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北省钟祥市张集镇是一个自然环境优异,资源丰富的山区农业镇。近年来,张集镇党委、政府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充分发挥和挖掘自然优势,积极实施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和绿色安全型农业产业  相似文献   

2.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急需各类人才,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应运而生。它的兴起,为农村智力开发开辟了一条重要的途径,直接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了进一步办好这类学校,现作如下暂行规定。一、性质、任务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是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乡(镇)政府举办和管理的以文化技术教育为主体的综合性、多功能的农村成人教育基地。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应坚持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技术素质,为以振兴当地经济为中心的各项事业服务的办学指导思想。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青  相似文献   

3.
赵保华 《群众》2009,(8):28-29
近年来,我们丰县依托资源优势,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以高效农业规模化为重点.以发展深加工、拉长产业链为抓手。突出培育优质果品、创汇蔬菜和木业加工三大产业,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加工转换率,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协商论坛》2012,(5):15-16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农业比重大,农民素质偏低。贯彻落实好党的新型农业现代化的总体思路,对新型农民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大力开展农民教育培训,通过提高农民自身素质,改变文化低、技术差、政策法律观念不强的局面,培育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对推进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推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意义重大,也是实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实现农村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加快新型农业现代化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权美琼  李立斌 《创造》2001,(5):30-31
全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于今年 2月 17- 19日在安徽召开。实行农村税费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规范农村税务制度,从根本上治理对农民的各种收费,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所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关系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的大事,是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我国的税费政策宗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农民的合理负担是维系各乡 (镇 )工作运转的经济来源之一。   近年来,各乡 (镇 )农民拖欠合理负担的问题出现严重的趋势。通过对富源县雨汪、富村等乡 (镇 )的调查。如雨…  相似文献   

6.
《世纪行》2007,(11):16-16
现有文化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文化设施的闲置浪费现象严重 当前,文化基础设施落后是农村文化建设中一个比较大的问题,但更大的问题是现有文化设施及其他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原因在于三个方面:一是文化基础设施的布局不尽合理。农村文化设施基本都设在乡(镇)政府所在地,有的干脆就设在乡(镇)政府大院里,农民进不去,文化送不出,导致文化设施的闲置浪费。二是乡镇领导及文化部门不注重开展文化下乡(村)潘动。三是文化产品的针对性不强。符合农民生活经验和欣赏情趣,指向农民接受动机和审美期待,能很好地满足农民文化消费需求的文化产品相对匮乏。  相似文献   

7.
农村文化发展究竞应坚持何种路径?怎样形成氛围且持久不衰?坚持多年的“三下乡”活动对于营造农村文化氛围.活跃农民文化生活,增强城乡沟通.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但多年的实践证明,新时期的农村文化建设,关键要靠农民自己,广大农民群众是农村先进文化的享受者和建设者。有了内在的驱动,农村文化才有旺盛的生命力。因此,给农村送文化更要种文化。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姜堰市娄庄镇在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立足农村实际,瞄准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把发展群众文化、打造文化名镇、推进农村文明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紧抓不放,不断加强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努力打造文化品牌,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了农民业余生活,提升了他们的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净化了社会风气,有力推进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娄庄镇先后荣获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省群众文化先进镇、泰州市群众文化示范镇等荣誉。政府当主角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文化也面临与市场接轨的难题,然而群众文化作为一项公益性的事业…  相似文献   

9.
张良撰文指出,农村文化是适合于农业生产生活方式,能够为农村提供秩序规范,体现农民终极关怀的一整套娱乐方式、道德规范和意义体系。农村文化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农村实体性文化、规范性文化和信仰性文化,三者是由外而内、相互联系、交织作用的文化集合体。  相似文献   

10.
李纲  陈林 《群众》2008,(3):41-42
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兴化是农业大市,在155万总人口中,农村人口占130万以上。近年来,我市坚持以文明村镇创建为抓手,着力改善农村环境,加强农民教育,倡导文明新风,取得明显成效,为新农村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政》2010,(1):54-54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以来河南省南阳市农村经济形势面临重大挑战,一度出现农产品价格下滑、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衣户收入降低等现象。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充分发挥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专业优势和引领作用,通过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扩大农户产业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等举措,有力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稳定,为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2.
村镇化是一种通过提升农民能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模式,是对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现实回应。在村镇化的建设中,应将文化与生态因素贯穿其中,充分发挥农村精英的作用,实现农村产业集聚,实现村镇融合,实现文化兴村,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3.
狠抓村级建设 促进事业发展刘为民湘江镇地处会昌县城,是会昌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全镇有6个村委会.农村人口7304人,150名农民党员。从1993年起,该镇把强化村级组织建设作为突破口,紧紧围绕发展经济引导农民奔小康这个中心,探索了一条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政策》2008,(2):1-1
农业事关经济发展大局,农业稳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深化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深化对湖北农业优势的认识,深化农业对农民保收增收作用的认识,切实增强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的目标和必须遵循的方针,对我国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在文化上主要是全面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科技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农民。围绕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中央转发的中宣部、农业部(关于深入开展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指出;“我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并指出:“发展和繁荣农村文化,是实现小康目标的内在要求,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必须提到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日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一直把发展和繁荣农村文化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工程,从方针政策、人力物力和财力上都给予了很大支持和帮助,农村文化事业呈现出日趋繁荣的喜人景象。但也必须承认,目前一些农村,特别是民族地区农村,农民的…  相似文献   

17.
琼海市位于海南岛东部,人口43万,其中农村人口占80%。有21个乡镇,199个村民委员会。琼海市于1997年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文明村镇示范点。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坚持从农村的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在贯彻落实农村的各项政策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中,以全面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法律素质为目标,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和农民思想、生产和生活实际,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和引导农民学习邓小平理论,用以指导农民开展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指导发展农村的经济和各项事业,指导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农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但农村文化及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农村文化生活比较贫乏,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约着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当前如何结合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因此,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是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可以说,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而要实现农业现代化,首要的问题是人的现代化,没有一批高素质的农民队伍,农业的现代化就无从谈起。我们知道,农村改革已经走过了二十年的光辉历程。在这二十年中,广大农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农村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广大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乡镇企业的崛…  相似文献   

20.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全方位服务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迈进,这是继1993年县乡机构改革之后,农口各部门面临的一大重要课题。山东省昌邑市市、乡(镇)两级农口部门,通过进一步转变职能,深化改革,走出了一条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围,以示范辐射和引导服务为手段,带动与促进农业向科技化、集约化、集团化、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子,出使广大农技人员有了用武之地。生产模式的改变,促使农口部门必须进一步转变职能昌邑市共有816个行政村,59.5万名农民,105万亩耕地,农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占有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