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978年5月开始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是一次思想大解放。这一次思想大解放,成为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先导。今年,是这场大讨论的三十周年。回顾总结这段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明确地提出了判断改革开放政策措施姓“社”姓“资”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个有利”标准的提出,消除了顾虑,排除了干扰,解放了思想,端正了方向,使难以说清的问题迎刃而解,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要充分发挥“三个有利”标准这一思想武器的作用,必须对它有个正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正> 党的十三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生产力标准提到第一位,是党的十三大在理论上的重大贡献。十年前进行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带来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和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生产力标准的学习讨论,是真理标准讨论在新的形势下的继续和深入。开展生产力标准讨论,无疑将推动我们思想的进一步解放和我国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开展生产力标准的学习、讨论和探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理论上,将是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基本观点,结合时代条件和中国实际发展马克思主义,明确什么是社会主义,我国现阶段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摒弃唯心主义的空想和教条主义的说教,使社会主义从“天上”落到“地上”,  相似文献   

4.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小平同志就提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倡导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打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带来了全党思想的大解放,实现了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那次思想解放落脚到经济上的最大成果,是在八亿人口的农村全面推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  相似文献   

5.
从实践标准到“三个有利于”标准林地二十年前的“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是在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直接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开展起来的。其中心问题是,究竟是以本本或语录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还是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相似文献   

6.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就是解放思想、冲破束缚、改革体制、谋求发展的历史。思想解放.是改革和发展的火车头。3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经历了两次大的思想解放,第一次是”真理标准讨论”的思想解放.以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主题报告为标志,向思想僵化、教条主义、个人崇拜发起大;中击,极大解放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第二次是“市场化改革姓社不姓资”的思想解放,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先后有过四次大的思想解放。即:延安整风运动、真理标准大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党的十五大。并且,每次思想大解放都形成了全党的空前团结,带来了革命和建设的巨大胜利。党的许多重大决策都体现了思想...  相似文献   

8.
解放思想打破禁锢中共山西省委常委、秘书长武正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经历了三次思想大解放。第一次是以真理标准大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工作重点转移,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
《前进》1998,(5)
继续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前进——纪念真理标准问题讨论20周年本刊评论员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迄今已经20年了。这场大讨论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次思想大解放,对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二十年来,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  相似文献   

10.
有人写文章说:“三个有利于”“既没有公与私的标准,也没有姓‘社’姓‘资’的标准”。这种观点说白了就是:只要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什么都可以干,管它姓“社”姓“资”。一段时期,这种观点相当流行。于是就有了第二次思想解放冲破姓“社”姓“资”的束缚;第三次思想解放冲破姓“公”姓“私”的束缚之类说法。对这种观点和说法,开始我也有同感。可是认真读一下邓小平同志的原著,就觉得不对了,可以肯定地说,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姓“社”而不姓“资”;是要有利于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1.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提出了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判断姓“社”、姓“资”、衡量改革开放成败得失的主要标准(以下简称“三条标准” )。小平同志这一论断,站在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高度,从根本上回答了人们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关于姓“社”、姓“资”的疑虑,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开阔  相似文献   

12.
5月16—17日湖北省哲学学会1998年年会在荆州师专召开,与会专家学者40余人,提交论文30余篇。会议以《纪念真理标准问题讨论20周年和展望对世纪哲学的发展》为主题展开了研讨。省社联主席、学会会长陶德麟教授在会上以当年亲身参加大讨论的激动感慨的心情,作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历史回顾与重大意义》的专题发言。他说,当年参加那场大讨论,第一次真正感受到哲学问题的讨论对于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命运有那么重大的意义。他在发言中着重阐明了:1、从实践标准到生产力标准再到“三个有利于”价值标准的逻辑必然性问题;2、解放思想和实事…  相似文献   

13.
周谦 《群众》2008,(9):41-42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改革开放30年最宝贵的经验就是解放思想,30年前真理标准大讨论突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讲话突破了“姓资姓社”的束缚。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坚持解放思想这个法宝,勇敢地从制约科学发展的观念、体制和机制束缚中解放出来.以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4.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场讨论解放了长期禁锢的思想,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年前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的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引发了我国本世纪继“五四”运动、延安整风运动之后第三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这次思想解放为我国全面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转折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我国经济学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政治环境。通过讨论确认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中国经济学界得以一次次  相似文献   

16.
三十年前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显示了思想的力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思想需得解放,原因有三:一是偏见,二是蒙蔽,三是禁锢。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以下总的简称“三项标准”或“三个有利于”,分别则简称“生产力标准”、“国力标准”、“生活标准”)关于“三项标准”的性质,现在有三种理解:一是归结为“性‘资’姓‘社’问题的判断标准”,二是归结为“判断改革开放成败的标准”;三是归结为社会主义社会本身的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8.
20年前,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席卷神州大地。真理标准讨论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重要思想准备,而十一届三中全会又开辟了党的历史的新时期,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和新理论。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来说,这场讨论、这次会议的伟大意义再怎么估价也不过分。纪念真理标准讨论20周年,最根本的是要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此就必须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者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否则,就不可能冲破旧思想的束缚和禁锢,就不可能有思想的解放。没有思想的不断解放,就不可能有我们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的确立与思想路线密切相关。20年前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思想解放运动,使全党和全国人民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上统一了认识,思想从“两个凡是”和“文化大革命”及其  相似文献   

20.
高举旗帜把握精髓20年前,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中国大地轰轰烈烈地展开。它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激起全国性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大潮,成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思想先导,并由此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历史帷幕。正是由于这场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