民持续增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发展经济,其核心问题在于实现农民持续增收.而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其着力点是发展县域经济.县域经济发展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持续增收的问题.本文从发展县域经济来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的角度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4.
陆树程 《思想战线》2022,48(6):84-93
数字劳动是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下催生的新型劳动形态,已成为与传统劳动共在的劳动范式,并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但在资本逻辑规制下,数字技术被资本逻辑钳制异化为资本逐利工具,资本借由数字化之手继续行剥削之实。数字劳动极易成为奴役、压迫和剥削人的异化劳动形式,人们不可避免地陷入资本所挖设的自由、自控、自主陷阱。在数字经济发展中遵循以人为本的核心要义,完善公正有序的制度保障,坚守智慧共享的价值追求,实现人们自觉自愿劳动和全人类解放二者的关联互促,在实现劳动异化消解和人类本质意义复归中探寻经济社会发展的文明之道。  相似文献   

15.
数字经济的发展孕育了“数字劳动”这一新型的劳动形式和内容,乡村青年群体已经构成现阶段中国数字劳动的主力军。本研究尝试跳脱“剥削”框架,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以浙江省L村的青年群体为研究个案,在分析乡村青年数字劳动的组织与内容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围绕乡村青年数字劳动中的社会认同建构与乡村文化空间重塑展开讨论。研究发现:(1)个人社会资本增值构成数字劳动中乡村青年社会认同的底层逻辑,数字劳动使得乡村青年在职业向度实现由“农民”向“新农人”的个体认同转变,并通过乡村可见性的提升带来群体情感链接的强化,进而促进群体认同;(2)乡村青年数字劳动对乡村文化空间的塑造,对外表现为通过回归“真实”表达实现对城市话语体系下作为“景观”的乡村文化抵抗,对内表现为在数字劳动实践中对传统文化的开发和以多维在场的方式促进乡村交往空间的拓展。  相似文献   

16.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但并不是所有的劳动都会产生劳动关系,如农民在承包土地上的劳动、公民在家庭中进行的家务劳动、学生在劳动课的劳动、个体户为自己生活从事的劳动等,都不产生劳动关系。在西方国家,劳动关系主要是指雇主与雇员之间就与劳动有关的问题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劳动法主要调整雇员与雇主之间的劳动关系。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同时还存在集体经济、私有经济、外资经济等成份。职工在政治上是国家主人,但在具体的劳动生产过程中,同样存在职工个人与企业在劳动关系方面的各自的  相似文献   

17.
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首要问题就是解决好土地问题,当前侵害农民土地权益的事件频频发生,其根源就在于我国缺少农民土地发展权制度。因此,审视、改革及完善我国当前的土地权利制度,在土地流转中创新农民的土地发展权机制,对于保护农民合法的土地权益、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先发  包永辉 《半月谈》2003,(11):34-36
记者最近到苏、皖、豫等省农村调查时发现,尽管中央三令五申,要求农村土地流转必须依法、自愿、有偿进行,但在利益的驱使下,许多基层组织越俎代庖,操按土地流转,有的甚至动用警力,威逼农民就范。在一些地方,土地纠纷已取代农民负担问题,成为农村群体事件的主要“导火索”。  相似文献   

19.
县域群体性事件特征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政者要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就绝不能把自身的利益和某个社会群体特别是强势群体捆绑在一起,而必须从社会公平正义的角度,去平衡和调节社会利益关系,尽可能地创造社会关系的和谐近些年来,我国城市区域和县域地方都发生了一些群体性事件,但相比之下,二者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各有特点。县域群体性事件主要有以下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20.
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首要问题就是解决好土地问题,当前侵害农民土地权益的事件频频发生,其根源就在于我国缺少农民土地发展权制度。因此,审视、改革及完善我国当前的土地权利制度,在土地流转中创新农民的土地发展权机制,对于保护农民合法的土地权益、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