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下黄埔是一家,这是我们黄埔同学经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只有短短的七个字,但却高度概括了我们同学之间所拥有的共同感情、共同事业和共同目标。近年来,我本人和市同学会与台湾、港澳及海外黄埔同学有着比较广泛的交往和接触。在这些交往和接触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天下黄埔是一家”这句话的份量。它不仅被大陆的同学们奉为圭臬,而且台湾、港澳及海外的黄埔同学也非常认同,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去年11月,台湾中华黄埔四海同心会组团访问上海,我们接待了他们,当时访问团与上海的黄埔同学举行了座谈。我记得团长谢元熙将军有一段非常动…  相似文献   

2.
今天,我们黄埔同学的心愿就是盼望早日实现我们同学会的宗旨:发扬黄埔精神,联络同学感情,促进祖国统一,致力振兴中华。我们对这个宗旨非常拥护,原因有二:一、这个宗旨和黄埔军校创建的目的是一致的。孙中山先生创建黄埔军校的目的是赶走列强,打倒军阀。实际上后面应该还有两句潜台词:统一祖国,振兴中华。二、这个宗旨是和我们投入黄埔军校的理想是一致的。我们福建漳州的黄埔同学最小的80岁,最大的97岁,大部分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战争时期投入黄埔军校的。当时,我们的理想是赶走倭寇,收复失地,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我们漳州市黄埔同学会是19…  相似文献   

3.
郝一峰 《黄埔》2013,(3):11-11
每一位黄埔校友、亲属和学者在谈及黄埔精神时都会有自己的感悟和感人的经历。我真正对黄埔精神有较深入的理解,还是通过几次平凡的经历。经历一,在我刚调入黄埔军校同学会工作不久,参加了一次两岸黄埔校友的聚会。畅谈间,一位黄埔生情不自禁地唱  相似文献   

4.
李霭君 《黄埔》2023,(5):17-18
<正>光阴荏苒,日月如梭。今年是黄埔军校建校99周年。再过340天,我们将迎来黄埔军校百年华诞,将举办一系列隆重的纪念活动。今天,我们两岸黄埔将领和后人以及来自港澳海外黄埔组织的代表、专家学者,大家济济一堂召开以“贯彻总体方略,发挥黄埔优势,促进祖国统一”为主题的黄埔论坛。感谢黄埔军校同学会给我这样一个宝贵机会发言,我感到非常荣幸。  相似文献   

5.
“黄埔风云人物”的界定非常贴切,体现了这些有代表性的黄埔师生在各个时期维护祖国统一、致力振兴中华的精神风貌。为了祖国的最高利益,我们这些健在的黄埔同学暮年壮心,责无旁贷,理应不懈奋斗,奉献终生。——陈镇中我原以为,在母校80周年校庆时,可以赴京参加活动,后得知各理事就地参加活动,心里多少有些不悦,但看了这本珍贵的邮品册,弥补了不少遗憾。史鉴若镜,它激励我们要继续发扬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毋忘革命先驱教诲,发挥余热,再作贡献。———张尔令笔者并非集邮爱好者,可是当一本精美的《黄埔风云人物》专题邮品纪念册摆在我面前时,…  相似文献   

6.
闵骞 《中国减灾》1999,9(2):1-2
各位专家:今天,受司马义·艾买提国务委员委托,我们在这里召开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减灾中心和减灾卫星专家组成立会议,这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多年来,各行各业的专家在减灾工作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上届减灾委专家组的专家们,不为名、...  相似文献   

7.
今天,来参加母校建校80周年纪念大会,我心情非常激动。特别是作为黄埔同学代表在大会上发言,我更是感到非常荣幸。首先,我代表黄埔同学对莅临大会的各位领导和来宾表示衷心的感谢!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更加怀念校总理孙中山先生,更加怀念那些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而血洒疆场的黄埔先烈们,也更加怀念在我们的人生中所经历的黄埔岁月。当年,校总理孙中山先生,总结以往失败的沉痛教训,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为挽救中国的危亡,创办了黄埔军校。于是,来自祖国各地的莘莘学子,怀着一腔热血,纷纷云集革命的黄埔。在黄埔军校,同…  相似文献   

8.
黎克忠 《黄埔》2014,(3):7-7
虽然当前在大陆的黄埔军人都垂垂老矣,但当年爱国家爱人民,不为升官发财,只求为革命献身的黄埔精神不仅没有随时间的无情流逝而泯灭,相反在共产党长年的教育关怀下,发展得更坚定,更赋有新意。  相似文献   

9.
梦萦宝岛千百回,瞬忽已然往台飞。少年同窗耄耋会,相拥同洒黄埔泪。去年12月13日至22日,我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组团赴台参访。参访团成员包括一位十六期黄埔同学(会长张修忠)、两位黄埔十八期同学、六位黄埔后代亲属。我和参访团其他九位成员都是第一次去台湾,此次参访终于圆了大家多年的访台梦,并留下十分美好的印象。在台期间,我们感受到台湾普通民众对大陆客人的友好热情。飞抵台北桃园机场后,等候入关的旅客较多,一位年轻工作人员主动前来引领我们到人较少的通道,并为我们联系办理入关手续。小伙子第一句话就是“欢迎大陆同胞来台湾”,一句…  相似文献   

10.
万小君 《黄埔》2015,(2):56
2015年1月1日至9日,桂林市黄埔军校同学后代亲属联谊会先后拜访了重庆、武汉、南京黄埔军校同学会及亲属联谊会,通过座谈学习和交流沟通,增进了感情。大家认为,是黄埔情缘把我们紧密相连!共同表示,我们是黄埔后代,有责任、有义务、有能力、有条件传承和弘扬黄埔精神,为实现祖国  相似文献   

11.
苑生 《黄埔》2008,(3):49-49
2008年3月10日,在举世瞩目的全国两会召开之际,黄埔军校同学会举行招待会,宴请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代表、委员中的黄埔同学和亲属,以及部分在京知名黄埔同学亲属、子女。  相似文献   

12.
史兰 《黄埔》2014,(6):117-120
正"黄埔",位于广东珠江下游咽喉要道的一座小岛;"黄埔",社会各界赞誉业内顶级水平的一个称号;"黄埔",两岸同胞珍藏的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人们关于"黄埔"的种种憧憬和感动,无不来自于"黄埔军校",这个家喻户晓、驰名中外的名字。黄埔军校书写着我们不能忘却的辉煌历史,也寄托着我们必须坚守的光荣梦想。一只摇篮  相似文献   

13.
光阴荏苒,昔日的大陆黄埔同学都已是耄耋老人。怎样让黄埔同学健康幸福有尊严地安享晚年生活?非常现实地摆在所有黄埔组织面前。2008年底,北京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以下简称市同学会)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经过调研和学习思考,提出了黄埔工作进社区的设想。经过近四年的积极推进,  相似文献   

14.
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黄埔同学功不可没。上至志愿军司令部,下到第一线基层连队,到处都有黄埔同学。数以千计的黄埔同学遵照校总理孙中山先生的“不要钱,不要命,爱国家,爱百姓”的教导,响应毛主席“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号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入朝作战。三年来终日在枪林弹雨中穿梭,在血肉模糊中冲刺,经过五次大的战役和数百次生死搏斗,终于把美国为首的16国联军从鸭绿江边,赶回“三八线”以南,迫使美国在朝鲜板门店签署了停战协定,获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我们不会忘记黄埔同学中的无名…  相似文献   

15.
《黄埔》2017,(4)
正我是2007年年底到芜湖市黄埔军校同学会工作的,至今10年了。记得有一年在春节慰问黄埔老兵活动中发生了一件使我们至今难忘的事情。那是在2014年,我市健在的近20名黄埔老兵分别居住在市区内和下辖的四个县、乡、村里,每次看望慰问要安排至少3天以上时间。芜湖市黄埔军校同学会安排元月6日至8日开展春节慰问黄埔老兵活动。市黄埔  相似文献   

16.
孙一民 《黄埔》2008,(3):25-25
作为黄埔同学喉舌、抒发黄埔同学心声、致力于宣传黄埔精神、被黄埔同学视为家珍的《黄埔》杂志,今年6月将迎来创刊20周年。这对广大黄埔同学来说无疑是件大喜事,值得我们回顾、纪念和祝贺。  相似文献   

17.
刘燕 《黄埔》2009,(3):9-9
2009年3月10日,黄埔军校同学会在北京天伦松鹤酒店隆重举办“两会”代表、委员和在京黄埔亲属联谊招待会。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的黄埔同学和部分知名黄埔同学亲属近60人欢聚一堂,同抒爱国心,共叙黄埔情。  相似文献   

18.
尤广才 《黄埔》2013,(3):4-5
今天,黄埔军校离我们的视野越来越远了,黄埔同学健在的也越来越少了,然而,黄埔精神人们现在谈论得却越来越多了。这说明,黄埔精神已经穿越时空,继续散发着持久的魅力,产生着长远的影响。对于什么是黄埔精神,人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解读,尽管概括得不尽相同,但在爱国爱民、心忧天下,革命奋斗、不怕牺牲,  相似文献   

19.
张建军 《黄埔》2012,(5):5-8
光阴荏苒,昔日的黄埔同学,如今都已是耄耋老人。怎样让黄埔同学健康幸福有尊严地安享晚年生活?非常现实地摆在北京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以下简称:市同学会)面前。2008年底,市同学会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经过走访调研和深入学习思考,提出了"黄埔工作进社区"的没想。经过三年  相似文献   

20.
3月17日,黄埔军校同学会组织部分在京理事、黄埔同学、联络委员、宣传委员、《黄埔》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和黄埔亲友等召开了学习《反分裂国家法》座谈会。座谈会由林上元副会长主持。黎原副会长受李运昌会长委托在会上发表谈话,他说,《反分裂国家法》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以高票获得通过,充分显示了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共同意志和坚强决心。我们黄埔军校同学会以及广大黄埔同学和亲属对《反分裂国家法》的通过和颁布表示坚决支持和拥护。他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我们广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