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一直以一种仰视而神秘的心态注视着影响世界变幻的政坛伟人们。那么,在他们的重年乃至青年时代,是否他们已具备了不同常人的某些特质?是历史选择了他们,还是他们选择了历史?他们走上政坛的最初动机是偶然还是必然?  相似文献   

2.
伍后正 《政府法制》2012,(26):25-25
康熙执政60年大庆。在“千叟宴”上.康熙把第一碗酒敬给了太皇太后孝庄和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把第二碗酒敬给了列位臣工和天下子民,第三碗酒他却要敬给他的死敌们。康熙深情豪放。掷地有声地说:“鳌拜、吴三桂、郑经、噶尔丹、朱三太子他们都是英雄豪杰呀,是他们造就了朕,是他们逼朕立下了丰功伟业。朕恨他们,也敬他们,可惜他们都死了,朕寂寞呀。朕不祝他们死得安宁,祝他们来生再以朕为敌吧!”  相似文献   

3.
高墙虽遮蔽不了他们过人的才赋,但高墙外风云变幻。他们能否再找回昔日的荣光?是“江湖”抛弃了他们,还是他们遗忘了江湖?  相似文献   

4.
《检察风云》2012,(2):9
他们,是一连串响亮的名字。他们,出生于19世纪80年代。他们成长于清代,成名于民国,影响到当代。他们生活于急剧动荡的中国社会,他们既看到了清政府的软弱无能,亦看到了列强的强硬无理;他们既浸润了中国千百年来的古老文明,又接受了西方的新式教  相似文献   

5.
当一个人身陷高墙之内,失去亲人和朋友的关心与爱护,其痛苦的心情可想而知。但在开封市劳教所,收教的劳教人员不仅没有人歧视他们,反而受到了管教干警无微不至的关怀。当每一位劳教人员解教时,他们都对劳教所表现了深深的眷恋之情。他们流着泪称劳教干警是他们的“再生父母”,亲切地称劳教所是他们的‘’娘家”;并发自肺腑地说,是劳教所的干警用一颗博大的爱心唤醒了他们的泯灭的良知,使他们告别了不堪回首的昨天,走向了新生。 劳教人员王某自幼父母双亡,吃的是百家饭,穿的百家衣,遭受了世人过多的冷漠与歧视,使他养成了孤僻…  相似文献   

6.
幸福是什么?认识他们之后,我常常这样自问。他们,是一群来自玉树灾区的孤儿。在近半年的接触中,他们告诉了我,什么是幸福。  相似文献   

7.
信仰的力量     
杨静 《法治研究》2006,(5):45-45
公元二三世纪,在古罗马气势雄浑的灰色城墙里,诞生了这样一类群体:他们德高望重,巧舌如簧,他们分析精妙,心思缜密,他们穿梭于大街小巷之中,往返于平民贵族之间,他们或狂傲或冷静,或势利或刚正,他们是权力民心间微妙而强大的砝码,是司法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若干年后,历史与现实共同赋予了他们一个响亮的名字——律师。  相似文献   

8.
实实在在的,我在高墙电网的监狱内听到了罪犯面对满头银丝的学界权威所进行的答辩,看到了他们创造发明的一件件实物;实实在在的,我听到了全国“星火杯”创造发明竞赛评委宣读的12名获奖犯人的名单,看到了他们从电光源专家蔡祖泉手里接过了烫金的获奖证书。 实实在在的,他们是罪犯,是最为人憎恶的罪犯!他们贪财,挥霍无度,化公为私;他们贪色,道貌  相似文献   

9.
陈军  孔祥凤 《法庭内外》2014,(12):50-52
在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是法官,不是执行员;他们不穿法袍、不戴法徽,他们是房山区法院里特别的一群人,他们着警装、戴警帽、有警衔,他们维护着审判执行的秩序,保证着司法的权威,他们是司法警察。司法警察大多数是从部队转业,从"兵"到司法警察,他们实现了"特种兵"的完美蜕变。  相似文献   

10.
他们,是一连串响亮的名字。 他们,出生于19世纪80年代。 他们成长于清代,成名于民国,影响到当代。 他们生活于急剧动荡的中国社会,他们既看到了清政府的软弱无能,亦看到了列强的强硬无理;他们既浸润了中国千百年来的古老文明,又接受了西方的新式教育;既植根于中国广袤的土地,又不辞辛苦远渡重洋求新求变…他们在当时的中国各个领域,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他们,是一群特殊的人:老三届; 他们,是一群优秀的人,检察官; 他们,是一群光荣的人,与共和国同龄。 在中华人民井和国诞生50周年之际,他们也走过了风雨激荡的50年人生历程。他们和共和国一起成长,每一个脚步都与共和国的进程紧密相连,每一个人的命运都与共和国的发展休戚相关。 “既然历史把我们推到了同一条船上,我们就别无选择!大家只有齐心协力,奋力划桨,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国事就是家事,大家就是国家。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当我们采访这一群与共和国同龄的检察官时,深深地被他们的历史使命感所打动。他们不辱使命,为共和国创造了光辉的业绩,为检察事业留下了不平凡的足迹。历史应该记住他们,共和国应该为他们感到骄傲!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小武和小珍是我读师专时的同学,读书时他们就已经 在恋爱了。毕业后,他们一起分配到一个偏僻的乡镇中学教 书。不久,他们就结婚了。如果不出什么意外,他们将在小镇 幸幸福福地过一辈子,可是,后来事情发生了改变,他们平 静的生活被打破了。本来两个人的工作干得很出色,突然有 一天,在一次聘用中,他们夫妻竟双双落聘。为什么会这样? 小武去问校长,校长的理由是:"你的妻子在工作中没有与 班主任配合好,所以落聘了。而你们是一家人,她走了你留  相似文献   

13.
他们是为人关注的明星,工作中的他们铁面、不羁、不苟言笑.但是因了一个角色,他们在生活中都呈现了温情柔肠的一面.这个角色就是"父亲".  相似文献   

14.
《法律与生活》2009,(21):51-51
他们是为人关注的明星,工作中的他们铁面、不羁、不苟言笑。但是因了一个角色,他们在生活中都呈现了温情柔肠的一面。这个角色就是“父亲”。  相似文献   

15.
三万里追梦     
他们是8位"80后",他们是心怀梦想并敢于追寻的探路者。为了支持奥运,他们从奥林匹克运动的发源地雅典,一路骑行,穿越欧亚,于08奥运开幕前夕回到北京。150天,他们骑行30000里,完成了一次"不可能之旅"。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是职工队伍中的特殊群体,他们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他们需要受到尊重。他们渴望得到援助。他们应当获得帮助.作为一个法律工作者.我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句话的原创者和践行者是齐明亮。他认为这是自己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然.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泗洪县纪委聘用了68名“特别监督员”。他们与纪委单线联系,他们的身份保密,他们的任务是对官员进行“隐性监督”。  相似文献   

18.
律师是一种既凤险又不可缺少的职业律师到底是什么人?尽管自己也作了几年并且还在继续作兼职律师,却一直在思考这一最基本的问题。在我看来,中国律师最显著的特征是“双面人”。在当事人眼中,律师是救世主,是茫茫黑夜中的一颗星辰、滔滔急流中的一叶方舟。假如当事人真的是受了冤屈或损失,他们便把律师当作匡扶正义的化身,希冀律师能洗刷强加在他们身上的罪名或替他们挽回损失;假如他们其实就是罪犯或违约者或侵权者,他们也把律师当作能挽既逝之波、扶已塌之厦的神侠,期望律师能减轻他们的罪责或民事责任。于是律师许然成了大恩大…  相似文献   

19.
每当我经过中央电视台东门,总会看见门外排着长队,他们是来向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反映情况的。他们当中有许多人衣衫褴楼,满脸悲愤,大约是遭受了巨大的冤屈;他们当中也有许多人手里拿着厚厚的材料,甚至还担着几十个、几百个群众的手印;他们当中还有个别人举着标语横幅,例如“生命不止,告状不已”等等。他们把所有希望寄托于焦点访谈。他们相信,假如焦点访谈报道了他们的事情,那么转机就会出现——即使是那些被拖延几年。几十年的冤假错案,也有可能得以平反。然而,焦点访谈每天只能报道一件事情,以中国之大,不过是杯水车…  相似文献   

20.
黄峥 《检察风云》2000,(11):72-73
他们都是一些十七八岁的孩子,一些因受到社会消极不良因素影响而心灵被扭曲、灵魂被玷污的孩子。他们本应在课堂里与同龄人一起努力读书,但是他们却为了寻求刺激竟然结伙抢劫,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检察官受理了这起案件后,用真情、爱心唤醒了他们的良知,使他们获得了新生,重新拥有了一片灿烂的天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