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恩来同志离开我们20年了。我同周恩来同志接触中的一些往事至今记忆犹新,可以说它们在某些方面对我的一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那是1941年9月,党组织从延安调我到重庆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工作。当时,周恩来同志任南方局书记,负责国共谈判、统一战线和国统区、敌占区党的地下工作。能到周恩来同志身边工作,我心里十分高兴。在延安,我多次听过周恩来同志的报告,受到很大教育,对他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也早有所闻。我想,到重庆后,他一定会问起延安的情况。为此,我就延安的学习、生产等方面的情况作  相似文献   

2.
1898年3月5日,周恩来诞生在一个青砖灰瓦的宅院中,这便是今天的周恩来故居。1910年周恩来离开淮安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但他把幼年、童年的12年留在了故乡,这些院落仍然回荡着周恩来人生的第一串足音,仍然印刻着周恩来人生的第一段身影。  相似文献   

3.
“我那时还是个年青娃娃”1973年6月9日,周恩来总理陪同外宾参观,回到了阔别20多年的延安。当天上午,他不顾旅途疲劳,就陪同外宾一道来到凤凰山麓革命旧址。这是一排三孔窑洞,窑洞外面的大牌上挂着一张周恩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回延安后和毛泽东合影的照片。外宾指着照片问:“‘这张照片是在这里拍的吗?”一位同志回答:“就是在这个地方拍的。”周恩来当即谦逊地说:“我那时还是个年青娃娃!”’西安事变,矛盾错综复杂,各方剑拔管张。周恩来受党中央和毛泽东的重托,不顾个人安危,周旋于张学良、杨虎城和南京国民党政府代表之间,…  相似文献   

4.
在全党全国人民隆重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我深切地回忆起多次见到周恩来同志的情景。我第一次见到周恩来同志是1944年6月。当时我正在延安鲁艺学习,周恩来同志从重庆回来的第二天,便和邓颖超同志一起来看望我们,并在校部东山小广场给我们讲话。他的讲话给我们鲁艺同学很大鼓舞。第二次见到周恩来同志是1946年6月在中原军区。当时,中国正处在两种命运两个前途决战的紧要关头。我们359旅在王震同志率领下,根据毛主席和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从延安出发一直打到广东的南雄。为了顾全大局,避免内战,又从广东北返打过长江,以…  相似文献   

5.
周恩来的一生历险无数,在中国革命圣地延安的劳山遇刺,是最意想不到的,也是最惊险的。周恩来说:“我一生遇过很多次危险,但最危险的就是那一次,那次是陈友才同志代替我牺牲了。” 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中国共产党发出了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1937年,时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的周恩来,率代表团往返于延安与西安、杭州等地,与国民党政府代表谈判。担任警卫任务的是延安卫戊司令部参谋长兼周恩来随从副官陈友才。 4月25日,周恩来再次由延安启程前往南京,同国民党代表谈判关于红军改编  相似文献   

6.
周恩来记得“延安名角”1940年8月底,周恩来去苏联治疗臂伤后经延安返回重庆,在红岩八路军办事处工作的同志们都非常高兴,因为他回到红岩使整个气氛都改变了,大家在生活上好像也活跃起来,所有同志对他都非常尊敬爱戴。恩来同志本人对大家都很亲切,没有一点首长架子。那时,我对他不熟悉,在延安的时候听过他作报告,我们从延安新来的这批年青人在离开延安前,他和其他首长一起接见过我们,他还和我开过一句玩笑,说我是个“小广东”。有一天,我抄完急电,小鹏不在,我拿着一叠电报到恩来同志处,他很快专心地读完,抬头看见是我,有点惊愕地说:“你不是…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故居坐落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淮城镇驸马巷内.由东西相连的两个宅院组成,东宅院临驸马巷,西宅院临局巷,都是曲折的三进院。整个建筑都是青砖、灰瓦、木结构的平房,为明清时期典型的苏北民居,占地1987.4平方米.共有大小房屋32间。1898年3月5日,周恩来就诞生在这里。虽然1910年,周恩来离开淮安后再也没有回来过.但周恩来把他童年的12个春秋留在了故乡.这些院落一直回荡着周恩来人生的第一串足音.印刻着周恩来人生的童年身影。  相似文献   

8.
故乡情     
到家了,到家了!回来了,回来了!这是我离别故乡十多年来的心音。我踏上故乡——大西北一个小山沟,这片生我养我的热土,思恋归来的情愫便溢满心怀,如蜿蜒山间的小溪汩汩流淌。  相似文献   

9.
正1973年6月9日,革命圣地延安城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周恩来总理陪同外宾来这里参观访问。曾经在延安和陕北战斗生活过多年的周恩来,旧地重游,思绪万千。他上枣园,到杨家岭,趟延河水,登宝塔山,寻觅当年烽火岁月的踪迹,询问今日延安人民的生活。从宝塔山下来,他问陪同的地委负责人:"你们知道陈友才烈士吗?当年他被安葬在这宝塔下。陈友才同志死得很英勇。我一生遇过多次危险,但最危险的就是这一次。你们要把陈友才等牺牲的同志情况搞清楚,将他们请进烈士陵园,给他们立个碑!"  相似文献   

10.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发动对延安的重点进攻,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随后,党中央决定,由刘少奇、朱德等组成中央工委去晋察冀开展工作,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组成的前委、叶剑英、杨尚昆组成的后委遥相呼应。我当时在中央军  相似文献   

11.
周恩来纵论1946年国共谈判──读周恩来《关于国共谈判》、《谈判使党赢得了人心》赵春生1945年10月重庆谈判后,毛泽东返回延安,周恩来等留下来继续与国民党谈判。1946年5月,国共谈判的中心从重庆移到南京。11月,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回延安,结束了一...  相似文献   

12.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在西安与国民党展开国共合作、联合抗日谈判。会谈期间,国民党空军第6队奉命多次接送周恩来等人往返西安和延安两地。一次,时任第6队飞行员的李学炎在护送周恩来回延安时,有幸得到毛泽东、朱德、林伯渠、林彪、罗瑞卿、徐向前、罗炳辉、萧劲光等中共党政军首脑人士的接见和留言纪念。延安之行,彻底改变了李学炎对共产党被“妖魔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30年前的那天———1973年6月9日,是延安人民永远铭记的一天。这一天,75岁高龄的周恩来总理陪同越南党政代表团来延安参观访问。这是建国后周恩来第一次也是仅有的一次重返延安。这次回延安,从1947年3月胡宗南进攻延安,周恩来和毛泽东主席一起撤离时算起,到这时已相隔26个年头了。尽管上级一再通知要保密,但周总理要回延安的消息仍不胫而走,迅速传遍了延安城乡,传到了安塞、子长等附近地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群众从四面八方涌进了延安城。从飞机场到延安宾馆,从宾馆到南关招待所,马路两边人头攒动。人们翘首期盼、焦急地等待着周总理的…  相似文献   

14.
村戏     
离开故乡20多年了,故乡的村戏始终让我魂牵梦绕。我的故乡在甘肃南部,祖辈们至今传承着过年唱大戏的习惯,戏种是被人们称为“干吼”的秦腔。进入腊月,忙碌了一年的农民得以清闲,外出打工的民工们也都回到了黄土塬上。  相似文献   

15.
今年元月2日,天津《今晚报》登载了一条周恩来在1956年悄悄回过故乡淮安的消息,此后,作家文摘、北京晚报、南京日报、宿迁日报等多家报纸争相转载.作为周恩来研究人员的我在一月中旬曾多次接待来访和电话询问,远的有沈阳、近的有姜埝市.直到1月20日,我才从一张1月10日《宿迁日报》三版上见到《周恩来返乡往事披露》(以下简称《往事》)的真面目.然而一读文章就知道这是一篇纯属编造的  相似文献   

16.
正延安,陕北黄土高原上的名城,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的中共中央所在地,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圣地,在中国现代史上有过十几年的辉煌。革命战争年代,周恩来、邓颖超夫妇曾经长期在那里战斗和生活,有着浓浓的延安情结,对延河水,宝塔山怀有深厚的感情,视其为"老家"。1970年1月,邓颖超陪同外宾去延安参观结束时,延安人民想带点礼物给周恩来,就把  相似文献   

17.
在北京,我见到刚从延安回来的邵华。她高兴地告诉我:延安人民对毛泽东主席的感情是极深的;今天,许多人谈论起他老人家来,还都情不自禁地淌下热泪。 邵华讲的这种动人的情景,也许很多人都是可以想象得到的,因为在战争年代,毛主席同延安人民结下了极其深厚的友情。 但以前我没有到过延安,对延安人民对毛主席的感情——不论过去的还是现在的,都缺乏亲身的感受。我渴望,将来有那么一天,走访延安,亲自领略一番时下延安人对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那种可贵的情怀。 终于,在这个金秋时节,我踏上了延安的黄土地,我投向了延安人那翻滚的感情的波涛之中。  相似文献   

18.
傅平 《红岩春秋》2000,(4):27-31
周恩来领导的中共中央南方局也进行了严肃认真的审干,效果很好,绝无“后遗症”。这是什么原因?康生在审干运动中起了怎样的作用?周恩来回到延安后有些什么经历……  相似文献   

19.
<正>1940年我从苏联刚回到延安不久,就听到一些同志对主席和江青的婚事有些议论。江青是1937年秋冬到延安的,进鲁迅艺术学院学习。1937年11月29日,康生夫妇随王明从苏联回来。回延安后,康生在组建中央社会部时兼任中央党校校长,他的夫人曹轶欧担任中央党校干部处处长。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07,(12):114-115
许光达(1908—1969),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69年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致死。1950年1月,许光达回到了阔别20多年的故乡。乡亲们听说许将军回来了,都十分高兴。为了表示心意,大家凑钱买了一块长两米、宽一米的镜匾送给他。许光达坚持不受。他对倡议人说:“我是共产党员,毛主席教育培养的革命战士不是封建时代的军阀,不兴衣锦还乡,更不敢接受父老们的馈赠。分别20多年了,大家会会面,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激励斗志,搞好工作。我跟随毛主席打仗,贡献甚少,不要给我送匾。如果说有一点成绩,首先应当归功于党和毛主席,归功于人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