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颜晓峰 《党建》2023,(8):21-24
<正>人民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理论主张和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人民观,是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重大实践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2.
《世纪桥》2017,(12)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民主体地位的高度重视,是对新时代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共享的深刻回答。本文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的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中国化马克思经典作家关于人民观的思想中,深刻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产生的理论溯源;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根本目的、根本动力和终极目标,深刻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科学内涵;从理论创新和实践价值上,深刻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海军  闫寒 《先锋》2022,(9):26-29
<正>新时代新征程面临新环境、提出新问题,以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集中表现的新问题在新征程上有了新内涵。面对“四问”怎样作答?《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四问”的科学解答,有助于我们深刻把握中国之理,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引领时代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人民本位、人民主体和人民至上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三大核心理念,彰显的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行法理辨析与哲学思考,有利于我们深刻领悟和全面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  相似文献   

5.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逻辑主线。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蕴含着系统的空间逻辑、学理支撑和实践智慧,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全球治理新格局的系统思考。从空间逻辑维度看,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体现为从提出精准扶贫脱贫战略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观中所蕴含的清晰的空间逻辑发展脉络;从学理支撑维度看,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理念、唯物史观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以及党的群众路线思想;同时,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体现了从关注国内人民需要到完善全球治理机制,最终以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为归旨的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6.
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政治立场。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源自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立足于我国进入新时代的客观实际;习近平在思想和实践上的贡献,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观创立的主体条件。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观的生成是实践性、时代性、价值性的相互作用和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7.
李宏伟 《党建》2020,(2):17-1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提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是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金钥匙。”“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以下简称“三为三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取向、使命担当、格局境界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8.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与人民的关系,也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质,人民主体地位贯穿习近平法治思想体系及其建构的始终。习近平法治思想人民性既吸收了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人民立场理念,又汲取中华传统法治民本思想,兼顾中国共产党法治实践、人类文明有益成果,结合社会发展中人民需求的变化不断完善,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全面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其中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基层是承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厚土壤,是社会治理体系的基础和重心,德州市委编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相似文献   

10.
《党建》2023,(1):5-7
<正>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2月26日至27日召开民主生活会,以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团结带领党员干部以奋发有为的精神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为主题,联系中央政治局工作,联系带头做到“两个维护”、带头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带头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带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相似文献   

11.
张昂 《理论建设》2024,(2):50-58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六个必须坚持”贯穿于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发展的始终。习近平文化思想蕴涵着“六个必须坚持”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人民至上,就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坚持自信自立,就要坚持文化自觉自信、文化自立自主、文化自力自强;坚持守正创新,就要在继承与发展、守正与创新中推进文化发展;坚持问题导向,就要以敢于直面问题、善于剖析问题、勇于解决问题的态度加强文化建设;坚持系统观念,就要用发展变化、普遍联系、全面整体的观点前瞻性思考文化未来、全局性谋划文化建设、整体性推进文化发展;坚持胸怀天下,就要促进人类文明深度交流多元互鉴,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相似文献   

12.
孙秋菊 《奋斗》2023,(2):38-39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法治体系建设全过程。”党的二十大报告3万多字,“人民”二字贯穿始终。“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报告23次提到“法治”,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13.
邓红  王琳 《学习论坛》2023,(1):20-27
关心和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将“人本”情怀放在首位的突出表现,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指向。习近平关于人民信访工作重要论述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为理论根基,以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人民信访工作的优良传统和创新思想为直接依据,最终形成于习近平关于人民信访工作的生动实践中。坚定地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信访工作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人民信访工作,让领导干部主动深入基层构成了习近平关于人民信访工作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践行这一科学理念,须完善人民信访工作制度,加快人民信访工作法治化步伐,推动人民信访工作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构建人民信访工作多方共治的大格局。  相似文献   

14.
李美玲 《湘潮》2023,(6):55-56
<正>党的二十大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人民至上”便是其中之一,且置于第一位。坚持人民至上,要求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行了系统论述,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思想体系,科学回答了什么是“以人民为中心”,为什么要“以人民为中心”,以及怎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等问题。相关论述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5.
余建军 《理论建设》2021,37(1):108-112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和倡导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将“以人民为中心”确立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的基本原则。文章从价值维度出发,探讨新发展理念中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意蕴表明我们党必定会将人民利益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必定会始终信奉人民至上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6.
朱是西 《党建》2023,(4):16-18
<正>建设现代化河南省域副中心城市,是南阳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阳市淅川县邹庄村考察时强调,“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南考察南阳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记谆谆嘱托,全面推进各项工作,以实绩实效捍卫“两个确立”、  相似文献   

17.
<正>青年者,英气勃勃,人之生气最为奔腾之时。当代青年社科工作者躬逢伟大时代、出生在伟大国家,是社科事业繁荣兴盛的“生力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人才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心怀“国之大者”,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青年社科工作者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勇担使命,奋发作为,  相似文献   

18.
《党的生活(青海)》2013,(10):I0001-I0001
近年来,西宁市城中区法院以务实的作风、严谨的态度把习近平总书记“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一讲话精神落实在审判实践中。  相似文献   

19.
王蒙  孙玉娟 《世纪桥》2023,(11):4-7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理论成果。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人类视野,以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推动人民健康工作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形成了关于人民健康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并在汲取中华传统健康思想精华、契合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传承我们党历代领导人健康思想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人民为中心、以生命为根本的价值旨归,以大卫生、大健康思想为发展理念,发挥多重优势、保障人民健康为基本路径的人民健康思想。这些论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卫生健康思想中国化的崭新境界,为增进人民健康福祉,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夯实国家健康根基,重塑人类健康事业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理念,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基础,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文化民本思想的历史逻辑、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史观的价值逻辑、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实践逻辑塑造了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生成的三重逻辑;经济上兴民、政治上重民、社会上惠民、文化上安民、生态上利民构成了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内容的五个方面;传承性、方向性、发展性体现了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意义追寻的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