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黄埔军校创办不久,即投入到捍卫革命政权的战斗中去。1925年2月,军校教官、学生和教导团3000余人,与粤军联合组成右翼军,参加第一次东征讨伐陈炯明。黄埔校军在淡水之战和棉湖血战中,大显神威,其爱国爱民、勇猛果敢、团结奋斗的黄埔精神赢得了各方的瞩目和交口称赞。1925年10月,以黄埔军校教导团为基础扩编而成的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作为主力第二次出发东征,冒着弹雨强攻惠州,  相似文献   

2.
李忠诚  刘苑生  曹燕 《黄埔》2014,(3):24-51
北伐是孙中山先生的夙愿。孙中山在世时,曾两次挥师北上,最后都无功而返。为完成孙中山先生的遗愿,1926年秋,国民政府兴师北伐。黄埔军校已经毕业的前四期学生,分别编入北伐军的各种部队,从中路、东路参加北伐战争;第五期的部分入伍生,也参加了北伐。他们或运筹帷幄,指挥若定;或冲锋陷阵,英勇杀敌;或乔装打扮,  相似文献   

3.
正20世纪上半叶,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一个极不寻常的时期。这一时期,发生了一系列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大事件: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8月11日,中国国民党组建;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成立;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创建;1926年7月9日,北伐开始;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发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相似文献   

4.
“余一生无私产亦不知有私产,私产者即我唯一之黄埔军校耳!”这是蒋中正自述他对黄埔军校深厚情感的言语。蒋先生得以崛起中国,确实也是从他担任黄埔军校校长开始。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是“联俄容共”策略下的产物。成立初期,学校体制参考苏联红军,课程也是由苏联顾问指导(除强调战法与技能外,更重视政治教育),此外,苏联还提供一些财政、人力上的支持。这批军校生是孙中山先生为建立革命武力,以谋统一中国的基石。蒋先生依靠这一支子弟军完成了东征与北伐,奠定了他在国民党内的地位,并逐步攀升为国民党领袖级人物,超越党内同盟会时代的老同志,如汪精卫、胡汉民等。党军一体是创校初期黄埔的特色。廖仲恺是国民党的代表,也是当时军政府的财政委员,军校的庞大开销常靠他支持。据记载,有一次军校未能凑到伙食,面临断炊,当晚需到廖仲恺处拿三百块钱,买米运到黄埔,第二天才有饭吃。类似的困窘还有武器不足,“当时兵工厂的厂长还是我们革命党的一个党员。他奉大元帅的命令才偷偷摸摸地用两三个月的苦心偷了五百支步枪给我们黄埔军校”,可谓筚路蓝缕。但条件的艰苦并没有影响黄埔师生的干劲,随后的两次东征与北伐都是以这支军校师生为主力。  相似文献   

5.
《黄埔》2014,(1):4-29
陆军军官学校是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帮助下创办的一所新型陆军军官学校,后多次易名,因校址初设于黄埔长洲岛,故通称黄埔军校。它以“建立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吸取苏联红军建军经验,实行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强化军事政治训练,铸就了“亲爱精诚、团结合作、卫国爱民、不怕牺牲”的校风。  相似文献   

6.
论黄埔精神     
李忠诚 《黄埔》2006,(4):12-16
黄埔军校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在历史上,黄埔军校曾与美国西点军校、日本士官学校、英国皇家军事学院、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齐名,是世界著名的几大军校之一。  相似文献   

7.
林上元 《黄埔》2010,(1):1-1
日月交替,时光飞梭,转眼间,新世纪进入了2010年。我们这些生活居住在祖国大陆的高龄黄埔军校同学,又长了一岁。  相似文献   

8.
黄埔军校,是上世纪20年代我国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是国共两党军事政治人才的革命摇篮.一批批热血青年奔赴黄埔,一批批革命军人从这里成长起来,他们在东征、北伐、抗战的疆场上,浴血奋战,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永不消退的黄埔精神.  相似文献   

9.
孔宪 《黄埔》2008,(3):89-89
我于军校毕业后,分配到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六十二军一五七师一团第三营,跟随军长黄涛、师长李宏达、团长丁克坚等学长于1944年夏参加衡阳会战。经过两个多月大大小小十几次战斗,我全营官兵伤亡惨重,仅存半数,以我连来计,仅存三分之一。现将我记得的最后两次战斗概况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高峰 《黄埔》2012,(3):75-77
黄埔精神孕育于黄埔军校这个摇篮,形成于战火纷飞的年代,体现在黄埔师生为国家解放和民族独立的奋斗中。今天,尽管我们只能看到静静的黄埔军校旧址,也早已闻不到浓浓的炮火硝烟,但黄埔精神在今天仍不失其现实意义,仍须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1.
贾晓明 《黄埔》2013,(1):80-81
1925年10月1日,蒋介石率领国民革命军出师举行第二次东征,讨伐陈炯明叛军。党军取得第一次东征的胜利后,由于旋即迅速回师广州以平定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的叛乱,没有乘胜消灭陈炯明的叛军残部,致使其中一部分逃往福建南部、江西南部等地,并得到当地军阀的支持,由此获得了喘息和复苏的机会。而东征军的粤军总司令许崇智,急于扩充自己的实力,  相似文献   

12.
黄哲嗣 《黄埔》2010,(6):46-47
民国时期的《陆军服制条例》中规定:陆军官佐著用军常服时,束武装带,戴领章,佩短剑。循规,凡黄埔军校毕业之员生,每人都可获得一柄毕业佩剑,因剑柄镌"校长蒋中正赠(授)",亦称中正佩剑。它象征柴誉与责任,是黄埔军校出身的显赫标志。黄埔健儿佩挂此剑,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黄埔精神,为完成东征北伐和抗战使命,身先士卒,是役必从,浴血奋战,在疆场上不成功便成仁,为中国军人做出了典范。  相似文献   

13.
黄埔军校的创始人孙中山,一生都在为寻求中国的民主和解放孜孜不倦地奋斗.在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晚年的孙中山转而把目光投向十月革命胜利了的邻邦俄国.他曾致电列宁:"愿中俄两党团结共同斗争."在共产国际代表的说服和推动下,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又与中国共产党实行合作,共同完成国民革命.正如毛泽东所说,孙中山在绝望中遇到了十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孙中山欢迎十月革命,欢迎俄国人对中国人民的帮助,欢迎中国共产党同他合作.  相似文献   

14.
今年 6月 16日 ,是黄埔军校 80周年纪念日。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创建中国革命军队的开端 ,作为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亲密合作的产物 ,作为中国新型军事人才的摇篮 ,大革命时期的黄埔军校在中国现代革命进程中产生过深刻而深远的影响。它对推动当时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对此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建立人民军队 ,乃至日后国共两党再度携手共御外侮 ,赢得八年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都起到巨大的历史作用 ;它所培育并倡导的革命的黄埔精神 ,也融入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并代代传承光大的优秀传统之中。为了纪念中国现代史上的这一重要事件 ,我们编发了这组学术笔谈  相似文献   

15.
黄埔军校从1924年6月开办到1927年4月间,是当时国共合作建立新型军队,培训革命骨干的基地.正是从这里起步,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军事工作的重要性,开始了组织建设军队的初步尝试;认识到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开始了进行政治工作的初步实践;认识到军事人才的重要性,开始了培养军事人才的初步实验.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黄埔军校中开展的军事工作,在我军历史上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黄埔,没有人能够绕过这个耀眼的名字去描述中国现代革命的壮丽篇章.80年前,这个位于广州东郊面积不足10平方公里的小岛,因为汇集了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血气男儿,而勿庸置疑地承载了太多的华夏风雨和世间传奇.这里将星灿烂,英雄云集.它不仅成为中国国民党诸位战将的发迹之地,而且成为中国共产党许多卓越领导人和著名将领锻炼成长的熔炉.伴随着国共两党的两度合作与分裂,不同信仰的黄埔精英们所演绎的分分合合,构成了中国现代史的一个经典缩影.  相似文献   

17.
《黄埔》2022,(1)
1926年8月19日,黄埔军校第4期学生毕业时,校政治部主任、中国共产党员恽代英在《黄埔日刊》上发表了《本期同学录序》,第一次提出黄埔精神。此后,以爱国革命为核心的黄埔精神,感召激励了一批批、一代代黄埔人舍生取义投入东征北伐,慷慨赴死抵抗日寇入侵,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以及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复兴而英勇奋斗。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初叶,神州大地上列强角逐,军阀争雄,近代以来积贫积弱的中华民族处于危难关头.20年代初,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帮助下,毅然创办黄埔军校,为建立"党军"--国民革命武装培养骨干.一批批热血青年,怀抱救国救民的崇高愿望汇聚黄埔,高唱"怒潮澎湃,党旗飞舞",同场操练,同窗切磋.在东征、北伐之役,同学们跃马挥刀,奋勇杀敌,战功辉煌,驰誉中外.30年代,在抗日战争中,当年黄埔志士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国共两党再度携手,共同抗战,为伟大反侵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黄埔军校官兵们在东征、北伐和抗日的革命实践中体现出的精神,后人谓之为黄埔精神.  相似文献   

19.
大革命时期的黄埔军校,首创了崭新的革命制度,为中国培养与造就了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在中国革命史和军事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美国有西点军校,中国有黄埔军校",已成为世界军史界的共识.作为一所军事名校,黄埔军校的办学特色,对于我们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20.
在近代中国,曾有过几种不同类型的军队,即:清政府掌握的正规军--八旗、绿营以及清末编练的新军;清地主官僚创办的勇营--湘军、淮军;太平天国等农民政权建立的太平军等;北洋军阀政府和地方军阀集团控制的军队.清八旗、绿营、新军以及湘军、淮军,都是维护摇摇欲坠的清王朝统治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