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韶山毛氏徙自吉水毛氏,吉水毛氏徙自三衢毛氏,这一客观存在的历史现象,在韶山、吉水、衢州等地的毛氏族籍中记载得明明白白,而且,不是单记独载一次.各地每修一次族谱,总要将这些渊源来历重记一次,以便接续,防止传讹.《韶山毛氏族谱》,从乾隆年间至民国后期,共修四次.每次在卷首第一页“凡例”第一条上,均要载明他们的祖宗毛让“世居三衢”.江西吉水《铎塘毛氏族谱》,至民国8年(1919),共修五次.每次在谱序中,总要载:“始祖讳让,字伯逊,行十一,世居三  相似文献   

2.
《湘潮》2017,(5)
<正>"总是流连忘返,总是梦绕魂牵,每来一回都是一回洗礼,每到一次都是一次震撼……"伴着《韶山,我永远的迷恋》的歌声,我又一次来到毛氏宗祠。这是韶山毛家的总祠堂,始建于1758年,砖木结构,青砖青瓦,建筑面积约660平方米。由于宗祠与铜像广场、纪念馆连在一起,凡来韶山的客人,大都到此探寻伟人毛泽东从偏僻小山村走出去"改造中国与世界"的秘密。我来过毛氏宗祠近百次,这次是应韶  相似文献   

3.
历史不能割断 ,研究毛泽东早年的成长历程 ,不可脱离其生活的家族文化背景。走近韶山毛氏宗祠门首 ,“注经世业 ,捧檄家声”的对联赫然入目。这副对联寄托了纯朴的毛家人以诗书振家声的辉煌梦想。毛氏家族自明朝初年落籍韶山后 ,便一直恪守“家有藏书郭有田”、“秀者读而朴者耕”的生活信条 ,在力田谋生的同时注重家族子弟的教育。到明末清初 ,家族出现了以毛凤仪、毛凤来、毛朝颖、毛朝颂为代表的一批“邑生” ,即人们通常所说的秀才。这对于僻处韶山冲的毛氏家族来说 ,是值得骄傲的事情。他们的求学事迹和奖励后学的精神对家族的文化发…  相似文献   

4.
<正>湘商文化是在湖湘文化的孕育下形成的,同样,湘商文化资源是在湖湘文化资源的孕育下形成的。湖湘文化是具有明显湖湘地域特色的地方文化,兴于斯的楚文化是湖湘文化形成的重要源头。楚人有一种励精图治、自强不息、刚毅执着的精神。在这大背景下形成的湘商文化,有着共同的精神特质。《史记·楚世家》记载:“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正是湘商文化的源头,积弱图强的理想信念正是湘商文化的核心。湖湘文化土壤和所形成的这种性格,正折射出与湖湘文化一致的湘商文化之精髓:敢为人先,励精图治。  相似文献   

5.
扎实地进行毛泽东与传统文化关系的研究──评《湖湘文化与毛泽东》张静如,丁晓强彭大成所著的《湖湘文化与毛泽东》为“毛泽东与湖南”丛书的一种,已由湖南出版社出版。毫无疑问,这是一部作者下了苦功的力作,在近年来逐渐形成的关于毛泽东、毛泽东思想与传统文化关系...  相似文献   

6.
作为毛氏家族的第20代子孙,毛泽东在韶山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他出生时,韶山毛氏家族已有500余年的历史。家族的传统精神经过长时期的磨砺而积淀下来,并深深地溶入毛家人的血液和灵魂。这也是——  相似文献   

7.
韶山毛氏祖根在河南原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韶山毛氏的始祖为周文王之子毛伯郑 ,其封地在荥阳附近 ,即今河南原阳。毛国被灭后 ,毛伯郑的后代以国为氏 ,是为毛姓。其 2 2世毛遂定居河北鸡泽 ,其后代后又返归原阳。西晋末 ,其 5 2世毛宝因战乱迁至江南 ,子孙定居浙江衢州。北宋初年 ,毛让一支迁居江西吉水。元至正年间 ,毛让之后毛太华迁至云南澜沧卫 ,后告老返内地定居湖南韶山。  相似文献   

8.
湖南地灵人杰,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发掘与弘扬湖湘和谐文化,以湖湘文化的和谐魅力激发全省人民建设和谐湖南的热情,推动我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是湖南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保存着一套珍贵的《韶山毛氏族谱》。我国明、清两朝时,各地修族谱之风盛行。族谱,即宗族或家族的谱系,韶山毛氏自清乾隆二年(1737年)起亦开始撰修族谱,次年完成一修。光绪七年(1881  相似文献   

10.
发掘与弘扬湖湘和谐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地灵人杰,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发掘与弘扬湖湘和谐文化,以湖湘文化的和谐魅力激发全省人民建设和谐湖南的热情,推动我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是湖南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湖湘文化是中华文化体系中的区域文化之一,人们从不同角度曾做过概括,这对深化湖湘文化的研究和宣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刘云山同志到湖南做调研时,将湖湘文化概括为“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应该说,这是对湖湘文化的特色与优势做了十分精到而全面的概括。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与湘乡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韶山毛氏二修族谱》清楚地记载着韶山毛氏的开山鼻祖毛太华是从湘乡迁去的。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曾对他的秘书谭政说过:“我也是半个湘乡人。”延安时期,毛泽东与斯诺谈话时,无限眷念湘乡外婆家,深情地回忆了在湘乡东山学校求学的情景。在《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二篇文章里,毛泽东多次提及考察湘乡农民运动的情况。建国以后,毛泽东与湘乡的亲朋故旧有着密切的交往。绯紫桥(今菲梓桥)在现在的湘乡火车站附近。然而,谁会知道,毛泽东的祖先500年前是居住在这里的呢?毛泽东的20代祖先叫毛太华,是韶山毛氏的开…  相似文献   

13.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种地域文化造就一方人士的秉性。生长在湖南地区的湖湘儿女无不受湖湘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也就是说,湖湘文化培育了湖南人。在实施富民强省战略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必须弘扬湖湘文化中的优良传统,发挥湖湘文化对实施富民强省战略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作用。同时.在实施富民强省战略和现代化建设中促进湖湘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湖湘文化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种地域文化造就一方人士的秉性。生长在湖南地区的湖湘儿女无不受湖湘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也就是说,湖湘文化培育了湖南人。在实施富民强省战略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必须弘扬湖湘文化中的优良传统,发挥湖湘文化对实施富民强省战略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作用。同时.在实施富民强省战略和现代化建设中促进湖湘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1995年2月7日至8日,在中共湖南省委副秘书长周玉真等陪同下,毛泽东的孙子毛新宇随母亲邵华回到韶山,参观了毛泽东同志故居、毛泽东铜像、毛泽东之路景园、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滴水洞、毛泽东诗词碑林、韶峰、毛氏宗祠、毛泽东家世展和毛泽东同志遗物展。 7日上午10时许,当韶山管理局和韶山市委的同志在韶山宾馆迎候  相似文献   

16.
文萃苑     
《先锋队》1999,(11)
毛泽东的“原配”夫人罗氏《西行漫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毛泽东说:“我对女人不感兴趣。我14岁的时候,父母给我娶了一个20岁的女子,可是我从来没有和她一起生活过,后来也没有。我并不认为他是我的妻子。”《韶山毛氏族谱》记载,和毛泽东有一次婚姻的那个女子姓罗,韶山人。1889年出生,1910年去世。毛氏宗族1911年和1941年两次修纂族谱,都把罗氏列为毛泽东的原配。后一次把杨开慧列为继配,把贺子珍列为再娶。罗氏在毛家地位是得到认可的。毛、罗两家是世交,上两辈就有亲戚关系。罗氏祖母毛氏是毛泽东祖父的妹妹…  相似文献   

17.
柏颖 《湘潮》2016,(4):53-55
湖南因处洞庭湖之南而得名,公元764年(唐朝)设湖南观察使,始有湖南之称,又因湘江贯穿其间,合称为湖湘。从时间上说,湖湘文化是唐宋以后建构起来并延续到近现代的文化形态。作为一种习惯了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从初始代表人物两江总督陶澍、曾国藩、左宗棠,到近现代的谭嗣同、蔡锷、毛泽东。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了湖南人的集体人格。作为一种区域性的历史文化形态,湖南人的特质尤为值得注意,湖南女子也深受影响,有湘女刚烈多情的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出生在湖南湘潭县一个偏僻山村的普通农户家庭.16岁以前没有离开过这个聚族而居的封闭乡村.除了偶尔到离家不远的外婆家小住一段时间外.在这里几乎度过了自己儿童、少年时代的全部时光。在韶山冲,毛氏家族祖祖辈辈都是安分守己的种田人,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16岁以前的毛泽东,整个身心就浸润、徜徉在这样一个农家生活环境的氛围之中。1915年4月5日,杨昌济在他的日记中记述了他与学生毛泽东的谈话,评价韶山毛氏家族“风俗纯朴”。自然而然,当地及整个中国异彩纷呈的习俗文化,在毛泽东的文化性格上打上了难以磨灭的烙印。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有着历史悠久和辉煌灿烂的文化。湖湘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堪称一朵奇葩,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影响和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湖湘人物。现代中国最杰出的伟人毛泽东也诞生在湖南这块土地上。当然,毛泽东一生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在于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成功地指导和领导了中国人民的伟大革命实践。但是,毛泽东毕竟是从湖南这块土地上举步的,他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因此必然接受湖湘文化的影响和作用,其思想和作风的形成,一定程度上正是吸取了湖湘文化中积极的东西。  相似文献   

20.
张学文 《新湘评论》2023,(22):14-16
<正>湖湘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和道德规范,挖掘、传承和发展湖湘文化中的廉洁基因、家国情怀,对加强新时代家风建设、以纯正家风涵养清朗党风政风社风、建设清廉湖南具有积极意义。湖湘文化具有优秀的廉洁基因湖湘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特的廉洁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