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农一师一团,提及孟繁宾,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孟繁宾养猪已有14个年头,14年建成了两个分别占地2200平方米种猪场和1000多平方米的育肥猪场,发展成现在年出栏4500余头、固定种猪160余头、年纯收入近20万元、固定资产达到100万元的养殖规模。  相似文献   

2.
<正>2009年11月11日,在农四师七十二团举办的"生态养猪法"经验交流会上,有一位女士,外表朴素,说话流利。她的演讲朴实、真诚,博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她就是七十二团生态养猪致富女能手马莉君。  相似文献   

3.
正陈家山是一师二团三连一名养殖户,他以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汗水,依靠师市的富民政策,创办起了陈家山养殖场,夫妇俩依靠多元增收,年纯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成为二团致富路上的领头雁。1999年,陈家山来到了二团三连。最初靠着妻子承包的40亩棉花地,每天起早贪黑辛苦经营,但远远满足不了家庭开支及孩子上学的需要。经过反复思考,终于决定发展养猪。  相似文献   

4.
农九师一六二团农六连职工张金山,合理搭配饲料,科学养猪,2004年纯收入7万元。 2001年,在团出台的发展庭院经济优惠政策的引导下,张金山投资8万余元,在远离连队一公里多的盐碱滩上,建成了占地4428平方米的玻璃钢窗、加压水冲式现代化养殖场,购进13头长白条、约克夏生产母猪,2头杜洛克种公猪,进行杂交饲养,大  相似文献   

5.
<正>对大学生陈建刚来说,自2009年1月起,当上了农二师二十四团"养猪协会"总经理助理一职,是他人生的一个新的起点。而通过一年的苦干,他也终于找到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相似文献   

6.
2011年贵州电网公司在威宁自治县迤那镇启动"万个支部结对、万名党员帮扶"活动至今,共投入3186万元对迤那电网进行升级改造,同时投入100多万元帮助迤那实施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危房改造、产业发展等项目。"养猪不赚钱,养猪为过年。"两年前,迤那人何明学和其他人一样,养猪只为过年。两年后,何明学办了一个养殖场,养了60头猪。何明学说:一年赚了几万块,这让他"想  相似文献   

7.
正她外表朴实无华,是一位坚韧、刚强,富有胆识和气魄风范的女性。经过几年的打拼,她固定资产达100多万元,年收入都在50万元,她就是二师二十七团十连养殖户褚瑞芬。2004年,在兵、师、团政策的扶持下,褚瑞芬和丈夫开始着手从事养猪事业。从起初的108头发展到如今的3000多头,养殖场发展到3000平米,每年收益将近四五十万元。  相似文献   

8.
<正>8月14日,农七师一三0团九连退休职工何兴玉一大早就起来喂猪了,看着那大大小小的育肥猪抢着吃食,何兴玉禁不住喜上眉梢。何兴玉退休以后就开始养猪,如今10多年过去了,她已经成为了一三0团远近闻名的养猪专业户,是该团的"养殖状元"之一。  相似文献   

9.
她虽然外表朴实无华,但却是一位坚韧、刚强,富有胆识和气魄风范的女性.经过几年的打拼,她固定资产达100多万元,年收入都在50万元,她就是二师二十七团十连养殖户褚瑞芬. 2004年,在兵、师、团政策的扶持下,褚瑞芬和丈夫开始着手从事养猪事业.从起初的108头发展到如今的3000多头,养殖场发展到3000平方米,每年收益将近四五十万元.  相似文献   

10.
5月30日,在农七师一二九团红燕养殖场,笔者见到了具有传奇人生经历的张红燕。看着她那粗糙的双手,笔者无论如何也无法将眼前这位养猪能手与大学教师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1.
<正>她是十师一八一团公认的"养猪能人",更是一位带领亲朋好友一起致富的"致富能手"。她就是一八一团六连创业带富标兵柴玉琴。1993年,她只身一人从甘肃老家来到新疆打工。人地不熟悉,她每天六点就去劳务市场找活干,不管是工地上装砂子,地里铺膜,点种等什么样的累活、重活都去干,这些靠临工挣来的钱只能维持温饱。1995年,在一次朋友聚会中,柴玉琴听朋友们说起养猪的事,这让她眼前猛地一亮。她想,自己家有这么  相似文献   

12.
"这些年,我是工会贷款的老客户,靠团工会贴息贷款养猪养鱼才慢慢发展壮大起来,去年又养了藏獒,多亏了团工会大力扶持我,使我过上了现在的好日子……"这是二师二十四团六连养殖户邓显友说的一段话。今年50出头的邓显友是二十四团六连一名普通职工,因家庭兄弟姐妹多,排行老七,周围的人都习惯称呼他邓老七。  相似文献   

13.
在三师四十五团这片土地上,数万名建设精英灿如群星,他们中间有一个人如同一棵深情的红柳装点在大漠边沿,把这块土地打扮得多姿多彩,她就是二十一连连长何国珍,这也是三师农牧团场中少有的女连长。何国珍,1980年来到新疆,在四十五团高中毕业后,就到轧花厂、畜牧公司打零工,一个女人养猪、杀猪,成为四十五团人人皆知的"养猪大王",艰苦的生活练就她不服输的性格。  相似文献   

14.
<正>农一师一团由女职工委员会牵头,积极引导和鼓励广大妇女组建专业协会,拓宽妇女增收渠道。一团重视提高妇女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员技能素质,先后成立了养猪、  相似文献   

15.
正杨秀珍是二师二十九团小有名气的养猪大户,近年来,她依靠工会自营经济贴息贷款政策,加上自己敢闯敢干的性格和勤劳肯干的不懈努力,依靠养猪走上了致富路。然而,谁能想到,10多年前的杨秀珍还只是一个贫困户。那时杨秀珍在单位承包了50多亩棉花地,由于不懂管理,连年亏损,为了生活,她空余时间到别人养殖场打工挣  相似文献   

16.
二师二十二团通达社区计生协会会员程慧是计划生育工作"三结合"的典型.在团计生协、工会、妇联的资助引领下,程慧夫妇2006年开始,自筹资金建起了一座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集养殖、育肥、繁育一体化的"慧康养殖场".现在,拥有固定资产110万元的程慧,回顾二十余年个体养殖的点点滴滴,感慨万千:发展个体养殖事业使程慧走上了一条阳光明媚的致富大道!  相似文献   

17.
农二师二十九团四连女职工张新荣依托日光温室大棚发展养猪,成了连队的"暴发户"。2011年她获纯利11万余元。在他人眼里,张新荣确实找到了一个生财有道的"肥活儿"。但她身后留下的一串串致富足迹,更令人钦佩。  相似文献   

18.
史伟 《实践》2014,(4):33-33
“养猪是个好项目,我已经坚持养了20多年。现在村里又建起了这么好的养殖小区,我就把嫁到外地的两个女儿也叫了回来,跟我一起承包了6栋猪舍,到现在已经出售了两茬猪,共出栏100余头,纯收入5万多元……”说起养猪,库伦旗扣河子镇罗家杖子村的养猪大户李树本,指着新建成的养猪小区打开了话匣子。  相似文献   

19.
<正>走进威宁县万潮镇香炉山村生猪养殖场,十几个养殖大棚映入眼帘,养殖户袁大成正在圈舍里精心查看猪仔生长情况,万潮镇防疫站工作人员在给这些猪仔检疫,为这一批生猪出栏做准备。看着这些白白胖胖的猪欢快吃食,此情此景,让袁大成喜上眉梢,甜进心坎。作为香炉山村第一批养殖示范户,袁大成靠养猪可谓赚得盆满钵盈,"现在我和我老婆两个人就专心养猪,一年养2批猪,盈利30多万元,有温氏公司收购肥猪,我们养猪心里踏实。"尝到甜头的袁大成非常坚定。  相似文献   

20.
<正>为了给职工创造增收致富的环境,农五师八十八团工会开展了"争亮点工程、创一流工会"活动,农七连依托乡土人才和地理优势,以活动为载体,将养猪、养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