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共产党宣言》蕴含着丰富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其中,作为工人阶级代表的共产党人进行无产阶级运动时要始终为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服务,并指明了为了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要首先实现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依据《共产党宣言》中"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把人民放在首位,并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制定各项方针政策,使党在百姓心中的地位更加稳固,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使人民走出了贫困,国家也变得繁荣富强。党的十九大更是继续强调人民在国家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重要性,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落实到党的工作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2.
"文化军队"思想的提出是历史的必然,高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文化军队"内涵主要是坚持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坚持文化与人民群众相结合。党的十九大以来,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文化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质与量的统一,促进文化繁荣发展,树立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3.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思想理论创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之一,也进一步回答了"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的基本问题。该文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三个方面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内涵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科学地阐明了人民群众历史主体思想,为无产阶级政党确立了根本观点和根本立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了人民主体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对人民主体地位做了一系列新阐释新发挥,突出强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党的十九大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概括提升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优势,突出了人民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强大根基。以坚持人民历史主体地位为核心和起点,逻辑地展开论述坚持人民赋权主体地位、人民监督主体地位,以坚持人民利益主体地位为逻辑归宿,实现了人民的利益主体与价值主体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5.
"人民观"就是人民利益至上的人民思想,是共产党人对人民群众的根本观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人民观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升华和凝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立场区别于其他性质政党的核心。"人民观"的价值体现在:尊重"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现伟大事业胜利的前提;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党一以贯之的使命;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关键;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政治优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作出了系统谋划和战略布局,明确必须遵循"五个坚持"的重大原则.在"五个坚持"重大原则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旨归,坚持新发展理念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引领,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路径,坚持系统观念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成就,形成了经济发展的中国经验,主要包括: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统领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发展目标和价值追求;开放包容,注重批判地吸收借鉴国外经济学理论和发展经验;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建党96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带领全国人民在把握时代脉搏中不懈奋斗、砥砺前行。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新定位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党中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方法,深入分析中国发展建设实际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做出的科学判断。我们要牢牢把握"两个没有变"的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时代内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是历史鲜活经验的生动结论,具有生成发展的合理性、内涵的丰富科学性。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理论创新推动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的新发展,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障共同富裕思想的深刻践行。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胸怀天下,为推进共同富裕提供政治保证和支撑力量,体现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10.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关乎发展问题的重要理论成果。文化发展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这一背景的影响下,首先,文化发展需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为人民带来丰富多彩的思想理论和文艺作品,一切为了人民;其次,充分发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一切依靠人民;再次,在满足了文化需求和坚持以人民为创作导向的基础上,实现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相似文献   

11.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着人民主体思想发表了许多重要讲话,赋予了"人民主体"思想新的内涵,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十九大上再次强调这个发展思想,这些都体现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思想和价值取向。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也体现出历代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价值追求,并在推进"四个全面"和"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中,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这一思想对于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夯实党的执政地位、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给予了高度重视,特别强调"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文化权益是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之一,是支撑和满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基本指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部署"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是发挥好文化引领作用,建设具有影响力、凝聚力的主流意识形态,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关键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3.
"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的奋斗目标.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的集中体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必定具有其严密的逻辑构建思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起点,体现在"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的初心,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线;"八个坚持"和"十四个基本方略"则是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起点和逻辑终点顺利衔接的逻辑中介,是方法论,"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浓缩于"八个明确","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练于"十四个坚持";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终点和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15.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宗旨和根本价值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丰富发展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主要包括"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来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权力观、"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历史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奋斗观以及"我是黄土地的儿子"的亲情观。在新时代,必须抓好人生的"总开关",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用发展成果服务人民;严把干部的"权力关",让权力真正用之于民。  相似文献   

16.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群众观在自身全部活动中的创造性应用。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文章以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实际阐述了石油销售企业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基础和前提、初心和使命、方法和路径、谋略和艺术。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主体作用和推动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诉求,贯穿在十八大以来党的各项发展战略和布局中。"共建共治共享"是党吸收现代治理理念并结合中国发展现实所建构的适应中国国情的本土化社会治理模式和治理体系。"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理念明确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旨趣,"以人民为中心"构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价值内核和逻辑主线。  相似文献   

18.
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向度。理论向度上,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新时代坚持人民中心观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来源与重要的实践指向;现实向度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速构建"五位一体"总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实现人民主体地位的重要战略与现实之需;价值向度上,对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科学判断与"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丰富的价值内涵,它是我们党执政之基础,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和维护社会稳定、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价值源自它的科学性,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的正确反映.要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价值,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积极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坚持以人民为本位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进入新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的社会建设思想不断发展和成熟,确立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思想内容。我们党提出的社会建设思想涉及促进就业、调整收入分配、健全社会保障、发展社会事业和加强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问题,其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党的社会建设思想给我们的启示是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前提、改善民生为重点、公平正义为原则、制度机制为保障,全方位、多层次地进行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