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推进体制创新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江泽民同志多次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不但是个重大的经济问题,同时是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发展中大国,在整个现代化过程中,要始终注意保持农村社会的稳定,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稳定。同样,没有农村和谐社会,就没有整个中国的和谐社会。但我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诸多“不和谐”,突出表现在城乡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如同一道大鸿沟横在我们的面前。如何缩小差距跨越鸿沟,解决好“三农”问题,调整好城乡关系,这不仅是9亿农民的迫切要求,也是…  相似文献   

2.
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人民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必须“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因此,正确认识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不仅对于做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有着重大意义,而且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  相似文献   

3.
壮大县域经济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当前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收入问题;收入问题的核心是就业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而在发展中壮大县域经济,又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农业要发展,农村要建设,农民要富裕,首先要依靠农村教育的改革。农村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也是提高整个国民素质的关键。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对农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连年有所提高。去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之后,衣村经济又进入了加快改革、加速发展的新时期。维护好农村地区的稳定,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是关系全局的大问题。 新时期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  相似文献   

6.
将“三农”问题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局之中通盘考虑,而不是就“三农”论“三农”,这是邓小平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视角。在此视角下,邓小平把稳定农村、发展农业、富裕农民作为解决“三农”问题、进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局的三个总抓手。邓小平在解决“三农”问题上留给我们的历史启示主要有:必须以人为本,必须统筹城乡发展,必须以改革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必须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必须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面向新世纪的理论宣言和行动纲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问题.  相似文献   

8.
"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国的"三农"问题虽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但从整体来看,农业、农村、农民工作还存在不少制约因素,农民人均收入长幅波动,新农村建设成效不明显,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缓慢,需要进一步认清问题,寻找对策,不断加大推进力度。  相似文献   

9.
论邓小平的“三农”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2003年初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则进一步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一直重视中国的“三农”问题,其独具特色的“三农”思想对新时期“三农”问题的解决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收入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包括农村在内的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民增收难的问题越来越成为备受各界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1.
“十一五”规划强调指出:“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这是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阶段,从形势需要出发,顺应民意作出的重大调整和战略转变,是对“三农”问题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是富民强国的重大举措对于加快改革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一“、三农”问题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1“.三农”提供人类生存必需品。温饱是…  相似文献   

12.
“三农”问题是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改革开放的成败和党的执政地位能否长期稳固的大问题。而农民作为“三农”的核心要素,其增收致富又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为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农村经济社会,增加农民收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不少成效,但是,由于各地自然环境千差万别,农业投入和农业基础设施的不同,农民自身综合素质的差异,使得农民增收参差不齐并且总体上仍然进展缓慢,因此,如何帮助农民走出增加收入的徘徊局面,是每…  相似文献   

13.
解决农民增收增长缓慢的问题,提高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从我国广大农村的实际来看.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要解决好农村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减少的矛盾、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与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效益的矛盾、体制创新迟缓与生产力发展加速化的矛盾以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与经济发展加速化要求的矛盾。为此,笔者认为,需要注意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土地问题关系到小城镇发展的快慢,关系到我国城市化进程及国民经济的发展。 一、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是实施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大措施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这是党中央总结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经验,结合当前经济形势,针对农业和农村工作怎样跨世纪而提出的重大政策措施。中共中央、国  相似文献   

15.
十六大报告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把解决“三农”问题摆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作出了主要论述和重大部署,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指导和行动纲领。一、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不是一个短期的方针,而是一个长期的方针,经济不发达时要坚持,经济发展了仍要坚持。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一)切实解决当前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存…  相似文献   

16.
“三农”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历来是影响中国社会稳定、革命发展进程和经济建设速度的重大课题。为了确保党在十六大上提出的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我们必须认真地面对现实,实事求是地承认和评价我国“三农”现状,找准切入口,解决“三农”难题。  相似文献   

17.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到党和国家以及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十分重视"三农"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广阔视角和深邃洞察力的重要理论,主要包括农业战略地位、农民主体地位、科教兴农、工农城乡协调发展等内容,为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对指导当今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8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农业不断发展,农民积极性高涨,大家都有饭吃,国家和社会的事情就好办多了。这也是我们治国安邦的一条基本经验。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  相似文献   

19.
<正>《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通知》强调指出:“农业是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农民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基本依靠力量。在今后几年中,我国农业要登上新台阶,农村改革要有新进展,农村社会面貌要有新变化,全国大多数农村要达到小康水平,任务十分艰巨,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基础工作,就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我国经济和现代化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纪元。我国12亿多人口,9亿在农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没有农村经济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农村经济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将显得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