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阿拉伯国家剧变与“威权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自突尼斯的民众运动以燎原之势蔓延至整个阿拉伯世界,改变了相关国家的政治生态,对北非中东地区乃至世界格局将产生深远影响。阿拉伯各国的威权政府虽然在初期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国家发展,却未能抓住有利的战略机遇期实现转型,一些超长期执政的威权领袖逐渐堕入贪腐失效轨道,因而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民众运动的冲击。突尼斯和埃及的政权已经更迭,利比亚、也门、巴林和叙利亚正经受着严峻考验,其他各国受到的冲击因国情不同而有所差异。整体上看,利比亚的局势发展影响着叙利亚的未来命运,而叙利亚可能成为“阿拉伯之春”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2.
“阿拉伯之春”与西方意识形态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震 《现代国际关系》2012,(6):15-19,36
2011年发生的"阿拉伯之春"与西方意识形态渗透不无关联。长期以来,西方国家一直通过多种渠道对中东地区进行意识形态渗透,该政策导致部分阿拉伯国家丧失政治改革主导权,执政当局统治基础被削弱,部分社会精英思想出现混乱,最终催生、加剧了2011年阿拉伯世界的政治与社会动荡。  相似文献   

3.
唐志超 《和平与发展》2013,(3):64-76,131-142
2011年初爆发的中东“阿拉伯之春”不仅对该地区稳定、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带来深远影响,也使该地区的库尔德问题临当重要转机,库尔德人正迎来新的历史机遇,不过从目前情况看,一个统一的库尔德斯坦国在可预见的将来仍然不太可能出现。  相似文献   

4.
当前阿拉伯国家的权力更替暴力特征突出。双方权争之所以你死我活,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阿拉伯政治运行受到三大内在逻辑支配,即宗派主义、威权主义和现代国家意识。由此使强人政治在中东屡见不鲜。而在当前如火如荼的政治变革中,如果忽视阿拉伯政治的独特土壤,很可能使政治变革陷入新的误区。  相似文献   

5.
2010年底起于突尼斯、2011年以来迅速扩散的北非、中东动荡引起了世界广泛关注,其发生的根源、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对中国的启示及中国的应对也是目前我国政界、学界集中探讨的热点问题。当前中东变局的深层根源是什么?骨牌效应会扩散到哪里?会不会改变中东政治力量对比甚至重塑中东战略格局?会不会影响全球战略态势?中东变局对中国的经济影响与战略影响如何?中国从中东变局的发生根源及其影响中可得到些什么启示?围绕这些问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现代国际关系》杂志社于2011年3月10日举办了题为"当前北非、中东变局及其影响"的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国防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及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2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他们从不同角度就上述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现将部分与会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辑录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2010年底起于突尼斯、2011年以来迅速扩散的北非、中东动荡引起了世界广泛关注,其发生的根源、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对中国的启示及中国的应对也是目前我国政界、学界集中探讨的热点问题。当前中东变局的深层根源是什么?骨牌效应会扩散到哪里?会不会改变中东政治力量对比甚至重塑中东战略格局?会不会影响全球战略态势?中东变局对中国的经济影响与战略影响如何?中国从中东变局的发生根源及其影响中可得到些什么启示?围绕这些问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现代国际关系》杂志社于2011年3月10日举办了题为"当前北非、中东变局及其影响"的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国防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及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2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他们从不同角度就上述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现将部分与会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辑录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当代埃及威权主义政治合法性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2年七月革命后,埃及建立起威权主义的政治统治模式。埃及之所以走上这条道路,从宏观角度分析其合法性构成至少具有三方面因素:首先,历史上根深蒂固的专制主义政治传统提供了长期而普遍的相适应心理环境,使人们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能够接受威权主义统治;其次,革命后埃及加快现代化进程的经济政治动员,客观上要求威权主义政府的强力推动;最后,纳赛尔特性,以及纳赛尔、萨达特和穆巴拉克三任总统,都具有强烈的威权主义政治诉求所强制构成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出现和解势头,突出表现为阿联酋、巴林、苏丹和摩洛哥等四国于2020年与以色列签署《亚伯拉罕协议》,实现关系正常化。这是继1979年埃及与以色列媾和、1993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与以色列言和以及1994年约旦与以色列建交之后,阿以关系的又一重大突破,继而推进阿以双方在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尤其是短期内由经贸扩展到外交、安全等领域。阿以和解的驱动力源自以色列、部分阿拉伯国家和美国等有关各方根据地区形势变化作出的战略调整。2023年1月以来,以色列极右翼政府推行强硬政策,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冲突不断升级,给阿以和解蒙上阴影。有鉴于巴勒斯坦问题、阿拉伯国家与以美深层次矛盾等制约因素,阿以关系的根本改善仍面临不少困难与障碍,全面和平之路依然曲折漫长。  相似文献   

9.
阿拉伯国家的政治文化是阿拉伯民族关于政治生活的心理学。阿拉伯国家的政治文化只是阿拉伯文化流变历史进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与特殊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阿拉伯地区政治生态先后经历了民族国家构建、伊斯兰复兴运动以及最近席卷西亚北非的阿拉伯之春。在此期间诸多政治思潮、宗教主义与文化观念融入到阿拉伯国家,深入到政治生活的各个层面,构成阿拉伯国家政治文化丰富多彩的内容。由于阿拉伯世界特殊的宗教地域特色,导致其政治文化不可避免地具有阿拉伯民族性与伊斯兰宗教性,二者的此消彼长则是阿拉伯政治文化最鲜明的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0.
"阿拉伯之春"的到来重新凸显了西方因反恐需要而一度有所弱化的人道主义干预.但与过去有所不同的是,此次大规模人道主义干预由于蕴涵了浓厚的功利主义动机,从一开始就受到广泛质疑.更为重要的是,新一轮的人道主义干预不仅无助于有关国家问题的解决,反而可能导致国际体系走向碎片化,国际秩序呈现出更加不稳定的变化态势.  相似文献   

11.
2010年底起于突尼斯、2011年以来迅速扩散的北非、中东动荡引起了世界广泛关注,其发生的根源、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对中国的启示及中国的应对也是目前我国政界、学界集中探讨的热点问题。当前中东变局的深层根源是什么?骨牌效应会扩散到哪里?会不会改变中东政治力量对比甚至重塑中东战略格局?会不会影响全球战略态势?中东变局对中国的经济影响与战略影响如何?中国从中东变局的发生根源及其影响中可得到些什么启示?围绕这些问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现代国际关系》杂志社于2011年3月10日举办了题为"当前北非、中东变局及其影响"的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国防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及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2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他们从不同角度就上述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现将部分与会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辑录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国家民族主义与阿拉伯国家的文化整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阿拉伯世界 ,国家民族主义在文化整合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这种以国家为载体的国家民族主义主要是通过宣扬传统文化、改变原有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发展现代教育和大众传媒等方式来进行文化整合。然而 ,这种由民族主义主导的文化整合进程 ,由于无法妥善地处理寻求差异与追求共性的矛盾 ,无法有效地区分政治认同与族裔认同 ,因而导致了政治认同的混乱和文化整合的不成功。  相似文献   

13.
2011年以来,席卷西亚北非的“阿拉伯之春”运动对埃及和突尼斯产生了重大的政治和社会影响。在该运动产生的各种研究议题中,参与过此次运动的民众对于该运动的评估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作者以“革命者的失望”为视角对此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革命者的失望”这一变量反映了“革命联盟”在胜利后的分裂进程,是转型阶段中各种政治力量权力斗争、经济冲突与理念冲突的体现。以上三种类型的冲突可操作化为民主支持度、经济地位和政治伊斯兰等三个变量,并根据“阿拉伯民主晴雨表”的数据,对以上变量与“革命者的失望”的关系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在突尼斯和埃及两国都出现了先前运动参与者对此运动发展的失望问题,不过,具体影响失望的变量在两国有所不同。在民主支持度上,虽然埃及和突尼斯民主支持度对参与者的失望都有着显著的影响,但是其方向完全相反。在经济地位上,突尼斯呈现出了显著的影响,但是埃及却没有出现显著的影响。在政治伊斯兰问题上,作者创新性地将政治伊斯兰分成政策伊斯兰、政党伊斯兰和政权伊斯兰等三个维度,并且发现三个维度的政治伊斯兰在埃及和突尼斯两国呈现的影响并不相同,反映了政治伊斯兰与“革命者失望”之间的微妙复杂联系。  相似文献   

14.
孔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基石,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国际政治和外交思想。孔子以道义、礼制和信誉为起点,论述了道义、礼制和信誉与国家权力、国际合作和国际和平之间的关系,形成了孔子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孔子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具有内外联系、道义至上以及和平主义的基本特征。孔子主义是新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思想来源,催生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外交准则、持久和平的奋斗目标、和平发展的外交战略以及和谐世界的外交理想。研究孔子主义有助于建设和发展有中国学派和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  相似文献   

15.
2010年年底以来发生在西亚北非的"阿拉伯之春"以及以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为代表的系列"占领"运动,被国内外学术界视为构成新一轮全球抗议周期的组成部分。作者从社会运动理论有关主框架和抗议周期之间的关系出发,考察了"阿拉伯之春"和系列"占领"运动之间的联系与异同。"阿拉伯之春"中一个具有创新性的"变革"主框架的出现,构成此轮抗议周期兴起并具备强大动员能力的重要原因;而当系列"占领"运动在借鉴"阿拉伯之春"的话语和象征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占领"主框架时,抗议周期在主框架上经历了从"变革"到"占领"的转型过程。然而,与"变革"主框架相比,"占领"主框架在经验的可信度、经历的可测量度和观念的重要性上存在明显不足,这是系列"占领"运动的动员能力无法与"阿拉伯之春"相比的重要原因。鉴于从"阿拉伯之春"到系列"占领"运动之间的意义和象征体系的转型并不成功,大致可以预料,除非新的社会运动对话语体系进行创造性的改造,否则,这一波全球抗议周期将趋于式微。  相似文献   

16.
近期,美欧等西方国家的"反全球化"动向日益突出,表现在拒绝外来移民、要回国家主权、压制新兴国家等方面,主要原因在于内部贫富分化加剧以及外来竞争压力。由于资本逐利本性和技术进步前景不会改变,"反全球化"不会逆转全球化潮流,但可能促全球化进入"盘整期",短期看速度会有所放缓,中长期看可能更多体现"公平因素"。透过"反全球化"现象还可看出,全球化和世界经济要平稳健康发展,还需要在深层次上讨论和解决国际经济秩序变革、国家发展模式选择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史纪合 《西亚非洲》2006,8(4):11-15
历史上,中东地区的阿拉伯基督教徒长期处于“受保护人”的地位,但他们仍为阿拉伯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近代以来,他们引进西方近代价值观念,积极投身于民族解放运动,推动了阿拉伯文化的复兴和民族意识的觉醒。现代民族国家建立后,阿拉伯基督教徒首次获得了平等的公民地位。他们积极投身于新生的阿拉伯国家社会建设,并有力地促进了国家的政治稳定与发展。鉴于阿拉伯基督教徒的特殊身份,国际社会对他们寄予厚望,期望他们能够在基督教-伊斯兰教、阿拉伯-西方文明对话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阿拉伯国家与中国的友好关系由来已久,长期以来,广大阿拉伯国家与中国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相互支持,求同存异。阿拉伯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与中国政府和人民在持续不断的交往中结下了日益深厚的友谊,这种友谊为双方持续、稳定的经贸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阿中经济具有明显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9.
作为体系外最大反对党,埃及穆斯林兄弟会一直受到当局镇压。为此,穆斯林兄弟会采取了一系列自我修正措施,谋求通过融入体制内实现最终改变体制的目标。今天的穆斯林兄弟会已经成为埃及政坛的改良派。尽管拥有广泛阶级基础的穆斯林兄弟会在2011年埃及政治变局中未能发挥与其实力相称的作用,但它今后仍将在埃及政坛占据重要空间。  相似文献   

20.
2015年初以来,也门局势动荡急剧升级。2月6日,也门胡塞武装组织宣布成立总统委员会和全国过渡委员会;3月26日,应也门总统哈迪求助,沙特等国对胡塞武装展开越境军事打击。也门国内恐怖主义势力日益猖獗,并乘政局动荡之机兴风作浪。恐怖主义与也门国内恶劣的经济社会环境和长期动荡的政治局势相互作用,产生联动效应。也门国内外有关方面不断加强对也门恐怖主义问题的管控,主要采取了经济援助、政治调停、军事反恐三种手段。也门政治稳定短期内难以恢复,如何优化管控措施、遏制恐怖主义将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应对也门问题时需要努力破解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